近两年,韩国消费时尚风靡,韩国的服装、饰品都很受都市女士青睐。
韩国的小饰品更以时尚、做工精美、富有女人味而大受欢迎。杭州环北小商品市场有一家韩国饰品店小有名气,它的名气来自于:一是因为她的饰品确实好看,二是因为她的饰品真的好贵。在环北小商品市场卖很贵的东西,会有利润吗?
良云的店在环北市场里属于比较引人注目的,引人注目是因为它跟别的店面不一样。环北市场以卖小商品为主,店铺一般都不大,所以店主为了空间最大化的利用,小小的店铺里都摆满了货品,整个摊位都可以用一个“满”字形容,而良云的店面虽小,却显得很“空”。
店面只有4个平方米左右,布置挺别致,靠墙的一边放了一张小沙发,左边的门口放了一盏一米多高的树枝状的白色工艺灯,据说这沙发和灯就花了一万多块钱,这样的装饰在环北市场里面可以算是豪华了。店里只有两个小柜台,货价上的饰品也不多,但个个很时尚,做工精美,其价格自然也不菲,随手拿起一副绒布耳环就要两三百元。
良云说,曾经有好多顾客说她的饰品比银泰专柜的还贵,但由于喜欢,她们照样掏钱买回去。她现在每天的营业额都保持在1200元左右,利润可以达到35%—50%,去掉店面租金的成本费用,一天能赚300-500元。这样的收入,比她上班的时候好了很多。
店主经验谈
良云原来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她说她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一直都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因为她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喜欢逛街,喜欢追求时尚的东西。偶然的一次机会和老公去韩国玩,发现那里的饰品特别漂亮,买回来送给小姐妹,她们都非常喜欢,爱不释手。于是她萌发了开一家韩国饰品店的念头,说干就干,开了这家店,至今已经两年多了。两年的时间,良云积累了不少生意经。
1.进货前先看时尚杂志。开店特别是开饰品店,卖的就是款式和设计,所以进货的眼光是关键,直接影响生意的好坏。良云说,如果你对时尚流行把握不好,那么在进货前先看一些最新的时尚杂志吧,它们会告诉你该选择什么,怎么搭配。
2.关注市场。要关注别人在卖什么,不要和别人进同样的货,尽量使你的货是别人没有的,这样你的价格就具有竞争力。
3.积累顾客。做法类似商场的会员制,留下有购买力的顾客的电话号码,有新货的时候给她发信息,有适合她的货帮她留着,给老顾客特别的优惠,这样你的顾客会很高兴,你的收入也增加。良云说,她的很多老顾客现在都是她的朋友,还经常会帮她介绍新顾客过来。
4.做现身广告。平时多戴自己店里的饰品,有些饰品放在柜台里看起来不怎么,戴在身上才觉得好看,所以她经常佩戴店里不同的饰品,做现身广告。良云说,顾客经常会把她戴在身上的饰品买走。
创业分析
前期投入
据良云透露,她的前期投入为7万元左右,其中一年的市场的租金3万元、店面装修1万多元,其余是首批饰品进货款。
目标客户
良云店里的饰品的价格在市场里属于高的,一般的小饰品在一两百元之间,也有四五百元、1000多元的,所以学生和20岁上下的年轻人不是她的主要顾客群。她的顾客一般是附近写字楼的上班族,年纪在25岁到35岁之间,她们追求时尚,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良云说,刚开始的时候,太贵的东西她不敢进,怕卖不掉存货积压。有一次,她看中一条进价1000多元的手链,很漂亮,自己很喜欢,抱着卖不掉就自己带的心态进了一条,没想到第二天就被一个老顾客买走了。
于是良云胆子慢慢地变大了,她发现只要是好看的、时尚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即使价格高还是有市场的。
良云说:“有些顾客总以为小商品市场里卖的都是便宜货,跑到我店里看到这样的价格大惊小怪的,我一看就知道他们不是我的顾客,也就不刻意去招呼。其实顾客不需要多,我从一本书里看到一句话,说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顾客,现在想想觉得特别有道理,很多时候我一天就只做一到两个生意,就能保证我1000多元的营业额了。”
选址
人流量大而集中的地方是首选的,但这样的沿街商铺一般都很贵,这就要考虑你的资金问题了。如果资金不是很宽裕,像小商品市场、服装市场,人流量也大,租金相对便宜,也是不错的选择。
风险
良云说,开店的风险就是压货,而压货一多就意味着要亏本。这就要求经营者在进货时要有所选择,对流行要有充分的把握,既要了解流行,又不能完全跟着流行走。因为流行的东西往往太快,在很短的时间里在市场上铺天盖地,你有的东西大家都有,这样不可能把生意做好。在刚入行时,进货的原则是品种多点,数量少点,这样可以减少压货风险。
进货渠道
良云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仿的韩国饰品很多,比如上海、广州的一些批发市场上都有韩国的饰品,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仿的。也有韩国人在那里做批发的,从他们那里拿货,虽然省了去韩国的机票费用,但是多了一个中间环节(国内的韩国人也多是二道批发商),比起去韩国拿货成本也不会低,而且选择的余地小,和其他店撞货的机会就大了。
所以,良云都是直接去韩国进货,基本上是3个月去一趟韩国,保证每个季度都有新货上柜。但也有个难题,因为毕竟是去韩国,去得多,虽然能拿到最新的货,但开支成本太大;而去得少了,就无法满足顾客对新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