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到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采访的时候,当地已经下了一个星期的连阴雨,虽然冒雨,村民们还是忙着到地里采收一种叫吊瓜的东西。
记者:“里面那个黑的是什么?”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民于基敏:“这个是瓤,中间是瓜子,有一层薄膜包着。” 记者:“像泥巴那个是瓤?” 村民于基敏:“是瓤。” 记者:“这个瓜子直接能吃吗?” 村民于基敏:“现在也可以吃,炒熟了,加工以后也可以吃。” 每年的9、10月,这里的村民都开始收获、加工吊瓜。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民李琳:“这个籽二十多元钱一斤,皮也能卖5块钱一斤。” 记者:“那你们一天能摘多少?” 村民李琳:“一天光扒籽能拔个四五十斤。” 市场上的普通瓜子不过几块钱一斤,吊瓜子为什么每斤能卖二十多元?这些瓜子卖到哪去?为什么能值这么多钱呢?2004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的甘元村来了一个叫张光学的人,他在村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叫吊瓜的东西,并且声称只要种上吊瓜,一亩地就能收入三四千元。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民刘明喜:“我想一亩地能产三四千块,我感到很惊奇,在我心目中产生怀疑。”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民何贞贵:“因为这个东西咱没看过,他说的再好,我们不相信。”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民王明亮:“心里很有想法,这个吊瓜在我们当地是不是能种,是不是有产量,我一直抱着怀疑这个态度。” 虽然吊瓜是个新鲜玩意,但是,大家对张光学都不陌生,他上世纪90年代就背井离乡到江苏宜兴打工,后来,张光学和妻子在江苏办起了一个保温材料厂,在那里,张光学发现当地有一种没见过的瓜子卖得很贵。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支书张光学:“我看那个效益蛮好的,在我去的时候,96年期间,我就打听到吊瓜是香港的老板过去收的,当时收到80块钱一斤。”吊瓜又叫栝楼,原产于江苏、浙江一带,本来是野生的,当地人把里面的子取出炒制之后,发现味道很香,开始大规模的人工种植,最初一斤瓜子能卖80多元,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逐渐降到20多元一斤。
张光学回村是有原因的,平桥区的乡政府把他从江苏请回来当甘元村的村支书,让他回乡带动乡亲们致富,没想到,自己刚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村民们就开始怨声载道。连自己的妻子也和自己对着干。 张光学的妻子方国凤:“要不然把厂子卖掉,回到村里,他说你带着厂子干,两头跑,我说你真要去村里,我说咱们两个就离婚,最后我就要挟他。” 张光学骑虎难下,他只好把保温厂交给妻子打理,自己硬着头皮回村当支书。2005年9月,正是村里忙着收水稻的时候,他自己拿出二万多元,在运输公司租了两辆大巴车,带了64个村民免费参观浙江长兴的吊瓜基地。 浙江省长兴县是我国最大的吊瓜生产基地,张中明是当地最大一家吊瓜子加工厂的负责人,经过加工之后的吊瓜子每斤售价在三四十元,主要销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一直供不应求。张光学并不是要打无准备之仗,他在发动村民种植之前就和张中明商定了种植回收的协议。
浙江长兴吊瓜子加工企业负责人张中明:“我们认识了就是老朋友了,然后他说他到这里发展,我说可以的,反正量我们是肯定需要的,有多少,要多少。” 经过技术人员的认定,当地的土壤和气候都与长兴县比较接近,村民们看到浙江的吊瓜产业已经这么成熟,再加上张中明愿意以每斤20元的保底价回收,这些本来还抱着看热闹心情的村民开始动心了,回村以后商量着到底要不要种几亩试试。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民何贞贵:“动心了,因为它那个价格比较高,吊瓜亩产200多斤,价值可观,一亩地就能赚三四千块钱。” 去浙江学习的村民都想种吊瓜,但是水泥柱、铁丝网、种苗每亩要投入1300多元,村民们都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无奈之下,张光学把做生意时候攒的78万元免费发给村民,让他们搭棚种植,种出来的瓜子还包回收。张光学怕妻子不同意,一直没敢告诉她。 张光学:“那时间等着跟我离婚,其中20万是我偷出来的。”张光学的妻子方国凤:“我们村上没有钱,他自己回去也没跟我讲,回去给我的存折本拿去取了20万,当时我不知道,最后我用钱的时候才发现的。”
吊瓜可以立体种植,很多农户都把吊瓜种在了红薯和花生地里,不花钱也不用找新的地方,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2006年,当地有114个农户种了600亩吊瓜,当年结出了10万多斤吊瓜子。采收之后,农户需要把吊瓜子从吊瓜中取出,去掉黑色的瓤。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元村村民李琳:“如果人工的话就这样洗,人工慢一点。” 记者:“为什么要用这个?” 村民李琳:“瓜子外面还有一层内皮,可以磨掉,磨掉以后,就露出瓜子了。” 洗掉瓤的瓜子再经过两天的晾晒就可以销售了,当年,张光学以每斤2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里收上来5万斤瓜子,自己炒制,通过超市销售,这种加工好的瓜子每斤在当地能卖到35元。顾客:“这个瓜子相对比别的贵一点,它的瓜子比较饱满,另外新产品咱也想试试,经济条件好了,中秋节送父母这块咱也不在乎。” 顾客:“这个瓜子肉多,比别的瓜子肉多,再一个吃了口不干,口感好。” 经过四年的时间,张光学收回了当初投入的80多万元。妻子方国凤看到张光学并不是一味的往里投钱,也有自己的长远计划,慢慢回心转意,态度不再那么强硬,还回村帮他炒制瓜子。
张光学的妻子方国凤:“大丰收的时候我都要回来搞加工,在合作社这里帮忙,每年都给他帮忙,加工炒瓜子。”
2006年之后,农户们开始自己投钱种吊瓜。到2009年,当地的吊瓜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一年的产量能达到70多万斤。每年的9月末,张中明都会从浙江的长兴县赶到这里收购吊瓜子。 记者:“他这个货怎么样?” 浙江长兴吊瓜子加工企业负责人张中明:“这个货可以的。” 记者:“怎么算好的?” 张中明:“一个是看颜色,一个看饱满度。” 记者:“什么样的颜色比较好?” 张中明:“像这种。” 记者:“颜色比较深的。” 张中明:“对。像这种就不行,像白的就不行,空籽,里面没肉的。” 张光学:“这个还不干。” 张中明:“还要再晒个一天差不多。” 吊瓜的果皮晒干以后,当地人以每斤五元的价格卖给中药材收购商。吊瓜子一半被浙江客商收购,一半炒制之后在本地销售。预计2010年,当地的吊瓜种植面积能达到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