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召开的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座谈会上,法国罗地亚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朱铭岳宣布的一项公益计划让全场感动。5月20日,罗地亚公司将向上海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捐赠其编写的一本环保书籍———《生命与环境》,用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思维。朱铭岳说,“我们造成了污染,造成了整个天不蓝、水不绿,我们的下一代会承担这个责任,把我们所犯下的这些有意无意的错误克服过去,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的方向和思维方法。”
跨国公司带给公众的绝不仅仅是感动,而是一系列具体的计划和行动。同样在那次座谈会上,摩托罗拉、美敦力、诺基亚、通用汽车、百威英博、百事可乐、西门子、礼来、美铝、SK等在华跨国公司分别介绍了各自在公益及慈善事业的做法和成就。从捐资助学到环境保护,从扶弱济贫到灾难救助,从捐赠金额到实施方法,从项目时间表到具体项目框架等等,社会公益在每一家跨国公司都已经形成一幅完美的责任图谱。
热心公益事业
近日,可口可乐在四川援建的4所希望小学正式落成。据悉,这是可口可乐40所震后希望小学援建计划的第一批。而该计划中的第二批小学也即将破土动工。
电子巨头艾默生也从未停止对教育领域的公益援助。2009年,艾默生在绵阳安县建立了清泉小学,并号召员工成为志愿者,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包括组织教师培训和设立奖学金。
同样持续关注希望工程的还有跨国大牌摩托罗拉。从1994年至今,摩托罗拉已经连续16年支持希望工程,每年向希望工程捐款累计达到5000万元。而随着CSR项目的深入,他们又将项目延展至农民工子弟和大学生就业等领域,启动了“百年职校”,开始持续关注这部分人群的教育和就业问题。除教育援助之外,摩托罗拉还始终致力环境保护。摩托罗拉“绿箱子环保计划”自2005年一直延续至今,其在全国近80个城市,400个网点设立“绿箱子”回收站,回收废旧手机和电池,此举被誉为电子产品领域的一面绿色旗帜。
在环保低碳领域,西门子也始终走在前沿。不久前,西门子刚刚启动了2010年西门子“绿色梦想家”环保创意校园大赛。西门子号召大学生提出在生活中如何环保低碳的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评选,从而倡导中国大学生在公益事业和环境保护上更加关注和关心。
百事公司母亲水窖项目始终为公众所熟知。自2001年起百事就支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母亲水窖项目,是第一家给该项目投资的外资企业。目前,百事为该项目累计投资已达1770万元人民币投资,是投资最多的外资企业,项目覆盖人群达到了中国中西部省市的26万人。
除公益项目之外,灾难救助也被跨国公司视为义不容辞之举。近年来的冰雪、干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但跨国公司的爱心并不疲惫。不久前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跨国公司的积极援助即成为有力的佐证。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18时,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已有80家会员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向玉树灾区捐款捐物约合10604.58万元人民币,其中:捐赠现金9174.72万元人民币,捐助食品、药品、衣被、帐篷、车辆、通信器材等物资折合1429.85万元人民币。
除慷慨解囊之外,跨国公司还积极关注灾区的进一步需求及灾后重建,使援助活动持续进行。
注重细节和项目持续性
在公益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关注项目的切实落地,而不仅仅限于资金捐赠,很多公益项目都是有专门团队持续跟进的,使每一个项目都能取得良好的收效。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公司公共事务及传讯高级经理田文红告诉记者,公司援建的希望小学竣工之后,他们曾和孩子们有过一次交流。当他们问:“新学校比旧学校好在哪里”的时候,这些淳朴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厕所干净了”!那次对话让田文红和其他同事非常感动,“这些孩子非常腼腆,他们无法表达更多,但能说出最直观的感受。”田文红说。
这正是可口可乐希望小学的独特之处。“锦上添花虽然很美,但孩子们最需要雪中送炭。”据田文红介绍,可口可乐每决定建设一座希望小学的时候,都要对原有学校进行了解,看孩子们最急需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以在建设新校舍的时候重点考虑。不久前落成的可口可乐希望小学在修建教学楼的基础上,还为学校配置了宿舍、食堂等硬件设施。这种基本功能齐备的希望学校不仅给当地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解决了学生“住宿、吃饭、运动”等多方面需求。
摩托罗拉也从未停止对希望工程的关注。为了将资助希望工程作为一个事业和责任长期、深入、有效地持续下去,摩托罗拉制定出一整套规范细致的资助计划,这份计划书甚至详细到每一笔捐款到位、每一项工程竣工的具体时间,不亚于一项研发计划。摩托罗拉对希望工程的捐助,绝不仅仅停留在捐款上,而是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实施,确保援助项目真正发挥应有的优势和作用。例如,在希望小学的援建上,摩托罗拉不仅追求援建小学数量上的增加,更注重让这些学校能否做到高质量的全面发展,力求使每所摩托罗拉希望小学在环境、条件及教学质量上成为一流学校,并能起到典范作用。
宝健公司的公益项目也以希望工程为主,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从1996年运营至今,不断坚持对中国的公益事业的投入,截至目前宝健已自主基金累计捐建、资助59所学校。
2004年,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设立永久性基金“宝健自主基金”,基金以支持基础教育事业为主,在贫困地区捐建希望小学及对希望小学进行后续扶持。同年,宝健又创新性地提出“让希望工程成为企业的股东”、“3个1%”公益理念,承诺每年将拨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至少1%,代理商个人收入的1%,员工个人收入的1%投入到“宝健自主基金”,用于长期的爱心事业捐助。
在跨国公司实施的公益项目中,不少项目都已坚持数年不间断,如:诺基亚的“青少年教育及发展”项目、宝马的“儿童安全训练营”、百威英博的“理性饮酒”计划、安利的“阳光计划”、SK集团的“防沙林”项目等等,都以持续性和项目适用性而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责任就是竞争力
履行社会责任和投身公益事业已经成为在华跨国公司的必修课。在角逐中国市场的数十年中,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意识到,包括公益项目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其树立品牌形象的关键条件。而公众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肯定对于企业实现本土化建设,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积极参与公益项目,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继科技创新、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之外的另一个竞争砝码。
著名国际公关公司爱德曼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显示:在经济和产品危机环境下,消费者不但关心产品的质量,更关注这个产品或品牌是否与“善行”相关联。而在此次调查中,消费者普遍表示,尽管目前中国的经济出现了些许下滑,但他们仍然愿意出钱或者以志愿者的方式,支持或购买各种具有“良好意图”的产品。
业界专家指出,对跨国公司在华发展而言,任何希望长期获益的经营都离不开双赢的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经营和品牌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尤其是长期效应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跨国公司而言,在中国获得经济和市场方面成功的同时,积极参与能体现其企业的公益行动将成为他们能否在中国获得长远发展和未来竞争的重要武器。因而公益项目的实施和效果,对跨国公司而言,是另一个层面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