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行简——中国化管理哲学经典36则》之二十五:游刃有余



 

 《大道行简——中国化管理哲学经典36则》之二十五:游刃有余

微软雅黑; COLOR: black; FONT-SIZE: 12pt">

“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庄子·养生篇》,曾被编入中学课本,是广为人知的故事。“庖丁解牛”其实蕴含了很多哲学理念。在改革的大潮中,第一代企业家许多都成了历史的记忆,王者归来,最后完美谢幕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根本之处就在于成功之后,心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很好把握企业和自我管理之道。 “庖丁解牛”的故事原是说养生的道理,但更是揭示了管理者如何王者归来的自处之道和处世之道。

在“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刀法娴熟,发出的响声合乎音律,文惠君惊讶于他的技术竟然如此高超。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http://www.aihuau.com/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管理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经历管理的三个阶段。庖丁开始解牛时,目有全牛,不懂规律;三年之后,目无全牛,懂得规律;方今之时,游刃有余,应用规律。只有经历“不懂规律、懂得规律和正确应用规律”这三个阶段,管理才渐入佳境。

除此之外,这则故事还揭示了管理者成功后必须把握的自处及处世之道。同时,说明了管理者要想达到内圣外王的管理境界所必备的几个哲学理念。

首先,做事一定要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即处世之道:勿强行,勿妄为,否则往往会使成功得而复失。

其次,虽然对事物内在的规律很了解,成竹在胸,但还要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庖丁解牛,虽然“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但不露锋芒,随即把刀揩干净收藏起来,这种心理上的警觉和行为上的收敛便是自处之道。

第三,办事一定要避开锋芒,从长计议,并且要以己之利攻彼之弊,还要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成功永远没有止境,最后的不失败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以上三个自处和处世之道其实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之一。管理者最终要达到内圣外王的管理境界,必须要像庖丁解牛那样,为人低调收敛,做事按规律办事,成功后依然如履薄冰,谦虚谨慎,并且把最后的成功定位为人生最终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地游刃有余,实现王者归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705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大道行简——中国化管理哲学经典36则》之二十五:游刃有余》为网友朢珎銨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