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号称“千万草根博客”Acosta的第一篇博客,只有一张照片,却创造了超过6万的点击率,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去点击呢?在我看来,有90%的人,都是莫名其妙去凑热闹的。为什么这些人要去凑热闹,还不是看去的人多吗?去的人多,因此就吸引更多的人去看个所以。
现在都说,如果有一件很成功的事你不明白,说明你老了。现在越来越多红起来的东西都很莫名其妙,要我说,主要是现在凑热闹的人太多的缘故。
新浪博客无论是形式还是模块都不好玩,去的人却很多。搜狐的博客非常好玩,却抵不过新浪的人气。为什么呢?主要是位置的原因。
新浪这个门店很大,但还要把你摆在门口才行,否则一样没人去。搜狐的门店相对小一点,内页里凑热闹的人更多一点。当然,无论是新浪还是搜狐,如果博客放在首页,凑热闹的都会多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商品卖场位置与跟风的重要性。当然,博客访问量与产品销售也不尽相同:什么产品销售得好,一般的消费者在终端是看不见的,除非出现抢购的情形,可以带动跟风,不像博客有个访问量,可以有所提醒与引导。大家一看,老徐的访问量很高,于是就想进去看看从而创造了千万人的访问量。
在沃尔玛一天的消费人流中,瞎逛的人肯定可以占大多数。他们大多在瞎逛中产生更多需求。如果我们说瞎逛人群是消费终端上的主要人群,那么,哪儿热闹哪儿就可能形成销售的焦点。但在销售卖场上,这样的情景越来越难以见到了。
怎么办?能不能运用博客的“访问量”方式,提醒或吸引消费者去消费某一种产品?比如在每一个卖场用一个显示屏显示这一产品的销量,以这样的数字提供给消费者作为选择的参考,类似于博客的访问量显示一样。
在最近罗马举行的一个销售会议上,普林斯顿大学的哈桑·奥斯马尼描述了一种根据这种情况增加顾客即兴购物的新方法。
超市要设法诱使顾客购买他们计划外的东西。譬如,把牛奶和鸡蛋放在超市靠后的位置,顾客去取这类必需品的过程中不得不从一些非常诱人的商品旁经过。这时,就会产生顺手牵羊式的购买行为。
奥斯马尼和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的罗纳尔多·梅内塞斯打算利用“跟风本能”增加顾客的冲动购物倾向。问题是,如何让顾客知道哪些商品受更多顾客喜欢呢?于是,他们发明了一种技术,实际上是和博客访问量一样的东西,即智能购物车技术。在奥斯马尼博士设计的超市里,每件商品都有无线射频识别标签,每个购物车上都有扫描器。当顾客经过货架时,货架旁的一个屏幕会用数字显示有多少人已购买了货架上的商品。如果顾客发现已购买这种商品的人很多,那他很有可能也会去购买,于是跟风效应就出来了。
实际上,奥斯马尼博士只是进行了一种简单的创新,只不过增加了一种提示,不曾想,一下子引起多家超市的兴趣。因为超市这么做可以使超市无需打折就能增加商品销量,而且会使顾客因感觉买“对”了东西而心满意足。如今同质化产品太多,如何买对好产品,成为大部分消费者头痛的事。因此,在消费者面临选择困惑之时,一个像亲朋好友一样的人,告诉他这个产品卖得好,无疑给他带来了购物方便。这种“访问量”式的提醒装置,就大大帮助了消费者的快速选择。美国沃尔玛和英国德士高超市都使用了这种技术,并经过对相关群体影响力方面的研究表明,这种方法确实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额。与此相似,哥伦比亚大学的马修·萨尔加尼克和同事搞了一个模拟音乐市场。结果发现,大约有1.4万人下载了他们以前从未听过的歌曲。研究人员按歌曲被下载的次数多少列出排行榜,发现很多人都跟风下载了列在排行榜前面的歌曲。
实际上我们就是把博客的“访问量”转换为产品的销售排行榜,把物质产品的销售排行也像文化产品一样打出来影响消费者,吸引消费者选择同类产品中最有人气的、最好的,这应是继终端促销、人员推销、堆头广告、卖场LCD之后又一便捷化的促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