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今年出台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产业定位高端化,服装纺织这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为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寻找新家,用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的话来说就是“珠三角不再是服装加工的乐土,要转型,还要加快转型”。
事实上,服装生产加工厂所在城市的土地、劳动力、物流等成本早已开始大幅上涨,加上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大批“广东制造”的服装遭受了海外订单锐减的困境,出口大受影响。内外交困之下,珠三角的服装企业从两三年前单独寻觅“新家”,到如今集体考察迁移目的地。广东省外不少城市土地丰富、劳动力低廉,但无法给转移过来的服装企业提供加工配套,因此珠三角服装企业一直难以觅到“心头好”。产业链条长,工序多的服装行业,必须依靠产业集群性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新一轮服装企业搬迁潮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近几个月的足迹踏遍湖南、江西、河南等省份,随行的还有数十家知名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如果不是焦急地想找到一个‘新家’,倒贴钱,企业家也没有时间走那么多地方啊。”刘岳屏口中的“家”是指服装企业的生产基地或营销中心。
广东省的服装生产分别以产品类别为聚集点,与产业链配套发展,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产业,深圳女装、中山休闲服、南海内衣、潮州晚礼服、新塘牛仔等,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但这些服装生产加工厂所在城市的土地、劳动力、物流等成本近年开始大幅上涨,加上在金融海啸的严重冲击下,大批“广东制造”的服装遭受了海外订单锐减的困境,出口大受影响。
“普遍来说,广东服装业成本要比内地高出30%,‘广东制造’的优势逐渐失去。”刘岳屏表示。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广东省服装出口累计达99.6亿美元,占全国21.7%,居全国首位,同比下降7.8%。
市场情况不容乐观,服装企业纷纷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转战国内市场寻找新的商机,另一方面则想尽办法寻找新的生产基地,开源节流,服装产业转移搬迁潮暗涌。此时,业内的资深人士也开始意识到服装行业转移之路非走不可。
“3月份我参加了省里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轮训,对珠三角服装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的认识才发生了根本转变。”刘岳屏表示。按照《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产业定位高端化,服装纺织这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为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寻找新家。“经过这次学习后,我立即告诉协会会员们,按照珠三角未来的定位,珠三角不再是服装加工的乐土,要转型,还要加快转型”。
如果现在站在被誉为“印钞机”的广州知名商圈天河城,拿起一件上千元的服装说,珠三角服装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或许所有人都会嗤之以鼻。
作为广州最聚人气的商圈,天河城的店铺属于稀缺性资源,单店的日租金高达万元。而服装品牌在与众多商圈的合作合同签订中,大部分均直接列明,店铺的租金每年以10%增长。
按照行规,服装品牌的店铺的租金一般控制在总成本的两成多,超出了就意味着企业的收益微薄。“服装行业的纯利润,达到8%就非常了不起。”卡宾服装董事总经理郭飞武表示。
店铺租金的日益上涨,加上劳动力成本的日益增加,让珠三角的服装企业利润收益越来越少,这成了珠三角服装企业集体迁移的第一道导火线。
一位服装企业老板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广东省沿海城市设立工厂的时候,一个缝纫工人的工资每月大概是700多元,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每位工人平均需要2000多元。按照规划,如果搬迁至一些发展中城市如清远,物流成本将提升15%~30%左右,但是管理成本、人力成本将可以下降一半左右。在服装企业利润日益被侵蚀的微利时代,这算是一个相当诱人的利润比例。
产业群集体转移非一夕之功
问题是,分散在珠三角各大城市的特殊产业群要集体搬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新承接地的劳动力招聘就是一个令企业家头疼的问题,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业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家南海盐步的知名内衣企业,在肇庆设有生产基地。今年初招聘了30多名工人,集中在南海进行了上岗前培训,为期数月。当这批工人掌握了熟练的工作技能后,该企业准备把这批工人集体转移至肇庆的生产基地。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竟没有一个工人愿意到肇庆。刚好附近的一些工厂贴出了招工启事,于是,一群熟练的工人集体应聘到隔壁的工厂去了。这也成为了一桩业内“为他人做嫁衣”的笑话。
“我不需要赚很多钱,但是我愿意先到大城市里面混几年。”普遍的第二代打工者心态,让承接地的招工同样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另外,服装产业链条长,工序多。如果一家成衣厂搬离所在的城市,短期内不可能所有的配套工厂都完善。也就是说,这家工厂转移出去的成衣厂可能需要把配料、布料等从别的地方运送到新工厂才能完成生产工序。“选择转移地,当地的产业链配套是否完善至关重要。”梁兆强表示。这也正是大部分服装企业转移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梁兆强相信清远华侨工业园在广东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协助下成立的服装研发和人员培训基地,将吸引更多不同的服装行业进驻,加上清远市政府在政策配套的大力支持下,工业园会很快成为一个配套完善的服装生产基地。
全国抢食转移蛋糕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企业不再像无头苍蝇,开始由政府和协会有组织领导。”一位业内人士称,近两三年珠三角服装企业向省外转移更多的属于自发、独立的企业行为,但最近半年来的产业转移更多的是在政府宏观战略布局下,企业积极参与的整体行为。
对于珠三角之外的区域来说,珠三角服装企业的转移是一块“大蛋糕”。
最近,河南、四川、重庆、江西等省份争先恐后举行招商会议,大力邀请广东企业到当地建厂。不少城市还做了充分的调研,提供适合的服务。从最初的简单招商,到最后的产业链配套完善,各地政府为了吸引服装企业的进驻,花费了不少心思。
本月初举行的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玩具产业转移洽谈会,到场的企业多达200多家,其中一部分服装企业家就来自广东。签约项目集中在纺织、服装及玩具三大产业,从纺织面料加工到服装生产,从纺织服装园区建设到纺织服装商业零售及物流,涵盖了整个产业链,专业化程度高。
据业内人士总结,在迎接服装产业转移的浪潮中,中部省份都非常积极。湖北“复兴”、安徽“觉醒”、江西“崛起”的说法,已得到业内公认。尤其是安徽和江西,依托临近沿海省份的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
“全国各地到广东的招商活动,首选传统产业。我们都应付不过来了。”一知名服装品牌负责人张先生对笔者表示。
但是,让珠三角服装企业颇为疑惑的是,在广东“双转移”政策和《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推动下,去年有些地区开始提出腾笼换鸟、转移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措施,但在广东全省33个产业转移园区中,只有个别园区主动提出愿意承接服装产业。
张先生向笔者表示了他的疑惑,“虽然广东省政府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大多数把服装产业纳入规划,但在实际的招商中,大多首选电子信息、通信设备等高科技项目,传统服装产业有点受到冷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