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出口日本的青刀豆中杀所含农药指数超过标准指数3万倍的消息,又在中国产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据报道,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在对大连一企业出口日本的鸡蛋粉进行三聚氰胺自行检查时,检出2.8、4.1、4.6ppm三个超标样品。日本参照国外标准,对因饲料等原因间接三聚氰胺残留超过2.5ppm的货物,要求企业进行回收。据三井公司称,生产该批鸡蛋粉的鸡蛋的鸡饲料中也检出三聚氰胺。过去一年该大连公司对日出口蛋制品共5批、53吨。而这批货物共20吨,目前已被要求适当自行回收。 再看看最近似乎开始平息的奶粉事件,这些渗透各家各户餐桌的隐患食品让人觉得如此无奈与悲哀。但我们还是忍不住这样想,如果有更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链条可供约束,是否今天的一切可以避免呢?
![雾霾引发的思考 食品出口遇寒流引发思考](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2231641445401.jpeg)
随着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而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无疑把食品出口企业推上了一个尴尬的顶峰。 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进口或召回中国产奶制品。而且,涉及的产品不仅是奶粉和牛奶产品,还蔓延到雪糕、巧克力、砂糖、奶茶、饼干和蛋糕等加工食品,甚至殃及到面粉出口。 相信很多食品出口企业已感受到了寒流的到来。虽然也存在一些西方国家想借助食品安全问题来打击中国食品对外出口的问题,但是,作为中国,应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食品安全进行彻底改革。 毫无疑问,在目前美元贬值,国内出口贸易已放缓的情况下,任何食品安全事件都将会使出口雪上加霜,那些国外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更有借口抵制中国商品,中国商品尤其是食品的准入门槛将会筑得更高。可以说是急功近利的思想让那些不法企业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而恶劣的影响却往往波及整个行业甚至相关行业。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然而,我始终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树大根深,要抓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在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长环境、生产加工过程、食品流通环节、生产经营环节、卫生执法环节等各处多管齐下,才能根治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