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 文案 王沪宁——当代中国首席文案



从老师到国师

1988年,复旦大学首次派队问鼎亚洲大专辩论会,轰动一时。这支年轻队伍有一位年轻的教练——33岁的政治学教授王沪宁。

20多年后,当年全中国最年轻的副教授己经跻身中国最核心的25人政治局之列,担当新一任总书记习近平的第一智囊,无论国内巡察还是出国考察,如影随行。

这已经是他辅佐的第三位总书记了,从江泽民到胡锦涛再到习近平,十几年来,他的名字总是在新闻联播中紧跟着总书记出现,“伟大而隐秘”。

这堪称一个奇迹,在93年中共党史上无出其右。即使纵观两千年中国权力史,也鲜有同案。

早在八十年代,王沪宁的治学之严谨刻苦、著学之丰就引高层注目,1995年被直接调入中央政策研究室,开始参与最核心的国家治理设计。今天被写入党章的江、胡两代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王沪宁就是最重要的起草人、执笔人。人们有理由相信新一代领导将会有新的理论成果,王必定在其中承担总撰稿的角色。

称王沪宁为当代中国第一文胆、第一支笔、首席文案,毫不为过。

伟大的文案起始于对甲乙双方的深刻理解

如果把国家权力机构理解为企业,那么社会就是市场,人民就是消费者。

文案的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让企业的主张为消费者所接受。这个主张刚开始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文案的工作就是反复锤炼磨砺,最终固化为文字,http://www.aihuau.com/并且以文字为载体实现传播。

这个过程首先是对甲乙双方的深刻理解,洞察双方的深层需求的结合点。这种理解如果出现了偏差,创意、新颖、文笔,一切表现形式都将徒劳。“三个代表”之所以被称为中共理论的一次突破,很大程度上是找准了执政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这显然不是三句话那么简单,背后是一整套人类政治学比较、研究和逻辑思维的体系。以此类比,一位文案首先要拥有的,是对企业、市场、消费心理的透彻的理解力。

杰出的文案都是简明有力的短句金句

无论政治还是经济,史上为人熟知的文案都是短句的杰作。从“苍天已死,黄道当立”到“打土豪分田地”再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一次两片”到“农夫山泉有点甜”再到“怕上火”,杰出的文案必定是浓缩的精华。短小精悍而语意精确,指向鲜明而记忆深刻,往往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和记忆。

如果说国家层面的文案尚可宏观,比如中国梦,那么企业的文案实在不宜高大空洞,激情、梦想、民族之类的口号大多如过眼烟云,大把的钞票烧成一团烟雾,留下来的尽是灰烬。

比如北京精神,那八个字足够高大上,但即使在北京生活一年,举目可见,又有多少人能脱口而出呢?

优秀的文案不靠灵感靠积累

王沪宁有个结婚的故事广为流传。说他新婚时,新娘给他写了一张单子,让他采购添置一些家用。到了傍晚,新郞满头大汗回来了,抱回来的却是一堆书,采购单上的一件也没买成。

显然,从一位年轻的教授步入国家治理的庙堂,王沪宁绝对靠的是脑袋里的干货。虽然他一直未从事过地方治理的实践,但其理论水平大概已属当今政坛翘首。能被三任总书记重用,也绝不是仅凭“站对队”、“情商高”就能做到的,没有数十年数一日的学术积累,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可能为三朝所倚。

王的故事足够励志,也足够引人深思。下放到广告文案这一行,凭才气、凭灵感、凭运气或许能成功一时,但长久地为人所敬重、倚重,还得靠积累、靠知识面、靠接地气、靠持续的市场实践。一招鲜不可能吃遍天。尤其在“传统”飞速地建立又飞速地被打破的当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6827.html

更多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之汪姐私房菜 舌尖上的中国汪姐

“在上海,没尝过汪姐手艺的,可能很难以顶级老饕自居。无论是宁波菜、绍兴菜,还是浓油赤酱的上海本帮菜,比如酱汁肉、红焖虾、煎鲳鱼、油焖春笋和面拖蟹等,汪姐样样精通。”《舌尖上的中国》红了,这位在纪录片中唯一出镜的上海阿姨也红了。

悉数《舌尖上的中国2》的10大槽点(图) 水槽10大品牌

悉数《舌尖上的中国2》的10大槽点文/一床情书4月18日晚,暌违两年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华丽丽的登上央视,一以贯之的解说词、熟悉的配乐、行云流水般的旁白和画面让观众口水和泪水齐飞,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远远不如第一季那样好看,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清单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图片

一部中国央视在深夜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海内外华人的一片叫好。许多人收看起久已未看的CCTV,翘着拇指大赞焕然一新后,剩下了浓浓的乡愁四溢。急于向美国朋友推荐自家锦绣的华人,更是急切呼吁赶紧出英文版。《舌尖上的

声明:《舌尖上的中国 文案 王沪宁——当代中国首席文案》为网友牛仔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