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主角:某法官,配角:上级领导,群众演员:酒桌上的记者,观众:网友。
法官酒后向记者吐槽,经常被(上级领导)打招呼,干扰了正常的审判,随后被记者作为猛料爆出,网友哗然,结果法官被免。不管事件真伪,此事件已经网上已经传播开来,对组织(处于自身安全考虑,用组织代称)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纵观整个事件,非著名品牌传播专家比尔盖张认为:组织内部成员缺乏品牌认知是导火索,组织缺乏舆论敏感,危机公关不当,为本事件推波助澜,影响升级。深陷事件风波的组织,在品牌管理上犯了三个错误,请各位品牌主管引以为戒。第一,品牌培训或制度管理不到位,基层成员品牌意识淡薄。作为组织基层业务人员的法官,恣意言论伤害了组织的品牌形象。品牌建设并不是仅仅组织里品牌部门的事,组织的所有成员都是品牌的窗口,代表了组织形象。如果企业的业务人员对客户说,其实我们的产品也不怎么好,客户会怎么想?按照一般的品牌维护原则,业务员应该尽可能的说公司产品的好处,即使产品有些缺点,你也要能自圆其说。比如你的汽车费油,但是动力强劲;你的产品的质量一般,但是价格便宜,性价比高,诸如此类等等。以本法官为例,虽然经常被上级领导打招呼,但是他可以说:“我仍然顶住压力,秉公执法”,呈现给记者的将是一位优秀的组织成员,http://www.aihuau.com/组织品牌形象因此会被加分。组织品牌主管部门重视外部推广,也不可轻视内部强化,让每一位组织成员化身品牌大使,处处为品牌加分。第二,事件公关出处理不当。俗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在本次事件里,法官被上级领导乱打招呼,根本就不是神马新鲜事,事件的引爆点是,随后法官被免。的确,法官的不当言论在先,违反了组织的品牌管理原则,给组织形象造成了小范围的损害(酒桌上)。随后法官被免,使得此事件被大范围关注,引发了大量评论,品牌负面影响被放大。免掉不当言论法官,相当于,一方面,默认了领导乱打招呼的现象,另一方面,直接罢免涉事法官,给人以恼羞成怒、不由分说的感觉。完全没有考虑人民群众的感受。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会认为:一个敢于说真话的正直法官,反而在组织内遭到排挤。组织的形象遭受了更大损害。就此事件来看,组织对当前的舆论风向不敏感,危机公关失当。还是以本次事件为例,组织危机公关的正确做法是:上级领导找违反组织品牌原则的组织成员谈话,进行告诫和培训,提升该成员的品牌意识和组织原则性。随后由当事人私下澄清,“酒后失言”,惑者对此事不闻不问,直接进行冷处理。第三,媒介关系管理不到位任何一个组织的品牌建设和传播,都不可忽视媒介。虽然在此事件中,酒桌上的记者只是“群众演员”,但是记者群体是群众中的意见领袖,他们掌握着话语权和传声筒,会影响大量的其他“不明真相”的群众。组织成员尤其要注意,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是面对特别喜欢道听途说传八卦的人士和记者(职业八卦人士)时,说话尤其要谨慎,否则损害组织形象不说,还会惹火烧身。鉴于此,组织早先已经按照品牌建设原则,引进发言人制度,统一传播口径。摊上事了,请找我律师;问我什么态度?请找我的发言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组织的品牌形象建设与维护,一定要对媒介慎之又慎。最后,我再补充两句,品牌建设这个事儿,就像某药品广告说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组织进行品牌建设,是一个缓慢的日积月累过程,逐步推进,获得大众的认可;但是危机事件却可以顷刻间让组织的品牌建设“毁于一旦”。“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放佛就在昨天。![涡轮增压车使用五大忌 法官感慨“领导乱打招呼”被免职,犯了哪些品牌大忌](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23563838748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