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9日,一部以北京雅宝路发展历程为主题的30集电视连续剧《雅宝路女人》在北京BTV4热播。演员演戏,观众看戏,而那些曾经和现在的雅宝人,则带着戏内人与戏外人交错的感慨心态,欣赏着这部电视剧里所刻画的,专属于雅宝人,却又并不等同于雅宝人的艰辛和辉煌。
雅宝路的前世今生
行政街道――商业街――雅宝路商圈,这是雅宝路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老雅宝路住户的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雅宝路及附近地区一直是安静的。这里毗邻北京第一使馆区、日坛公园,与朝阳区核心商务区相接。凭借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1988年,曾经安静的雅宝路开始了喧嚣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东欧诸国的经济民生处在崩溃与新生的痛苦转折中。大批中国商人敏锐地嗅到了这些国家民用物资匮乏这一信息的经济价值,并随即将中国的服装、日用品运到了苏东的市场上。雅宝路上铁皮台子后的小服装摊贩也不甘落后地做起了外贸生意。一时间,中国的“国际倒爷”风风火火地拉起了潮流的大旗,甚至连199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都在唱“北京的倒爷震东欧”(陈红和景岗山合唱的《好年头好兆头》)。雅宝路的几十个小摊位随之发展壮大,摊位从铁皮台子改成铁皮屋子,商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占位置。国外的“倒爷”们也闻风而至。俄罗斯买家来了,东欧各国的买家来了,中东买家、非洲买家、欧美买家也来了。鼎盛时期,雅宝路上的摊位多达1400余个,每天吸引着数千位做大宗外贸生意的商人光顾。“雅宝路”服装市场,凭借款式时尚、价廉物美的外贸服装而蜚声海内外。库房、打包、住宿、餐饮、杂货、周边生活服务等配套行业,也都兴旺起来。
在那些纷乱而风光的记忆里,雅宝路上人声鼎沸,“商旅云集,也充满了异国情调。”一位老雅宝路住户summerrhythm回忆说,“在这条街上,融合了各种文化,像是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一个世界缩影的小小一隅。”
1999年9月,由于北京市总体规划建设的要求,以及原雅宝路市场长期占道、影响交通安全、噪音扰民等原因,政府决定对雅宝路露天市场进行拆迁、改造,退路进厅。当时雅宝路服装市场的主要摊位都是临时搭建的简陋铁皮房,在政府组织下搬迁进入临时大棚,并且经历了两年多的业态调整,才从一度萧条的境遇下缓和过来。
随着火爆的外贸交易而萌生的,还有商业地产商对雅宝路地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2002年10月31日,雅宝路市场第二次搬迁,临时大棚被拆掉了,商厦兴起。在雅宝路区域内,雅宝大厦率先改建为专业的批发商业大厦,盼望已久的众多商户从大棚走进大厦,经营状况良好。紧接着,吉利大厦兴建,处于雅宝路中心位置,拥有更好的经营条件,吸引了大量商户和客户,一时间,吉利取代雅宝成为雅宝路的龙头市场,商铺转让费一路飙升。2003年,与吉利大厦面对面的天雅大厦开业,以优良的硬件设施一跃成为雅宝路区域商业方面的旗舰,超越了吉利大厦的地位。
而在原雅宝路大棚市场所在的朝外市场街上,同样在上演商厦角逐大战。先有老番街占据天时地利,招租之始就商户云集。再有2005年新开业的朝外MEN市场后来居上。目前,正在招商中的雅宝城、日坛国际贸易中心也都挂起了“即将开业”的大横幅。
在激烈的商业地产竞争的推力介入下,雅宝路区域成为北京商业地产六大黄金支柱区域之一,在四五年内,先后有雅宝、吉利、天雅、老番街、朝外MEN等近20家成规模的商业大厦兴起,从而彻底改变了雅宝路外贸临街的形象,提高了整体商业档次。至此,雅宝路商圈作为涉外大型商业贸易中心的特殊地位,已经建立。
雅宝路的经营模式
在采访中,有雅宝路商户告诉记者,目前这里大部分的商户经营年限普遍在5―10年。最早一批进入雅宝路的老商户,都已经在北京买房定居,并还在不断将自己的下一代带到北京,投身到雅宝路的商潮中。这也是雅宝路商圈比较特殊的地方,现有商户很多是历经十几年市场的优胜劣汰后而留下来的,外贸经营的经验丰富,同时经过十几年积累,他们的经济实力也很强。用一度非常出名的、形容雅宝路老板的富裕程度的话来说,就是“开辆日本车都不好意思打招呼”,要开“奔驰、宝马、保时捷这些世界名车”才行。
雅宝路商圈中大部分商户的经营模式已经相对成熟。一方面,这使得雅宝路商圈形成了走老客户的经营操作方式,贸易安全性相对比较高。另一方面,当新来的商户试图在雅宝路的交易份额中分一杯羹时,会发现进入门槛比较高,雅宝路商圈相对比较封闭。
来自浙江的刘老板经营着一家童装店,他说,在这片区域做生意的人,很多是一家一个铺位,但是“一家有两个或者更多铺子的、有钱的老板也绝对不少”。而同时投资数家商铺以“炒铺”的事情“很少听说过”。
目前雅宝路商圈几个主流商业大厦的商户进场方式,基本都是以租赁和使用权销售为主。正在招商中的雅宝城,采取了销售50年产权的方式,商户对此也比较认可,他们认为付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换取更长的经营期限,是“应该不亏本的”。但是天雅大厦的一些商户提出,天雅有租金随意上涨的情况,需要管理者改进。
据北京朝阳工商分局的数据显示,目前雅宝路地区的商家总数在4500家左右,经营面积13万平方米,其中以服装批发为主的交易业态,占到了全部商业总经营面积的80%以上,而服装中又多以经营皮毛服装为主,兼有其他针织类服装。其次是配套的宾馆、酒吧和餐饮、娱乐、金融企业,占到了10%左右。其他包括小商品和作为典型服务行业的航空运输占到了10%。
裘皮类服装在雅宝路地区大行其道,主要是因为来这里批量采购的消费群大部分来自俄罗斯以及一些东欧国家。刘老板表示,现在来雅宝路的商贸人士,虽然来自中东和非洲的比以前多了,但仍然是俄罗斯人、东欧人占绝大多数。由于冬季的寒冷,以及中俄、中欧贸易的密切往来,促使这些来自寒冷国家的商人倾向于在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采购冬季服装。
门帘上的生意经
在雅宝路走一圈,第一印象恐怕就是无处不见的俄文标牌。“商家门前可以没有中文广告牌,但一定要有俄文标注。”刘老板说。承办将商品货物航运至俄罗斯和东欧其他国家的货运公司,遍布在各条小路上。各个商厦里的指示牌也均以中、俄、英三种文字标注,据说这是雅宝路特有的标志性指示牌,从二十年前延续至今,不曾改变过。
同样与众不同的是雅宝路一带的俄语交谈声。俄罗斯人、东欧各国的人在这里出入频繁,在雅宝路商圈经营的各行业商户基本都能说上几句流利的俄语。商厦里的商家、导购可以随时充当俄文咨询员,推销、指路,基本的会话不成问题,甚至商厦外拉三轮车的人都能招呼上几句俄语的“先生”、“女士”、“到哪里”。据服装商铺的老板们说,来这里做生意的人,大多都上过两个月的俄语速成班(雅宝路附近有不少外语培训班),再加上他们“边做生意边学语言”,雅宝路的俄语特色形成了。
而雅宝路另外一个引来颇多争议的特点,就是每家商铺门前,挂一块不透明的门帘。
在雅宝路上经营一家女装商铺的李老板,是个刚20出头的广东小伙,父辈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也被拉来学习经营经验。他说,刚来这里上班的时候,看到门帘也觉得奇怪,后来才发现其中玄妙很多。在雅宝路的竞争中,想要争取客户上门订货,想要客户成为回头客长期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自家的货“版好”。在商业旺季,外国商人来进货的时候,大都集中住在附近的几家宾馆。休闲时间里,外国商人之间的口耳相传,是雅宝路商户很重要的口碑传播方式之一。而雅宝路上的商家,几乎背后都有厂家支持,厂家设计的服装式样必须不断更新换代,才能牢牢抓住国外市场上对服装款式的喜好。“但是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顾客来店里转一圈,自家服装被人追货的事情屡有发生。”因此,挂门帘成了雅宝路商户心照不宣的防盗版手段。
此外,雅宝路大量服装生意中的针织品,多数也面向外国批发客户销售。商户们说,国内零售商极少到这里来批发服装。因为这里的批发商应该算是二、三级的小型批发商,国内商家熟悉情况,一般会从一级批发商或生产商那里直接进货,以保证更低的价格成本。而外国批发商人一般不了解到哪里去找一级批发商的渠道,而且他们大多都在数年的贸易往来中,与雅宝路的几家商户建立起了可靠互信的渠道,相对于难以把握的新生意关系,他们更倾向于走熟门熟路的二、三级批发市场。因此可以说雅宝路商圈大多做的是二、三级批发代理。
如果一位顾客前去雅宝路散买服装百货商品,大多会听到商家说:在售商品无现货。这是一种拒绝零售的方式,同时表明这些商家的客户以批发为主,因此这些批发客户通常提前与雅宝路商户约定提货的时间,这样雅宝路商户可以按照对方的进货要求,事先从厂家或一级代理商那里订货。但是随着雅宝路商圈的扩大,商业经营也开始出现多元化。天雅大厦、吉利大厦仍然保持批发贸易业态,而国雅、老番街等商厦已经开始走批发与零售并行的路线。
随着服装纺织产业供应链条的改变,雅宝路商户的经营模式也随着国际贸易的趋势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早期的雅宝路商户,抗着大包的服装现货来上班,捧着一叠叠现金下班。而现在,服装积压的成本压力使雅宝人在经营思路上彻底地转变了。他们不再提供现货商品,而是只提供样品供客户挑选,接到定单后再组织生产,逐步从摊位直销式商户转变为批发商,也就是业内所说的,从最开始的“以产定销”转变到现在的“以销定产”。
然而,雅宝路商圈始终没能完全解决的一大发展瓶颈是商住混杂的现象。这一区域内的市场经历了两次拆迁,但是由于一些商厦属于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在规划初期就缺乏必要的发展思路,没有专门为商业经营而独立打造,而是在原有办公或纯居住物业改造的基础之上形成。再加上外贸交易所必须解决的商品的运输问题,使得大量库房打包站分散地遍布于这一区域不同的街巷内,对住宅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交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后记
一位雅宝路上的俄语翻译说,雅宝路,“作为无数俄派留学生归国的第一站,不管你是俄归、哈归还是乌龟,也不管你在学校学的是物理、文学还是飞机制造,到了这里,你唯一的任务就是要迅速地将电极、哈姆雷特和空气动力学转化成狐狸毛、人造革还有鞋帽箱包皮手套。无论你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到了这里的,都是壮士。”
诙谐自嘲的描述,却是对雅宝人拼搏精神与生存压力再贴切不过的表达。
谁也不曾想到,广东人、浙江人,来自各地的勤奋的人,会使得北京这条西起东二环,东至日坛公园,长485米、宽8.1米的街道,成为“雅宝路”这三个字享誉国际的金字招牌。
而谁又曾想过,当雅宝路的亿万富翁王文忠开着宝马回家乡,做一个贫困乡村的村官,雅宝人说:“这个可比衣锦还乡强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