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政府和中央银行确定汇率已经远离他们认为合适的水平时,他们可能会采取措施去影响市场。这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政府或中央银行试图降低投资者的通货膨胀预期,它的货币就要趋强。如果中央银行能够降低短期利率而将通涨维持在控制水平上,那么,相对于那些实际利率没有下降的国家的货币,这国的货币将变弱。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或中央银行希望改变汇率,同时经济政策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例如,它可能会认为它的利率政策对于降低失业率是合适的,即便它使得汇率水平不令人满意。试图在这样环境下变动汇率,这是一个心理学行为而不是经济学行为。这样的努力注定要失败的,因为一个时间里经济政策只能用来实现一个目标。如果货币政策被用来实现降低失业率这个目标,它就不能同时被用来实现期望汇率的目标。在这些情况下,当局经常借助干预来支持已经在下跌的货币或是压低已经在上升的货币。干预总是秘密进行的,通常要用一国的外汇储备在市场上购买本币,从而提升本币的价格。在一些情形下,中央银行是通过在远期市场上而不是现货市场上购买本币进行干预的。两种方式都会使那些下大赌注认为这种货币将贬值的投资者和交易商遭受巨大损失。了解了这点,外汇市场就会对来自可能监管汇率变化的政府部门的最最轻微的暗示极为敏感。
![浮动汇率对企业的影响 《金融市场指南》第二章 10 浮动汇率管理](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2280348302174.jpeg)
然而,相对于每天的交易量,中央银行能花在干预上的资金量是很小的。它也是有限的,受限于国家的储备量。结果是,除非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发生变化,不论是干预还是暗示要进行干预的官方言论对汇率的影响都不会是长久的。此外,交易商会迅速感知到中央银行正在失去干预的欲望或是储备将出现短缺,并且汇率将回到原来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