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都的“名片”、四川庞大饮食文化家族的一个支系,成都名小吃怎样才能发扬光大?“走工业化道路实现自我振兴”的声音颇为业内人士关注。 一碗粉做出三种效果 成都街头随处可见做肥肠粉的餐馆。不过,成都香香嘴们最熟悉两个品牌,一个是白家高记肥肠粉,一个是白家食品有限公司的白家肥肠粉。前者是餐饮连锁经营,后者是做定型化的工业化方便食品。
![成都小吃自救:走工业化道路](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2243175623999.jpeg)
街头普通肥肠粉店走的是传统前店后厂式名小吃制作方法,收益如何?问交大路西一家有30平方营业面积的肥肠粉店老板的收入,穿着围腰亲自掌勺的40多岁女老板摆摆手:混口饭吃,混口饭吃。其它兼做肥肠粉的小吃店回答都差不多。 白家高记肥肠粉走的是连锁经营,仅在成都市内就开了近20家分店,同时还在省外开了几家分店。粉丝、猪小肠等原料由总部统一配送,佐料、碗筷等由各连锁店自己提供。该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去年的营业额约为1500万元。 四川白家食品公司是最近两年冒出来的食品新秀,它搞的是纯粹工业化生产模式,用该公司负责人的话说是,“你从成都一家超市买到的产品和到北京一家超市买来的同样产品,味道完全一样。”目前该公司开发生产的方便粉丝,已经从成都销往全国各地和世界的20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的产值为1.3亿元,今年1-6月已经超过7000万元。 一碗粉,三种卖法,结果却大不相同。成都食品行业商业商会副秘书长罗成称之为“白家现象”。并一语中的:这其实就是名小吃工业化和非工业化、半工业化的差异。 挡不住的诱惑 食用方便,价格公道,工业化小吃留给消费者的印象;口味统一、赚钱更快,工业化小吃留给同行商家的感觉,成都名小吃仿佛找到了又一条复兴之路。今年3月的成都名小吃与工业化研讨会上,业内很多专家认为工业化名小吃不失为保护和光大成都名小吃的一条好路。 成都目前有近200种名小吃,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上百种,先知先觉者,纷纷起而走上工业化或半工业化之路。电脑控制生产的陈麻婆豆腐,定型化包装出口日本、东南亚,受到消费者好评。而成都名小吃渣渣面的老板查淑芳和舒肘子传人舒永建也在四处寻找合作伙伴。成都饮食公司也挥出大动作,目前已在新都征地70亩,建设“川菜食品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