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师的一封信 一封“手写信”读出的茶叶乾坤
打开茶叶礼盒,我看到里面夹着一封信,工工整整地写满了一张纸,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涌上心间。给我寄送茶叶的茶商很多,写信的却很少。习惯了电话、短信、微信和电邮的今天,收到手写的信近乎是一种奢侈。当我读完信时,内心百感交集,不是因为他对拙著的赞赏,也不是因为他那颗善于感恩的心。郭先生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安徽老茶人,还保持着这样的精神,能够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不仅彰显出其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更彰显出其对传统黄茶的执着。这个时代是个快餐的时代,也是个吃饱了撑的时代。愿意用纸笔写信的越来越少,愿意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愿意读纸质书的人更是越来越少。郭先生能在研究传统制茶工艺时,花时间来学习茶叶品牌塑造和销售策略,已经令我这个晚辈深感荣幸。在看到其惠及亿万消费者的宏愿时,我更为其志在千里的激情而惊叹。茶叶是一片叶子,承载的不仅是各种有益物质,还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传统文化原本是接地气的文化,如果一个人与茶叶“相处”久了,慢慢参透茶叶里的乾坤,一定会影响其本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不会上升到信仰的高度。茶叶构不成信仰,需要有正确的信仰来“激活”,否则必然会陷入误区,对此我以后再做具体分析。一个人就像一片叶子,来自于大自然,在杯子里承受惊涛骇浪、“水情冷暖”,逐步释放自己的价值后,又会回归到大自然,这个过程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更没有什么值得狂妄的。充分放低自己,才有可能海纳百川;彻底认知价值,http://www.aihuau.com/才有可能宁静致远。若没有参透这些,一切茶文化都会失去根基。“书中自有黄金屋”,在茶叶过剩现象极其严峻的今天,茶商应该拥有用纸笔写信的宁静和激情,脚踏实地、深入细致地学习,或读书、或听课、或交流,一步步提高卖茶能力,而不能抱着形式各异的“老三样”死死不放。制茶是技术,卖茶也是技术,而且复杂程度远超制茶。前些天在武夷山调研时,“大红袍之父”陈德华老师说制茶要先了解茶叶的“脾气”,熟悉其“脾气”后才能做好茶。这种“制茶精神”一样可以延伸到卖茶环节。摸不清消费者的“脾气”,卖茶谈何容易?任何时候,人“首先”是主观的人,没有“脾气”的背后是另外一种“脾气”。“天涯若比邻”正在成为现实,我们正在重回“村落时代”,需要的产品或服务都可以借助口碑来选择,尽管中国很大,地球更大。微信的盛行更加佐证了这种趋势。“我”推荐我喜欢的,“我”搜寻我需要的,就像郭先生及其他茶商搜寻《茶翅高飞》、《点茶成金》、《指点茶山》一样。“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把产品或服务做好,让其很容易被发现、很容易被记住,并让有需要的人很容易找到、很容易了解、很容易采购。这是茶叶销售的大势,也是其它产品或服务销售的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更多阅读
新晋小学生家长给老师的一封信 家长会给老师的一封信
罗教师,陆老师,黄老师,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能如此细心地来了解孩子,这个主意真是非常好!馨远现在六岁七个月,是一个非常乖的孩子,自理能力也还可以,开学以来,为了适应新的小学生活,父母要求她的事情,都能基本做到,比如,每天九点前要睡觉,早上闹钟
给老师的祝福信 祝福老师教师节的话
三年师生情,老师有割舍不了的情怀。你们在老师的身边渐渐成长,而老师却慢慢变老。许多的话语,许多的记忆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忘,而唯一不变的是你们永远都是老师心中最可爱的孩子。给老师的祝福,我会永远保留,永不删除,让它永远存在我
给谢宇航的一封信--李嘉铭 给老师的一封信
给谢宇航的一封信谢宇航:你好!谢宇航,你最近过的怎样?在新的学校还好吧?告诉你,我们刚考过了期中考试,考试过后我们还开过了一次家长会。要开家长会那天,我的心情既兴奋又激动,不知道在家长会上老师是会表扬我呢,还是会批评我。开家长会
给周显峰的一封信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周显峰,给你写这封信我犹豫了很久,我想我是不是该当面跟你说。思忖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写信。只因为我语言笨拙,怕是支吾着反被你说服,这似乎有前例,我相信用笔比用嘴更能表情达意。这里我想说如下:如果你还是男人,就给我振作。相信这不只是
新生入学小档案——致老师的一封信 新生入学健康档案
一年一度的新学期开始了,又有不少的孩子作为新同学走进了新的学校、遇见了新的老师,如何让老师尽快熟悉和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将直接决定孩子是否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恰当的教育。而除了传统的跟老师面谈以外,写信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