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电子百强排行榜上,出现了7家亏损大户,TCL首当其冲。国际化并购遭遇挫折的TCL集团2006年亏损达到35.7亿元。之前见诸报端的新闻标题中“国际化恶果成鉴”、“并购成穿肠毒”等刺目字眼将TCL在欧洲的滑铁卢反复推演。无怪乎,在电子百强新闻发布会上,会有记者质疑亏损大户为何仍然榜上有名?信息产业部经运司司长周子学这样答道:“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对于先走出去的企业遭遇的挫折,我们要宽容失败,要给他们时间。”
尽管人们早已预料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初体验肯定要有人交出学费,但很少人会预见到挫折会来得如此剧烈。 在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两年后仍深陷巨亏漩涡的TCL,终于选择了退出。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TCL欧洲彩电业务亏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欧洲的管理团队没有能在技术和市场转变时做出有效的调整和管理,对欧洲业务的重组计划推进迟缓;二是对欧洲市场彩电转型的速度估计不足,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被李东生称为“垃圾中捡宝”的TCL海外并购计划始于2004年。2004年,作为国内彩电业龙头老大的TCL开始了其进军国际市场的扩张之路,先是并购处于严重亏损的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成立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简称TTE);随后又并购了阿尔卡特移动电话业务。这两项“大手笔”的海外并购为TCL的国际化扩张鸣锣开道,使TCL集团一跃成为国际化公司,也掀开了国内家电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序幕。 然而,序幕揭开后的演出令人失望。并购不但没有给TCL带来预想中的成功,相反TCL由此陷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准备不充分、对国际市场的不熟悉,文化背景的差异,经营上的失误等,使得TCL自并购伊始即陷入泥淖,巨额亏损始终相伴左右。尽管在随后的两年多的时间内,TCL数次修改其国际化的策略和经营思路,但整体准备不足导致国际化道路充满坎坷。现在,欧洲战场败退的情况下,北美也出现亏损。在缺乏内在价值的“精进”中,迷失于追求“外势”的增长,TCL的国际化尝试似乎成了“白忙一场”的反面教材。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不进行国际化尝试,也许不是“白忙活”的问题,而是生与死的问题。作为国内顶尖的家电企业之一的TCL,在国内市场遭遇到了增长极限,彩电的利润非常低,手机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到国外寻找其“蓝海”,是很自然的选择。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当一个企业达到某种阶段后,市场的全球化必然将其拖入浩荡的国际化浪潮中。联想的并购也如出一辙。只是,联想并购前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且在国际化的同时,加大夯实了其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力度。联想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中国市场的国际化是非常危险的。而TCL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地位不保,现在欧洲失守,根据地战略模糊。
TCL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整个中国企业界的问题。在产业机构调整之际,我们固然能够以最宽容的心态对待一些企业付出的探索代价,但关系到产业的生死存亡,那些没有基于核心能力提升的做法不应再被重复,高调宣扬的跨国并购,无视那些更为平静的国际化成长的思维应该改变。从三星、索尼等国外成功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作为一个企业家在领导方面的特质,在远见和行动之间的平衡,在创新企业价值和战略结构调整方面会带来全然不同的结果。决定“走出去”只能是一种对趋势的判断,还不是一种远见,因为远见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对规则掌握后的能力。 从好的方面来看,TCL近五年来在越南、印尼、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销售额年均增长34%,利润年均增长26%。虽然去欧洲和北美交过了学费,获得的经验也算是一笔财富。相信TCL在公司治理和核心技术方面将有着深刻的转型,在系统变革方面将更具专业眼光,也将更加重视国内市场。关于李东生期望的“鹰的重生”,重生的能量何来?我们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