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保健食品相关制度的调整引起了广泛讨论。早在2013年10月,《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首次提出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制度”向简化“备案制度”转变的思路。业内始终存在两个阵营:有人期待欢迎,有人担忧抵触。7月初《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提出对在国内首次上市新品种、使用新原料和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实行注册管理;对其他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备案管理。如此看来备案制或许真的要来了。
世纪银龄机构章禅辉指出,“审批制”和“备案制”都是国家政府指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是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审批制”注重严格门槛,主要是通过事前严格监管降低产品安全风险,而“备案制”主要是降低准入门槛,注重后续过程监管。保健行业业内人士广泛热议两种制度主要是判断何种制度能够更好地保障产品安全和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对健康格外关注,因此保健品行业迎来迅速发展机遇。不过国内保健品行业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产品相当混乱,消费者信任危机严重。因此如何保证保健品的质量安全已然成为促进整个保健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而保健食品行业的准入制度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健食品行业内部准入制度与产品安全有相当大联系。同样的监管机制和力量下,准入制度越高,就代表着行业门槛越高,产品安全性也就有了更高一层保障;http://www.aihuau.com/相反若准入制度越低,就代表着行业门槛越低,产品安全性更多取决于后续监管。总体而言,行业准入门槛越高,后续监管愈加严格,那么产品安全性更加有保障。
由于保健食品行业总体上处于快速发展期,一旦实行了门槛略低的备案制度,未来势必会有大量保健品和产品进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产品进入量较多,因此国内监管环节的压力陡增。然而从近几年国内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相关部门监管方面尚有不足,因此在此背景下实施备案制将面临较大挑战。
支持备案制的企业只要是基于审批制耗费时间较长、影响产品上市时间。而反对备案制的企业多数是已经通过审批获取资格的保健品企业,企业已经付出了较多时间和资金成本方才获得生产资格,如今若要改为备案制就意味着企业先前付出的诸多成本毫无价值。此类企业最初具有的资格优势将消失,企业自会出于自身利益进行反对。
尽管审批制和备案制之争也有企业利益的存在,社会各界关于两者准入制度的争议也比较多,但是相关政府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内行业发展现状和监管环节的实力予以制定行业门槛,尽量避免降低门槛之后国内保健品行业更加混乱、国外品牌严重冲击国产品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