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机会的成语 寻找设计人才从一次机会开始



  ――纺织高校教师谈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

 寻找机会的成语 寻找设计人才从一次机会开始
  一说到国内面料的设计,自然就会提到人才的缺失。对于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处在不同位置的人有着不同看法。面料企业老板觉得,学校培养不出实用性的人才,或者说只能培养出“半成品”,刚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磨炼;但很多身在专业院校的教师却认为,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好钢”,他们所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平台、一点启示、一次机会。而能够让在校学生破茧而出的往往是设计大赛,对于学习并将致力于织物设计的学生来讲,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不但是应运而生,还对织物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从对众多纺织高校教师的采访中就能了解到这一点。

  让学生们的奇思妙想落地

  “从纸上谈兵到备受赞誉,这是学生们参赛前后的真实对照。”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书记庄子平表示,“参赛让学生们有机会与企业进行交流,同时也让很多企业了解了学生。这甚至比获奖更重要。”

  面料设计与服装设计不同,面料不是终端产品,没有一个相对具体的参照物,做面料设计时思路很难落在实处。因此,庄子平说,如果不能真正的面向企业,面向一个实实在在的需求载体,学生们在面料设计方面的作业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质意义,学生也没有兴趣和积极性,完全是被动式的接受知识,学生们有再多的奇思妙想也只能是“飞在空中”。而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给了学生们明确的目的性,让学生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也更有动力。同时大赛还提供了很多国内外的流行资讯和行业信息,这能够使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于中国的纺织品设计有更高层次的了解,使参赛本身成为一次系统的学习。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讲师、副教授林竟路则认为,除了让学生们的奇思妙想落地,参赛给予学生的还有设计上的肯定与不断的鼓励,这是更重要的,不但促进了学生们在面料花样、面料造型方面的挖掘与进步,同时参赛作品也为面料企业的技术、产品创新提供了参考,使新产品、新工艺通过大赛得以更加有效地推广。

  林竟路还表示,通过准备参赛作品,学生们在专业基础、专业知识等各个方面也都有所收获。同时,创新性与发散性的设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让人才与企业形成对接

  “得奖并非最终目的。”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肖海认为,参赛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和企业通过大赛结识,所获的奖项更可当作求职就业的资本。”

  肖海看待参赛的角度很客观,他表示,多年来一直组织本校学生积极参赛,目的是“希望学生们在业界有声音,同时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但他也表示,得奖并非最终目的,“我们始终不敢把得奖当作衡量专业水平的主要标准,因为偶然性太大。当然学校也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其他比赛,也很重视比赛的结果,但这些都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讲师、副教授马崇启着重强调了参赛对学生就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参赛既提升了学生们对于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又为其提供了自身价值的展示机会,对学生就业很有帮助。”马崇启介绍,2008年获得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优秀设计奖的学生今年就已经被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录用。据说本来华孚今年并不招聘面料设计的学生,但是看到了他的获奖作品后就决定聘用,而在毕业课题的完成过程中,这个学生也为华孚提供了不少新的设计作品,让企业十分满意。正是因为这样,马崇启近年来一直组织学生参赛,同学们的积极性也都很高。

  马崇启表示,学生参赛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途径,“对学生来说,企业若能选用你的作品,就说明你的设计作品在生产上具有可行性。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实践积累,这就促使同学们自觉地走出校门,走进工厂参加实践,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对此,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讲师、副教授林竟路也表示:“一个赛事的专业性、权威性不但能够吸引众多高校学生、企业设计师的踊跃参赛,还能聚集一大批各类纺织企业前来,与高校、学生、设计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对发掘人才、培养人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她说,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在各届大赛中获奖的同学,有很大一部分被知名家纺企业所吸纳、培养。“目前,富安娜、罗莱、金太阳等家纺企业中,都有我校学生在从事设计工作。”(中国纺织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70910.html

更多阅读

一次函数的重要性 从一次电脑维修看客情关系的重要

前一段时间的某个休息天中午,去一个朋友家拜访,一起探讨一些营销及管理专业和工作上的事情和心得,在聊天探讨过程中,恰好朋友推荐最近有收集到一个相关品牌建设方面的电子资料文档,于是就准备打开家中的电脑,一起查找资料。接通电脑的电

声明:《寻找机会的成语 寻找设计人才从一次机会开始》为网友戮尽山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