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体育公关案例 海尔、乐视危机公关启示



对于那些身处剧烈变革中的企业,在注重新媒体关系建构的同时,一定要兼顾传统媒体利益,万不可顾此失彼。载体固然重要,内容更重要。

  6、7月份,中国家电行业连续发生两起较大危机事件,一起是海尔“大裁员”,引发媒体、业界对海尔未来走势及企业战略大讨论,认为海尔“大裁员”折射出企业陷入战略危机,并对海尔未来前景表示担忧。另一起是乐视成为国家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的重点整治对象,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表示7家取得互联网牌照的视频网站不得和乐视合作,乐视网股票连续两次跌停,媒体称之为“险过剃头”。

  至7月底,两起较大危机事件已基本平息,公众、媒体对海尔大裁员关注度逐渐降低,乐视网股价出现恢复性反弹(目前处于停牌中)。

  两起危机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迅速蔓延?对这两家企业的影响是什么?这两家企业是怎么进行危机公关的?  

  危机何以迅速蔓延

  先说海尔危机。

  6月16日《北京商报》报道,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出席某商业论坛时自曝裁员计划,“将在去年基础上再裁1万人”,且裁减对象以中层为主。

  张瑞敏称,去年初海尔员工数量是8.6万人,到年底减少至7万人,裁员1.6万人,若今年再裁1万人,则两年裁员2.6万人。消息一出,舆论大哗。

  “如此大规模裁员,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海尔社会责任体现在哪里?”不少媒体这样问。随后,媒体开始向“海尔为什么大裁员、大裁员背后折射出海尔什么样的危机”方向延伸,并最终蔓延至对海尔企业战略质疑,海尔“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的步子是不是迈得有点大?海尔“小微公司”到底是什么样一种模式?疑问不绝于耳。显然,这一切都是海尔没有预想到的,也是不想看到的。舆论主流认为,海尔企业转型风险极大,有可能导致海尔万劫不复。有人认为根结在于张瑞敏,“张越来越不像一个企业家,越来越像一个演讲家、政治家”。有人得出结论:海尔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战略不进行修正,怎么解释都没用。

  综观媒体报道,可以清晰地看出媒体对海尔危机的报道呈现如下导向:

  海尔“大裁员”,如果是主动裁员,则失职于社会责任(国家明确规定,一次裁员20人必须经过劳动部门批准);如果是被动裁员,则折射出海尔经营与战略不被员工认同造成人员流失。

  海尔“小微公司”到底是一种什么样模式?没有人说得清楚,转型后的海尔看起来更像一个农贸市场。

  海尔“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风险巨大,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制造,如果制造优势也没有了海尔还有什么优势?

  海尔这些年不断地折腾,不断地推出新概念、新战略、新模式,但是,海尔新模式高产的几年恰恰是海尔营收、盈利衰退的几年,美的、格力和海尔的差距越来越小,不排除未来3年超过海尔的可能。

  显然,媒体关于海尔“大裁员”的报道,对海尔企业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本来是张瑞敏自鸣得意的“大裁员”,结果竟引发一场对海尔战略的大批判,这是海尔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再看乐视危机。

  乐视危机,缘起于国家广电总局一纸通知。

  7月17日,媒体突然传出一则新闻:《乐视网被总局点名“严重违规”,与集成服务牌照方合作被中止》。传闻称,广电总局针对互联网电视及机顶盒下发监管令,其中一条要求牌照方对于总局正在查处的严重违规互联网企业,不要与之合作。该报道揣测,乐视网即是广电总局点名批评的互联网企业。随后,媒体开始广泛关注国家广电总局的通知,可能给彩电行业尤其是视频网站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业界一般认为,广电总局的整治对既涉及视频网站又涉足硬件产业的企业影响最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当属乐视。随后,乐视网股价大跌,以至于不得不紧急停牌。

  媒体对国家广电总局整治互联网电视市场的报道,后来逐步发展为“乐视遭到广电总部围剿”。业界解读认为,乐视电视盈利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依仗互联网视频内容,这也是乐视一直以来宣传的重点,现在国家广电总局对进口大片实施打压,乐视首当其冲是受害者,这就意味着乐视一直以来宣称的优势不复存在,因此未来其电视业务发展前景堪忧。甚至有媒体认为,不排除出现消费者要求退还服务费的可能,让乐视雪上加霜。

危机事件对当事企业的影响

  裁员危机对海尔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媒体质疑张瑞敏大跃进式的战略转型将海尔置于巨大风险之中,非成熟企业家应有之表现。同时质疑海尔企业战略,比如“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全球并无成功先例,海尔能成功吗?“小微公司模式”将一个完整的海尔分割成2000个小微公司,如何控制如此众多小微公司给管理带来的风险?遗憾的是,针对媒体及业界质疑,海尔几乎不做正面回答,依旧一幅爱搭不理的样子,反而被媒体解读成“海尔事实上默认了质疑”。

  因此,此次裁员风波,堪称海尔近年来诸多危机的一次集中暴露、爆发,公众、投资者对海尔的信心受到空前打击。

 乐视体育公关案例 海尔、乐视危机公关启示

  乐视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同样巨大,导致其股价连续两天跌停。实际上,对股价的打击不是最大的伤害,社会对乐视盈利模式的怀疑,才是乐视最大的危机。

  乐视超级电视一直以“软件+硬件”新盈利模式开创者自诩,声称将“颠覆”传统彩电行业格局,其信心即来自于背靠乐视视频网,乐视网股价备受追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乐视为投资者描绘了一个“看起来很美”的钱景。一旦乐视网优势不复存在,乐视股价将失去上涨动力,乐视电视就失去了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因此,媒体及消费者对乐视模式的怀疑和动摇,才是对乐视最大的打击。

  两企业危机管理策略分析

  以上是两起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及对当事企业造成的巨大影响。那么,面对危机,两家企业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的对策对于危机的管理和引导是不是有效?

  先看海尔。

  6月16日《北京商报》发布张瑞敏自曝裁员计划后,引发媒体及业界广泛关注,分析认为,海尔所谓“大裁员”严格来讲不能叫“裁员”只能叫“减员”,“裁员”是企业主动行为,而“减员”则包含非主动行为。如果是大规模裁员,海尔要承担政治风险。第三天,海尔官方声明称“非主动裁员”,所谓“裁员”是“公司创新转型的必然结果”。

  但是,媒体的关注并未因为海尔声明而停止,在接下来的近两周时间内,媒体关于海尔裁员的报道,开始转向怀疑海尔企业战略,对其未来发展表示担忧。遗憾的是,面对媒体的不利报道,海尔一直以来强大的危机公关能力瞬间失灵,以至于听之任之,任由媒体评说。

  其中有一个背景原因不得不说,2014年初,海尔宣布停止向传统媒体投放广告,广告投放向新媒体倾斜。而这一次关注海尔危机的,恰恰以传统媒体为主。可以想象,当传统媒体不再和海尔发生利益关系,他们对海尔危机的报道将无所顾忌。

  站在危机管理的角度看,海尔此次危机以完败告终。

  再看乐视。

  在这场广电总局因“封杀盒子”而导致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危机事件中,乐视危机公关同样无出色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挨打困境。起初,乐视只是小心翼翼地表示广电总局的行动并非针对乐视一家企业,并称乐视和CNTV合作仍将继续。后来,乐视又违心地表示“从长远看,广电总局的整治对乐视是一件好事”。如此危机公关,对扭转当时舆论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7月17日晚,乐视发布停牌公告,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股价惯性下跌。随后,乐视发布澄清公告,称2014年7月17日部分媒体刊登的《乐视网被总局点名“严重违规”,与集成服务牌照方合作被中止》报道,部分内容与事实不符,可能会误导投资者。

  乐视危机的转机出现在7月18日。7月18日,乐视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包括贾跃亭董事长在内的高管以现场、手机、视频连线等形式出席。乐视网重申商业模式不变,并表示对广电总局政策的理解,甚至宣布和中宣部党建网一起打造的“党建频道”正式上线。随后,乐视股价止跌反弹。

  乐视的危机公关并没有就此停止。7月23日,乐视网宣布与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合作。至此,乐视网舆情危机算是告一段落。  

  所谓“危机公关”,即通过传播内容、媒体关系等一系列综合运作,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信息带来的影响。危机公关能力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只会传播正向信息而不会进行危机管理的公司是危险的。

  但是,危机是分等级的,好比病有轻重一样,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愈,也不是所有的危机都能公关。有些危机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影响力,也会留下后遗症,对企业产生潜在的持续影响。

  综合来看,海尔和乐视上述危机,属于中度危机,虽然不至于毙命,对企业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很大。以乐视为例,虽然涉险过关,但是,很多投资者对乐视股票信心受到打击,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乐视模式的潜在风险。

  如果对海尔危机进行总结,可以说,海尔此前声明“今后不再向传统媒体投放广告”是一个极大的失策,你可以真的不向传统媒体投放广告,http://www.aihuau.com/但是你完全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广而告之。这下好了,危急时刻传统媒体对海尔毫不留情,让海尔实实在在地领教了一回传统媒体的厉害。

  今天,新媒体快速成长,越来越多人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交流,但是必须看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仍然来自传统媒体。就在官方7月29日公布周永康事件的当天,财新传媒即发布长达6万字的调查报道《周永康的红与黑》,让公众惊叹,新媒体纷纷转载。相反,如今新媒体虽然备受追捧,但是,其传播基本上仍停留在段子、隐私、传言的层面,鲜有大手笔重量级作品出现。

  事实上,传统媒体扮演了新媒体内容输送者角色,如果没有传统媒体进行内容输送,恐怕新媒体只剩下段子和笑话了。

  结论是:对于那些身处剧烈变革中的企业,在注重新媒体关系建构的同时,一定要兼顾传统媒体利益,万不可顾此失彼。载体固然重要,而内容更重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6940.html

更多阅读

颠覆式创新案例 海尔以颠覆性创新实现逆市增长

     行业危机中,不只有风险和陷阱,还有领军企业加速完成对行业洗牌,借机提升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夯实在行业的领军实力。  今年以来,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以及燃气灶、油烟机等大小家电、厨电市场,出现个位数甚至高达两

物流案例:供应链:海尔笔记本新生命线

物流案例:供应链:海尔笔记本新生命线 2005年在海尔电脑的领军人物高以成的带领下再一次对IT行业发起攻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2006年,海尔与英特尔、微软等IT领袖型企业联手,凭借着专门针对游戏玩家的独立显卡、独有的润眼技

零库存案例 海尔:零距离 零库存 零营运资本

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分不开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海尔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

我们准备好了 海尔、联想、华为反官僚,都准备好了?

    最近在爱华网看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任正非、柳传志、张瑞敏齐呼打掉公司官僚气》,文章说:任正非呼唤“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张瑞敏誓言”海尔要建立倒三角体制“,柳传志复出誓言”让每个人都成为发动机”。三位改革

声明:《乐视体育公关案例 海尔、乐视危机公关启示》为网友沧桑过后正年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