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业“用工荒”真相:季节性因素为主
系列专题:温州鞋业观察
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的供求报告显示,企业总需求人数60.3万人,求职总人数只有35.4万人,用工缺口25万人。但专家认为,这些订单多因“旺季”及国际订单长久停滞而临时性爆发等因素,并不意味着需求的真正增加,且很多订单利润微乎其微,“这种恢复性增长是很脆弱的。”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至今对温家宝总理的“浙江之行”印象深刻。8月22日-24日,总理考察了丽水、温州11家中小企业。之前的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6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如果形势一片莺歌燕舞,何必出台扶持政策?”周德文说。 与外界普遍热评不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看法谨慎,呈“宏观热,微观冷”的反差。周德文表示,“微观”不活,社会总需求不回升,经济不可能根本反转,复苏也就无从谈起,“救经济,首先要救实业。”
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已持续10个多月,但现在看,作为经济根基的民企并没有接上力。周德文认为,中小企业在本轮刺激措施中受惠不大:大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天量信贷中民企份额寥寥无几。对这种拉动模式,周直言,“GDP增长了,中小企业却没有得到复苏。” 仿佛在一夜之间,温州制鞋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们集体感觉压力剧增。 “生产线急等着要人,可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把人招满。”9月1日,一家中型鞋企的人事部经理向早报记者抱怨。 “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市场上确实没人,”温州市劳动保障局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瓯翔为人事主管们“辩解”。他翻开桌上的用工信息分析表:8月,在该中心登记的用工需求缺口近5万人,比上月净增2万多,缺口比例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作为温州传统和支柱产业的鞋业缺工最甚。 2004年出现过的“用工荒”似乎再度侵袭这个有“中国鞋都”之称的城市,外来务工者成了劳动力市场的“香饽饽”。而在去年,同样在这片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包括鞋企在内的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或停产,大批民工被迫返乡,劳务市场一片冷清。 用工紧张的出现,最直接的原因是订单回升。早报记者了解到,温州一些鞋企的订单增加额同比甚至超过200%。7月,温州鞋类出口额近3.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7%。“预计8、9月还将继续增长。”温州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表示。 与工业用电量指标相似,“用工紧张”、“订单回升”同样被分析人士视为积极信号,认为温州鞋业已开始复苏。不过,温州鞋业人士和专家向早报记者表示,温州鞋业尚未走出低谷,“有复苏迹象,但不能断言已经复苏。” 招工难——温州鞋企的“心病” 温州鹿城区中国鞋都产业园,在位于鞋都大道的一处临时招工点,10多块招工启事牌顺着马路沿街一字排开。一见有人驻足,招工人员一窝蜂地围了上去。 “招工难”眼下已成为2600多家温州鞋企的“心病”。浙江莱丽斯鞋业有限公司已在温州劳动保障局职介中心“蹲点”招聘了近一周,但应者寥寥。8月31日上午,早报记者在该招聘点看到,这家只招“制鞋工人”的摊位鲜有人问津,与周围综合性摊位的热闹形成强烈反差。 王瓯翔介绍,由于用工环境差异,一般来说,中小鞋企比较缺人,待遇好的大型鞋企基本“门庭若市”,“但在我们刚举办的招聘会上,奥康也来了。”奥康是我国最大的民营鞋业制造商,8月23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了其位于温州永嘉的生产基地。 目前尚无部门对温州鞋业的缺工数做过统计,不过,从该市劳动保障局职介中心的数据中可见端倪。王瓯翔介绍,8月在该中心登记的用工需求49535人,求职登记数13167人,用工缺口36368人,缺口占比73%,相比7月的60%和6月的52%,分别上升13个和21个百分点。 职介中心的“用工信息与供需分析表”是以工种统计用工需求的。8月的数据显示,用工缺口最大的5个工种是普工、学徒工、服务员、注塑工和平车车工。普工和平车车工都是鞋业常用工种,缺口分别达9911人和795人。“虽然没分行业统计,但鞋企一定是最严重的缺工大户。”王瓯翔说。 劳动力资源的紧俏,使温州鞋企不得不放低眼光,由紧盯熟练工转而招收学徒工,另一方面则四处“抢人”。温州鞋革行业协会《中国鞋都》杂志执行主编肖钦超告诉早报记者,上月,位于鹿城区的温州老牌鞋企霸力鞋业倒闭时,抢着去招聘熟练工的企业甚至把贴着招工广告的面包车停在企业门口,“每月1300元,提供免费1餐”。 分水岭——“订单荒”到“用工荒” 事实上,从6月起,温州鞋企已意识到可能面临“用工荒”。“那时,我接到企业打来的招工电话不断增加。”王瓯翔回忆。 该中心的统计显示,5月在中心登记的招工单位数和用工需求与上月无太大差异,但从6月开始,2个指标直线上升,陆续超过金融危机前的去年同期。去年7月的用人单位是4199家,今年7月达4286家,8月更同比多了110家;用工需求数,7月还比去年同期少4000人,8月却同比增加2万人。相应的,缺工窟窿不断扩大,6月11835人,7月16106人,到8月又净增2万多人。 这一幕容易让人感觉恍如隔世。去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外贸大降使温州企业订单数跌入冰点,大批鞋企或倒闭或停产、半停产,企业纷纷“不计后果地”减薪、裁员“过冬”,大量制造业工人因此失业并提前返乡。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估计,离开温州重寻生计的农民工数在50万~60万。 “现在的用工荒也因订单而起——订单来了、产能恢复了,用工自然增了,”王瓯翔说,“温州企业用工很灵活,有订单就招人,没订单就停产。”所以也体现了一定的“反季节性”,以往大批量招工基本在年后1个月。 温州中国鞋都产业园内,鞋企的招工广告无一例外以“因外贸订单剧增”起头。莱丽斯鞋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潘湘榕表示,最近收到的下半年订单猛增,公司决定新上马2条生产线,加上原有生产线补员,形成了200多人的用工需求。 奥康的管理者现在开始庆幸当初顶着巨大成本压力做出的“不减薪、不裁员”决策。但人员还是不够。奥康人力资源中心总监江兴华介绍,最近3个月,公司流水线招工都在250人左右,前后招了800人。“我现在都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该少接外贸单子,没有好效益的可以考虑不接。”奥康鞋业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曼如开玩笑说。 “温州鞋业总体订单量确实在回升,主要来自外销。”谢榕芳说,尤其是大企业,如巨一、金帝的出口额都在5000万美元以上,中小企业的订单有的来自大企业委托加工,有的直接从外商获得。 同步于“用工荒”,温州鞋业订单的小阳春也从6月出现。早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占全市出口总额1/4的第一大出口行业,鞋业在6月和7月先后实现出口批次增幅、出口销售金额“转正”。 “6月是分水岭。”谢榕芳表示,当月温州鞋出口8042批,总额3.01亿美元,已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7月,出口总额上升到近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7%。“现在看,鞋类出口总值在温州16个特色支柱产业中继续排名第一是可期的。”她说。 信号弹——短暂繁荣还是真实复苏 订单的回升,使温州鞋业看起来一派繁荣。樊曼如说,8月公司所在区域今年首次出现停电,且连续停了3次。樊找到供电所所长,对方一脸无奈:“电不够用了,家家企业用电量都在增。” 与工业用电量指标一样,订单回升及由此导致的“用工荒”,眼下也被分析人士解读为积极信号。他们认为,温州鞋业已开始复苏。一些鞋企也对前景乐观,“国际客户的信心正在恢复。” 周德文却持异见。“为什么订单增多?”他说,主要是两个原因:恰值外需旺季,有季节性特点,“往年这时也是生产量最饱和,用工量最大的”;长时间停止下单后,外商库存消耗完毕,需要补货,尤其像服装、鞋帽等,属生活必需品或快速消费品,不可能没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需求产生了。” 周介绍,据他对协会成员企业的小型调研,至少有9家的订单全部来自老客户,“只有新客户上门,才能说明新需求来了,老客户不能说明问题。”从国际形势看,本轮危机尚未见底,国外市场需求疲软依旧。 他认为,订单增多属“超跌反弹”,行业仍在慢慢恢复。上半年,温州有40%的中小企业停工、半停工,如今还有30%处在这一状态,只有10%的企业恢复生产。而所谓招工难,深层原因在于金融危机打乱了原有的用工节奏。“所以,只能说鞋业有企稳迹象,轻易断定‘复苏’是不科学的。”周德文说。 作为行业资深人士,谢榕芳亦持类似观点。目前鞋企订单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短暂的,或许会有助于未来几月的出口好转,但并非最终需求的反弹。“温州鞋业还没走出低谷,只是略有回暖和复苏的迹象。” “订单回升只是短暂现象,等旺季过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低迷。”周德文判断,春节前后将是一个坎。谢榕芳则表示,由于俄罗斯市场继续萎缩,加上新兴市场仍在开拓中,预计到年底还会有50-60家鞋企离场。 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上半年温州鞋企国税同比增长0.51%,但仅过1个月,前7个月的增速已飙升至8.22%。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税收未能达到年初定的目标,有关部门预征税款,“这无疑是往企业伤口上撒盐。” “真正的复苏,起码还要再看半年。”谢榕芳说。
更多阅读
用工荒产生的原因 大便出血产生的原因
2004年初,在东南沿海一带首次出现了招工难的情况,不过规模还不大。直至2007年,广东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及江苏苏北地区一些企业“用工招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再次显现,熟练工人大量流失,导致企业不敢大量接单,已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
温州哈杉鞋业有限公司 温州鞋业营销路在何方?
系列专题:温州鞋业观察从粗放的批发市场到入驻写字楼品牌化运营,到现在的网络销售以及微商草根的兴起,这样的快速变化已经让传统鞋业销售模式招架不住了。看晋江运动品牌的起起落落,同时体会到温州皮鞋业的兴衰更跌,鞋业工厂、批发商、
用工荒 就业难 鞋服业或结束用工荒?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后,中国大陆原料价格飞涨、用工、融资成本急升的同时,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小鞋企“倒闭潮”和“用工荒”的传闻甚嚣尘上。这种矛盾是事实还是炒作?今年5月,中国鞋业品牌观察员谭儒在温州、杭州、成都等地采访时发
用工荒的原因 应对“用工荒”,贵在储备“质”的红利
在就业压力犹存的情况下,应对接踵而至的“用工荒”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校正在较低的价格水平上可以召之即来的用工参照系,充分认识从不愁“人”的数量到关注“人”的质量转变所隐含的商业价值,而不是简单规避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装备制造业 用工荒 连锁业“用工荒”来袭
系列专题:中国连锁业 “到今天为止,零售业已经不差钱,但是相当缺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认为,零售业的人才问题一年比一年严峻。我国目前零售业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也不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专门人才只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