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产业集群分布图 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福建省纺织产业集群现状

  随着我国和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走稳向好以及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我省纺织工业产业发展规模、行业结构和主要行业的区域分布发生了根本变化,纺织行业的区域产业特色、产业集聚或产业集群的基础及核心在许多地区已明显地突现出来。

  (一)全省纺织工业在区域分布上有较大变化

  纺织工业规模发展较快,技术进步明显,主要行业分布相对集中的有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南平等地区。2003年来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608.53亿元,其中:福州123.53亿元,占全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20.30%;厦门82.3亿元,占13.52%;泉州316.89亿元,占52.07%;三明28.35亿元,占4.66%;莆田25.76亿元,占4.23%;漳州16.24亿元,占2.67%;南平8.6亿元,占1.41%;其它6.86亿元,占1.14%。

  福州市纺织逐步从市区退出后已得到较快发展。纺织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乐、福清、闽侯、福州市区福马路沿线及马尾区,此外罗源、永泰、古田等县也有少量纺织企业。福州市纺织工业发展较快的,一是长乐市纺织业。长乐纺织工业于上世纪70年代初起步,80年代乡镇纺织业得到迅猛发展。90年代以后经过较长时间的盘整,近几年来抓住中国“入世”和国内外经济趋好的发展机遇,加快民营纺织工业发展,把过去以家庭作坊式小企业为主的纺织行业改造发展成相当规模的企业800家左右,在全国纺织区域中占有一定地位,2003年纺织业实现产值74.94亿元,占福州市纺织的60.69%,占全省纺织的12.32%。二是福州市纺织国有企业改制促进了纺织产业的发展,福州市棉纺织印染厂,1999年以来引进外资,进行资产所有制转换,改制获得成功,新创建的股份制公司投入资金1亿多元,引进国际最新棉纺织技术装备,开发高技术含量纱线和坯布,企业产能扩大50%,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厦门市凭借经济特区的地域优势给纺织工业注入生机,上世纪90年代后纺织业获得新一轮发展。一是国有、集体企业加快机制转换。厦门棉纺织厂、华纶化纤厂、毛纺厂等改制成立厦门升汇纺织有限公司,产业得到提升。还有一批中小型针织、机织、染整、服装等企业经与外商合资、转让等,改制后扩大了规模。二是出现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外资纺织企业,厦门海沦,杏林等地区新建了年产PTA120多万吨、涤纶长丝16万吨、涤纶短纤16万吨的大型企业翔鹭化纤有限公司、还有一大批外资独资的服装、纺织品生产企业,如由化纤、织造、染整配套的东轮纺织有限公司、华懋织造染整有限公司、进雄企业有限公司等。三是以女装为主的服装行业得到较快发展。

  泉州市纺织服装业在改革开放中帅先进行国有和集体资产置换,促进个体民营成份的增加,大力引进外企、外资,纺织服装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面貌焕然一新。泉州纺织业从石狮市发展服装业及服装市场开始,接着晋江、石狮染整业兴起,直到泉州整个地区化纤、棉纺织、针织、染整服装的拓展,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目前已形成了化纤纺丝、棉纺织、针织、染整、服装、非织造布、纺机纺器等行业生产能力和纺织产业体系。在全省呈现出纺织企业最多、规模经济总量大、设备技术先进和行业分布趋于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等的优势和特征。2003年全市有近万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000家左右,全社会纺织工业年产值已突破600亿元,从业人员近50万人。全市共有合成纤维年产能力约40万吨,棉纺绽20多万枚,各类织机1万多台,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无梭织机8000多台,年产无梭织物6亿米,针织圆编、经编机近万台,年产针织面料30多万吨,印染整理布料能力15亿米,各类服装3亿件。泉州的晋江市和石狮市是纺织业最发达地区,近几年来南安、惠安等地纺织服装也发展很快。

  莆田市纺织织造、染整、服装等行业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后,服装行业先行发展,以才子、金威、云敦等国内品牌为代表的服装企业,在规模、管理、品牌等方面都有较大进步。近几年织造染整行业发展较快,通过技术改造及新建的机织、针织织造、染整企业,使产能不断拓展,以莆田众和为代表的染整行业,在企业规模、设备、技术和产品档次等方面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在扩大染整产能的同时正在配套纺织、织造生产能力,逐步完善和建成纺织面料产业链。

  三明市是我省纺织工业的老基地,近年来通过机制转换,国有企业改制后焕发活力,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国有企业三明纺织厂,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国际水平牛仔布生产线,通过棉纺与织造的整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企业产能和效益大幅度提高成了我省棉纺行业出口创汇大户企业之一。进入新世纪,在纺织工业解困扭亏和多种经济所有制发展的影响下,三明地区永安市纺织业发力向上,民营集资兴建纺织企业蔚然成风,在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下,2003年全市纺织企业达到60家,其中规模以上20家,拥有纱绽25万枚,织机2000多台,水溶性非织造布生产线20多条。主要产品有各类纱线、工业坯布、染整布、非织造布、服装等。永安正在成为我省产业用布重点生产地区,PU革基布、鞋用材料用布以及水溶性非织造布等产品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三明地区的长汀、沙县等纺织业也有长足的发展。长汀县近几年来把发展纺织工业列为主导产业,至2003年,全县纺织企业发展到100余家,已拥有棉纺锭7万枚,1100台织机、针织横机11000多台,服装工业平缝车5000台,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2003年纺织工业总产值突破6亿元。

  南平市纺织业以南纺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经过十多年技术进步,发展成我省机织布、非织造革基布的生产基地,目前拥有棉纺绽5万枚,织造能力5000万米,针刺、水刺非织造布能力近万吨,革基布产品的品种、质量在全国享有盛誉;承接我省上世纪80-90年代针织工业基地的优势,近几年来南平民营中、小针织企业大量涌现,并逐渐成为区域板块;南平的邵武市是闽北山区纺织重镇,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和各项优惠政策,开拓进取,整体实力明显提高,至2003年全市纺织企业20多家,棉灯芯绒布、家用纺织品、医用纺织品已成为该县纺织行业发展的特色产品。

  (二)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纺织产业集聚和企业群体是我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推动下以及纺织工业各行业不断进步,区域布局发生变化而出现的硕果。它是市场经济灵活机制发展的表现,充分反映了有特色突出的产品;有产业密切互动的专业化市场;有正在形成的群体规模效应和产业链;有不断提升的技术装备水平及其形成的内在功力;有成本较低、素质较高、丰富的市场劳动力资源;有较好的地方政府服务和日渐完善的第三产业。纺织产业集群也充分反映了我省纺织工业发展的结构性特点,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一批以市、县、镇区域经济为特色,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并开始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不仅促进了我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有力地解决了城乡就业问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产业集群在入世环境下将发挥竞争优势的巨大潜力。

  福建省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区域经济形成的特色已在全国形成影响效应。近2年已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纺织产业基地市和特色城镇的有:晋江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石狮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晋江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石狮市蚶江镇——中国西裤名镇;石狮灵秀镇——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晋江深沪镇——中国内衣名镇;晋江英林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

  1、泉州服装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后,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泉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泉州服装发展源于石狮服装集散市场,接着服装加工、开发、制作蓬勃兴起,并由石狮发展到晋江、南安、惠安以及泉州全地区,服装产品也迅速由低价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风格竞争,由于服装加工产业链的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服装产品为龙头,化纤、棉纺织、针织、印染、服装辅料、非织造布、纺机等相互配套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近几年来泉州服装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在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扩大。泉州的七匹狼、九牧王、柒牌、劲霸、利郎等一批知名服装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逐渐增强,服装行业如红瑞兴、华闽、毓英、彬晖、华昊、利瑶等出口龙头企业大量出现。至2003年,全市服装生产企业8000多家,占纺织服装业的80%以上,从业人员近40万人,全社会服装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8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服装产品出口交货值近60亿元。泉州服装行业发展已形成鲜明的特色,主要有:

  (1)已形成区域优势品牌和特色经济

  全市已涌现出一批服装知名品牌企业。拥有七匹狼、九牧王、拼牌等“中国驰名商标,柒牌”“中国名牌产品”,拥有“福建名牌”的服装产品19项,晋江市已被授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市”。服装产品的门类不断扩大,品种齐全,已形成休闲装、运动装、茄克、童装、西裤、内衣、羽绒服、牛仔服装等门类较多的主导系列产品。

  (2)较为配套和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已突显

  服装业的发展,激发了纺织各行业的配套发展,在泉州服装企业群体的外围,已发展有2000多家化纤、纺织、针织、染整、纺机、服装辅料等配套企业,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服装产业群体。在服装面料自给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它与服装配套的拉链、商标、衬布缝纽线、绣花线、花边、织带、纺机配件等都能得到配套供应。

  (3)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已有明显提高

  泉州服装行业在产能扩大中,不断加大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大量增加国内先进和引进国外的服装自动裁剪机、自动车缝、整烫等系列机组,形成制作过程自动流水线。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也在不断改变中,不断更新服装辅助设计CAD系统,许多企业已形成以设计、放码排料、自动剪裁、制作、整理过程的自动控制和信息化管理。

  (4)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

  泉州服装在发展中已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市场销售体系,全市已有服装大小专业市场20多个。占地4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石狮服装城正在加紧建设。石狮市已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闽派服装发源地和集散地。

  (5)富有特色的服装文化底蕴在不断提升

  泉州服装发展在不断吸收国内外服装潮流时尚中离不开本土文化内涵,抓住闽派服装脉络,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气派。在石狮每年举办“三九海峡纺织服装博览会”,每年召开10多场的著名服装设计师发布会、服装流行面料发布会等。大帝、威兰西、斯得雅、受登宝等企业已建立企业服饰设计中心,大部份服装企业建立产品开发设计室,泉州还在筹备建立纺织服装学院,进一步塑造“闽派”服装品牌形象,提升竞争力。为扩大泉州服装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七匹狼、柒牌、九牧王、劲霸、利郎、富贵鸟等企业长年坚持在央视和地方电视台进行品牌宣传,许多品牌企业不惜重金聘请国内外影视明显出任品牌代言人,在社会文化、体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中提供巨资赞助,宣传泉州服装文化。

  泉州服装产业集群中已形成许多服装特色城镇。

  (1)石狮休闲服装特色城

  泉州休闲服装企业主要分布在石狮和晋江两地。石狮已于2002年底被中国纺织协会授予“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石狮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源地之一,以“有街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闻名暇迩,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服装集散中心,形成以服装生产、加工为核心,涵盖纺织、漂染,成衣加工、辅料生产,市场营销各个领域的完善产业链。

  石狮休闲服装已培育了一批较有优势的骨干企业,如盖奇、大帝、斯得雅等一批龙头企业。石狮本地有纺织服装企业2000多家,年产服装2亿多件(套),产值61.8亿元,从业人员20多万人。现有服装注册商标2000多个,其中福建省著名商标及知名商标40多个,涌现出如富贵鸟、“帝”牌、“拼”牌、金犀宝、爱登宝、哈德利、威兰西、斯舒郎、斯得雅、皇室等著名服装品牌,国际知名品牌如鳄鱼、啄木鸟、周织等都在石狮进行原料采购,定单生产。石狮在全国已形成最有影响力的休闲服装板块,以石狮为中心的泉州纺织服装区域生产的休闲装、茄克装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

  (2)石狮市蚶江休闲西裤特色镇

  蚶江镇服装产业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白手起家,仿制洋服、引进名师、创立名牌、建立名镇”的艰难阶段。随着产业聚集效应的凸现,形成休闲裤集群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全镇休闲西裤服装企业200多家,年产量5000多万条,工业产值30亿元左右。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蚶江西裤在品质、品牌、品味以及款式新颖、面料考究、质优价廉等方面成为石狮乃至国内西裤的龙头,并在产业集群方面形成独具的特色和优势:

  ①完整的西裤产业链。西裤生产涵盖着纺纱、织造、漂染、水洗、后整理、成衣加工、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领域,相关配套企业达300多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西裤所需的拉链、商标、衬布、纽扣、缝纽线、电脑绣花等都在蚶江及周边地区生产和销售。

  ②良好的品牌形象。蚶江镇涌现出“威明”、“宝威”、“威兰西”、“拼牌”、“老人城”、“周织”等10多个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品牌产品,许多企业争相聘请明星担当企业形象代言人,并频繁亮相央视、卫视等影视新闻媒体,一部份西裤企业还成为众多国内外著名品牌西裤服装的加工基地。

  ③先进的技术设备。蚶江每年投入10多亿资金引进服装最新设备,开发新产品,率先采用CAD/CAM系统、多媒体SSIS网络系统以及SMD三维辅助设计系统,全镇拥有与服装产业配套的喷水、喷气无梭织机经编机,圆编机及纺织化纤等先进设备4000多套。

  ④创新的市场物流和营销方式。蚶江在国内外拥有5000多人的营销人员,不但经营服装,而且反馈国内服装信息,企业坚持“走出去”,到北京等各国各地办展,通过连销,特许经营等方式开拓市场。

  蚶江镇规划用地1500亩建设蚶江服装(西裤)基地,首期建设270亩。目前已吸引台湾、厦门、浙江、江苏等20多家知名西裤企业意向入驻。蚶江镇政府正在不断出台拓进服装(西裤)基地形成的政策和措施。蚶江休闲西裤产业正在做大做强。

  (3)石狮市灵秀镇运动服装特色镇

  灵秀镇运动休闲服装业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产业培植,伴随着我国休育事业蓬勃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如今进入迅猛发展阶段。灵秀镇于2004年初被中国纺织协会授予运动服装特色镇。

  全镇以生产运动休闲服装为主的规模企业已近400家,运动休闲服装加工户400多家,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左右,从业人员近3万人。几年来,涌现出一批如“健健”、“野豹”、“豪健”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运动休闲服装品牌。灵秀运动休闲服装质量优良、品种齐全、款式新颖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优势,产品畅销国内和东南亚、欧美、中东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灵秀已成为全国主要的运动休闲服装生产基地之一。目前,灵秀镇正在加紧建设服装创业园、运动休闲服装科技园,促进灵秀成为中小服装企业生产基地,推动运动服装业的整体提升。

  (4)晋江英林镇休闲服装特色镇

  晋江英林镇休闲服装业发展十分迅猛,出现了一批颇具规模和竞争力的休闲服装及辅料制造骨干企业,休闲服装业已形成明显的产业特色,年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82.6%。英林镇于2004年初被中国纺织协会授予休闲服装特色镇。

  英林镇服装业1191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8家,超5000万元的13家,超1000万元的46家。规模企业年产值完成24.6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68.3%。休闲服装门类齐全,以西服、运动装、茄克、T恤、童装、西裤为主导产品,年产量达1.58亿件(套)。

  随着休闲服装产业规模的扩大,出现了柒牌、劲霸、威鹿、乌山岛、力豹等品牌企业和几个新型营销市场。美林企业在全国商业网点近二万个,英林休闲服装约占全国市场份额十分之一强。产品还销往美欧、俄罗斯、中东、东南亚以及日本、韩国、香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3.1亿美元。

  (5)晋江深沪镇内衣特色镇

  内衣行业是深沪镇传统支柱产业,经过20多年努力,内衣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内衣生产基地。深沪镇于2004年初被中国纺织协会授予内衣特色镇。目前全镇内衣生产企业发展到200多家,总资产总额25亿元,年工业产值30多亿元,出口交货值28亿元。

  深沪镇的内衣产业已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大产业”的格局。产品由原来单一的三角裤发展到内衣系列,包括短裤、T恤、背心、文化衫、泳装、睡衣、胸围、针织童装等;行业的配套不断完善,已由原来的来料加工发展到集织造、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一条龙生产模式。

  全镇有织布厂60多家,印花厂20多家,织带厂20多家,包装厂20多家,漂染厂13家,从业人员3万2千多人。出现了浔兴集团、浩沙公司、通亿公司等的大中型企业以及省著名商标企业。通地市场拓展和加强现代化管理,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为促进深沪内衣引领时代潮流,确保内衣产业立于不败之地,深沪镇正在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包括市级晋南工业园区和镇级第一、第二工业园区。进一步出台园区优惠政策,加速园区建设。同时还规划重组和扩建污水处理设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计划投资5000万元扩建金泉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将由现在的1.25万吨提高到6万吨。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港口及交通网络。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品牌内衣企业进入园区,大力开发和引进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实现深沪内衣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2、泉州纺织产业集群

  在服装产业高速发展的拉动下,泉州地区成了全国最大的纺织面料供应基地之一。在诸多有利因素的刺激下,民营纺织企业蓬勃兴起,在晋江、石狮及泉州城区等地方形成了化纤、棉纺织、针织、印染、非织造布等的纺织产业体系。随着服装、纺织专业交易市场迅速扩大和物流、第三产业的发达,很快形成了纺织集群板块。全社会纺织企业2000家左右,从业人员10多万人。2003年实现工业总利税12亿元左右,纺织产品出口交货值近60亿元。

  泉州纺织集群各行业分布情况:

  化纤原料主要集中在晋江、鲤城、丰泽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企业有晋江的锦兴、侨成、百宏、盛欣等4有化纤纺织企业,还有化纤后加工企业30多家,现有涤纶长丝产能达到32万吨;泉州永兴的锦纶丝产能达到万吨,预计今后三年泉州化纤总产量可望突破100万吨。泉州化纤后来居上,大多引进德国、日本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纺丝配套设备,聚酯纺丝大部份为融体直纺工艺,具有质量、成本优势。除常规长丝产品外,还有高技术含量的加捻加弹丝;细旦、超细旦丝;彩云丝;竹节丝;复合功能丝等,差别化率可达到80%左右。

  棉纺、织造、针织主要集中在晋江的青阳、龙湖、英林、南安的官桥、水头和泉州市区等地。棉纺织企业有宏达、丰华、福鑫、明恒、富嘉等企业,拥有棉纺纱绽20万锭,棉纺行业大部份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技术装备达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宏远等企业起点更高,棉纺设备中,引进英国CROSROL清梳联合机,意大利SAVIO公司ORION自动络筒机,以及瑞士立达BT903转杯纺纱机等,开发生产具有竞争能力的优质精梳纱线及生态功能性新型纱线;织造能力拓展较快,新增无梭织机1万台左右,其中台湾、日本喷水织机8000多台,日本等国喷气织机1000多台,剑杆织机1000多台。年产长丝和短纤纱线织物能力达6亿米以上;泉州针织企业1000多家,已成为较大的企业群体,共有针织大圆机8000多台,经编机近1000台,年产针织面料30万吨。晋江凤竹、泉州海天代表着泉州地区的针织工业已处于全国先进行列。棉、棉混纺以及新型生态针织面料、针织服装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不断做大做强。由于产业链的延伸,服装企业,如盖奇、劲霸等着力发展针织面料,分别引进大圆机、经编机,开发高级丝光、提花、印花、特殊整理等环保生态T恤、休闲面料;针织横机毛衫织造发展迅速,泉州南安的南益集团、万家美针织公司等发展成的针织毛衫企业群体,在产能以及产品的品种,档次在全省已占有重要位置。

  印染后整理加工行业主要分布在晋江凤竹工业、晋南工业区、石狮大堡、伍堡工业区、井尚丰泽东海工业区等,形成了印染及后整理加工企业群体。泉州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染整业基地,共有印染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130多家。晋江是泉州地区最早发展印染业的,现规模最大;以凤竹纺织为代表的年产能力在3万吨以上的针织染整企业有近10家。石狮染整企业数量有100多家,其中,华宝、华丰、协成、协丰等规模较大;泉州市区较大规模的印染企业也有10多家,其中海天、南新、东纶等已成为大型优势企业;晋江青海、龙湖、英林、安海、东石、金井、东海开发区等,以及石狮的大堡、伍堡等地已成了染整业的集控区;泉州染整业技术设备更新较快,近两年引进的高温溢流染色机、定型机、连续平幅轧染线、树脂整理机、涂层、贴合流水线等都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染整面料品种和档次的提高适应了泉州地区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

  泉州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为福建省纺织工业的平稳、高速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在全国已有较大影响力,泉州纺织产业重点地区的晋江市已于今年初被中国纺织协会授予纺织产业基地市。

  (1)晋江市纺织产业基地市

  晋江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连年稳居全国前列。纺织服装业在晋江起步较早,发展非常快,近年来,随着新建纺织服装项目的投产,行业规模迅速扩张,已初步形成化纤、织造、染整、服装为一体的纺织工业体系,成为国内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全市现有纺织服装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数超过25万人,2002年纺织工业产值248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8.45%,出口创汇7.6亿美元,占全社会商品出口总量的39%。全市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纺织服装企业433家,其中超亿元企业30多家,规模企业产值占全市纺织服装业产值的80%。多年来培育和出现了七匹狼、九牧王、柒牌、劲霸、利郎等一批知名服装品牌,涌现出红瑞兴,华闽、毓英、彬晖、华昊、利瑶等一批带动服装出口的龙头企业,形成了锦兴、百宏、侨晖、浔兴等一批规模较大的服装原辅材料生产企业。晋江深沪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短裤生产基地,短裤年产值超20亿元。新兴的化纤行业,锦兴、侨成、百宏、盛欣等四家化纤产量达32万吨,预计在三年内全市化纤总量可突破100万吨。

  晋江纺织服装企业后起之秀众多,拥有全国领先的技术装备,如新型先进的服装CAD辅助设计系统;引进德国、日本的化纤高速纺丝及差别化变形,假捻设备;日本等国的喷水织机8000多台、喷气织机1000台,剑杆织机400台,无梭化率在全国前列;德国等的圆编机7000多台,德国经编机200多台;拥有一批台湾、德国定型机、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涂层机等染整先进设备。全市每年用于纺织服装科研经费达7亿元,2002年已由政府牵头,企业出资投建了市级纺织服装技术开发中心。

  在实施质量、品牌战备中,大批企业导入IC管理,开展ISO质量认证,巨资聘请形象代言人,有近110家企业常年在中央和地方电视台作品牌宣传,广告费投入2.5亿元,158家纺织服装企业通过IS09000系列质量认证,5家企业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SBS、七匹狼)中国名牌产品1项(柒牌)、福建著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近60项。晋江市已经是一个拥有数十个品牌支撑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晋江纺织服装在全国拥有几千个销售网点,3万多人长年从事纺织服装推销工作,全市已有50家企业在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20000多个专卖店和销售点,先后与50多个国家建立产品购销关系。

  晋江纺织服装潜力巨大,后劲十足,目前全市在建的28个重点工业项目,其中纺织服装占14项,这些项目投产后可新增产值40亿元。晋江还在筹建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园,引进高新技术纺织服装项目,把纺织业做大做强。

  (2)南安市纺织企业群体

  泉州南安纺织产业已形成企业群体,正沿着集群方向发展。全行业现有企业400多家,其中纺织类企业10多家、服装企业40多家、针织类企业360多家、印染企业4家。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2%。针织毛衫织造是出口的主要行业之一。

  南安纺织企业群体的分布已初步形成了以省新镇为核心,成扇形扩张的南安轻纺工业产业集群。一个以省级扶茂岭工业项目区为聚集地的产业集群正在酝酿和产生之中,首期占地500亩的纺织一体化项目正在规划和实施中。

  在纺织企业群体中已崛起部份龙头企业,工业产值超亿元的纺织企业有8家,2003年纳税超百万元的企业有21家,其中南安万家美针织和永顺轻工实业纳税已超过300万元。行业中较具规模的企业有永顺轻工、兆业制名、奇丰纺织、乐意纺织、金懋纺织、飘黛针织、万家美针织、成功针织、南利斯纺织、以及南益集团的南泉制衣、南华针织、南泰时装、南方纺织等企业。其中飘黛针织已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近来,非织造布、针织机械等行业也在超然发展起来。年产30万吨聚酯纤维项目以及纺织、针织、服装16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正在起动,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为壮大南安市纺织工业总量带来新的增长点。

  蚶江镇规划用地1500亩建设蚶江服装(西裤)基地,首期建设270亩。目前已吸引台湾、厦门、浙江、江苏等20多家知名西裤企业意向入驻。蚶江镇政府正在不断出台拓进服装(西裤)基地形成的政策和措施。蚶江休闲西裤产业正在做大做强。

  3、长乐纺织产业集群

  长乐纺织业发展历史较久,经过上世纪末产业调整后,近几年抓住机遇,化纤、棉纺、针织、染整业发展很快,已初步形成了纺织工业体系。2003年全市纺织业企业800多家实现工业产值(当年价)103.6亿元,利税10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74.97亿元。长乐的化纤能力不断扩大,全市化纤能力已达到30万吨左右,其中聚酯长丝28万吨,锦纶丝2万吨。集中在金峰工业区的山力、华威、金峰等涤纶长丝企业,经过技术改造,产能和产品档次水平有较大提高;创造者、力源、贵夫人等锦纶丝项目逐步投产,已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长乐是全省最大的棉纺业基地,棉纺企业约20多家,大多集中在金峰、漳港、松下等地,2003年棉纺纱锭已近200万锭。其中:经纬纺织集团棉纺企业10多家、棉纺纱锭达到150万锭。新建的金沙港、华源、正隆、翔隆、广丰等棉纺企业已逐步投产;针织工业在长乐的发展已有较长历史,经过不断技术改造,现在全市有针织企业四、五百家,拥有针织机8000多台,其中:圆纬机2000台左右,提花和毛圈的占50%,其余为单、双面机,设备以国内和台湾地区为主。经编机5000台以上,经过更新改造,淘汰了大量性能较差的经编机,引进德国卡尔迈耶电脑贾卡、多梭栉提花经编机200台左右,增加高速经编机3000多台,使长乐地区仍保持了经编生产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主要产品有经编花边面料、服装面料、床垫面料、鞋材面料、复合材料等。这几年出现了如万佳丽、东龙、永丰、宏达等较有名气的经编企业,产品性能达到国际水平,出口比例达到90%以上;长乐染整业也已形成行业板块,金峰、华阳、坛头等地积聚着10多家规模较大的染整企业。由于针织产品产业链延伸的需要,这几年在松下、垅下、江田等地新建了10多座针织染整企业,提高了针织产品的印染、后整理水平。

  长乐市在培育区域经济,垒大支柱产业建设基地中,以建设“百亿纺织城”为目标,以漳兴工业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纺织原料行业,扩大经编业,提高染整业,形成化纤、棉纺织、针织、染整配套的纺织面料生产基地。在整合资源优势中,长乐政府把原分散于市、镇、村等的18个工业区整合为滨海、金峰、闽江口三大工业区,加强纺织业发展宏观指导和规划布局,以适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纺织工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4、福建省化纤产业企业群体

  我省化纤行业产能提高很快,涤纶纤维产量已居全国第4位。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化纤企业46家,其中涤纶纤维加工企业23家,锦纶丝加工企业6家,化纤行业资产合计94.29亿元,从业人数1.36万人。化纤企业主要集中在厦门、泉州、福州长乐、三明永安等地,初步形成企业群体。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当年价)73.98亿元,工业销售产值69.29亿元,利税总额6.68亿元,化学纤维产量55.09万吨,其中涤沦纤维52.82万吨。大型化纤企业厦门翔鹭化纤拥有32万吨聚酯能力,其中16万吨聚酯长丝,16万吨聚酯短纤,去年又新增年产120万吨PTA生产能力,为聚酯发展提供原料。翔鹭化纤开发的海岛型超细纤维为后道纺织品开发提供新型纺织纤维。翔鹭还正在规划实施EG、PX等聚酯原料项目;厦门东纶集团锦纶丝1万吨项目已投产,目前正在进一步扩大产能,并在规划锦纶原料已内酰胺建设项目;福建化纤纺织集团拥有2万吨PVA、1.5吨VAC、1万吨维纶短纤、1万吨涤纶长丝、1.7万吨差别化涤纶长丝生产线;泉州化纤的发展后来居上,锦星18万吨聚酯切、18万吨纺丝生产线及配套的54台加弹设备已投产。百宏纺织、松苑化纤涤纶长丝产能不断扩大。泉州永兴万吨锦纶丝能力已投入运行。至目前止,泉州涤纶丝产能达到32万吨,锦纶丝1万吨;福州长乐化纤企业10多家,化纤产能已达到30万吨以上,目前锦纶长丝以及聚酯原料等产能仍在进一步拓展。

  5、厦门女装企业群体

  随着休闲服装产业规模的扩大,出现了柒牌、劲霸、威鹿、乌山岛、力豹等品牌企业和几个新型营销市场。美林企业在全国商业网点近二万个,英林休闲服装约占全国市场份额十分之一强。产品还销往美欧、俄罗斯、中东、东南亚以及日本、韩国、香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3.1亿美元。

  (5)晋江深沪镇内衣特色镇

  服装业是厦门的传统产业,二十几年来凭借经济特区优越的发展条件,服装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新崛起的服装时尚劲旅为厦门这个海滨城市发展女装创造了良好的氛围。2003年止,全市共有以女装生产为主的服装企业几百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几十家。2003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9亿元。服装出口额已占全市出口额的10%,居全市第2位。

  厦门服装业不断做大做强,不断借鉴国际服装名牌企业的成功经验,加快自我发展,提升行业水平,促进厦门纺织服装业与厦门“国际花园城市”这一城市品牌相互映衬。几年来涌现出金丽盛服饰、奋发(FUN)企业、凯柔工贸、斯美泰服装、雍雅服饰设计、友和服饰等著名外资服装品牌,以及宝姿服饰、优佳丽服饰、黑眼睛服饰、万杰龙工贸、伟伦工贸、怡佳咏时装、圣达威服饰、东方巴厘服饰、尤妮丝服饰、三得兴制衣、元贝琪服饰等服装服饰品牌。

  厦门服装业发展得到纺织产业链不断延伸和纺织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的配套,厦门已成为我国新兴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目前纺织服装企业有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2003年纺织服装工业完成总产值82.3亿元。全市已形成了化纤、棉纺织、针织、印染、服装和非织造布等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厦门市政府在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做大做强,争创名牌产品中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推动品牌的发展和纺织服装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6、福州女装企业群体

  福州服装业近几年来得到强劲发展,女装在省内已形成区域特色。福州市区、长乐、福清等地已成为女装生产的企业群体和生产基地。据福州市服装协会提供,全市有女装生产企业400多家,从业人数10万人,工业总产值8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百家,产值17亿元。

  福州金山工业园区已形成以女装为主的服装生产基地,福州南街、中亭街、茶亭街、台江农贸服装批发点已成了女装销售中心。几年来培育了名师路、维温、千师达、得利凯、唐朱达,添丽、南夕等品牌,福马、仙鹤等企业已成了服装出口创汇大户。全市已拥有省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2个。

  福州市政府十分重视女装行业的发展,近几年开展了2届服装十大品牌的评选,并出台鼓励评优创牌的政策与措施,努力构建新的发展平台。

  7、其它纺织产业企业群体

  (1)永安纺织产业群体

  新世纪之际,永安市纺织工业在全国纺织扭亏解困以及各种经济所有制发展的影响下,开始了以民营集资兴办纺织企业的热潮。几年时间摧生萌发了许多民营棉纺、织造、针织、非织布、服装等企业。2003年底,全市已建成纺织服装企业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多家。纺织工业总产值达8亿元。棉纺织企业10家,拥有棉纺纱锭25万锭;织造企业30多台,拥有各类织机2000多台,其中创杆织机600多台、喷水小织机500多台;针织企业3家,拥有针织圆编机100台;非织造布企业1家,拥有水溶性非织造布生产成20条,该水溶性非织造布在国内占有绝对优势,市场份额很大;服装企业2家,工业平缝车300台套以上;工业手套企业3家,手套机近200台套;染整企业2家,年产机织染整布2000万米,针织染整布2000吨。永安市已形成了以发展PU革基布和各类工业用布的企业群体、工业用布的产业链在不断延伸,已从棉纺纱成开始贯穿机织和针织织造、染整、非织造布等各个行业,同时产业用布的专业交易市场以及物流仓储、信息交流也在不断活跃发展之中,永安纺织企业群体已向着产业用布的集群方向发展。

  (2)长汀毛衫织造、服装加工企业群体

  地处我省西部边陲的长汀县近几年来为解决劳力输出,社会就业,发展县城经济,1999年后长汀政府提出把发展纺织列为全县工业主导产业,经过几年努力针织横机毛衫加工、服装加工等行业已呈现出蓬勃向上发展态势。至2003年全县纺织企业达到100多家,纺织从业人员2万多人,已拥有棉纺纱锭7万锭,织机1100台,服装工业平缝车4100台、针织横机11000余台。2003年实现纺织工业产值6.3亿元,长汀纺织产业群体有这些特点:①起步较高,已引进汇鑫、南益、威鸿、安踏等一大批知名企业。②已建成纺织产业工业园区、在腾飞经济开发区内已有90多家纺织企业进驻,目前纺织产业工业园区还在进一步发展规划中。③借助外来品牌,加速本地产品的提升。如利用“卡利奴”、“法狐”等服装品牌以及安踏、天守机构、南益集团等知名企业打响长汀品牌。④针织毛衫和服装加工产业链延伸已形成纺纱、织造、非织造布、染整、服装加工、纺机纺器等行业结构,并带动职业技能培训,进出口贸易、物流仓储、交易运输、专业市场、餐饮楼馆等第三产业的活跃与发展。

  (3)南平针织企业群体

  南平市原来是我省针织行业基地,在南平针织总厂、康幸针织公司改制重组后,引发了民营中小型针织企业的大量涌现,针织童装产品发展特别快。仅南平市延平区就有100多家针织企业,年产值达到3亿元,出口创外汇3000万美元以上。

  (4)南平、三明产业用布企业群体

  南平股份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革基布的龙头企业,主导产品PU革基布先后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称号。2003年南纺实现税利7495万元,利润3623万元,该公司已连续七年获得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授予的行业前五十强“排头兵企业(集团)”荣誉称号。为应对“入世”挑战,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近几年来在机织革基布产能不断拓展的情况下,先后兴建了三条针刺和一条水刺非织造合成革基布生产线,年产能力近万吨。在南纺股份龙头企业效应和PU革基布产品带动下,南平及周边地区的三明、龙岩等地革基布行业快速发展,与革基布相关的棉纺、织造行业产能不断扩大。初步统计三明市、永安市、沙县、尤溪县等地棉纺能力增加30万锭,织布机5000台左右;龙岩、上杭、长汀等地,棉纺能扩大10万锭,织布机3000台左右;南平市,邵武市等地以及福州闽侯等地,棉纺能力扩大10万锭,织布机3000台左右。全省围绕着革基布的纺织企业约有百多家,年产机织革基布1-2亿米,非织造革基布近2万吨,初步形成了革基布的产业集聚和企业群体。

  二、福建省纺织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一)福建省纺织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还仅仅处在起步阶段,它的形成存在几方面的特点。

  1、产业集群的出现形式多样

  一是由产业链关联的企业形成的。如泉州纺织产业集群,就是由服装及服装面料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不断产生棉纺、织造、针织、印染等行业,逐步配套而形成的产业集群;二是由专业市场发展带动形成的,如泉州服装产业集群,就是由石狮服装及面料、辅料专业市场的不断壮大成为全国服装、面料、辅料集散地,诱发了服装、服饰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服装产业集群;三是由龙头企业和品牌形象依托带动起来的,如化纤产业集群,就是以上世纪最先发展起来的福建化纤纺织集团和以后发展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翔鹭化纤集团为龙头带动全省各地,包括厦门、福州、泉州等地化纤业的发展,形成化纤原料和涤纶、锦纶、丙纶、维纶、粘胶等的化纤企业群体;四是纺织业传统地区形成产业特色群体。如,长乐市发展纺织业已有传统历史,根据地城特点和纺织品市场需求,长乐地区在上世纪后期就已形成针织经编产业群体,在本世纪初又形成了化纤、棉纺等的企业群体;五是由国企改革推动形成的,如,永安棉纺织企业群体是由永安纺织厂等国有企业破产重组后萌发的民营棉纺织企业,并进入快速成长;南平市针织群体是在南平针织总厂、康幸公司改革重组后,民营、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六是脱贫解困发展形成的。如长汀县为增加劳动就业,发展山区经济,扭转贫困,近几年以纺织业为主导产业,促进了针织毛衫织造和服装加工的企业群体迅速形成;七是由城市文化底蕴特色形成的。如福州、厦门是我省经济、文化中心的发达城市,女装时尚款式颇为考究,消费水平比各地高一等,服装业的女装发展很快,女装品牌企业群体正在快速形成。

  2、规模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纺织业是我省的传统产业,近几年已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年工业总产值上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已培育多个,已在我省及各地市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如,泉州纺织产业集群,年产值已达300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达到168亿元,已占全省纺织工业的27.86%;泉州服装产业集群,年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其中规模以上148亿元,已占全省纺织工业的24.55%;长乐纺织产业群体,年产值达到10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75亿元,已占全省纺织工业的12.44%。

  3、已出现跨地域、跨行业的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由于产业链的延伸和行业配套的加深,我省产业集群已出现跨地域、跨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泉州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已贯穿了泉州的晋江、石狮、泉州市区、南安、惠安等地,目前已向龙岩、三明等地幅射和扩散。泉州的服装面料和服装加工也已在江、浙、广东等全国各地形成配套加工,联合开发局面;产业用PU革基布已形成以南纺股份为首的跨越南平、三明、龙岩等内陆地区的企业群体,不断朝着跨地区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化纤业已在厦门、长乐、泉州、三明以及全国各地形成跨地域的企业群体。

  (二)福建省纺织产业集群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全国沿海省份以及纺织发达地区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之处,主要有:

  1、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总量还比较小

  改革开放近10多年来。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等纺织服装工业发展很快,中国纺织工业产业集群化趋势日渐完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近两年命名的两批69个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和特色城镇中,福建省仅占6个,其中产业基地市1个,特色城镇5个。而江苏省产业基地市占5个,特色城镇9个,浙江省产业基地市占3个,特色城镇19个,广东产业基地市占4个,特色城镇15个,都比福建占的比例大;规模和总量上,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的产业集群从产能总量及企业数量都比福建产业集群多,产值总量达400~500亿元的纺织产业集群占有一定比例。如浙江的杭州萧山和绍兴纺织产业基地2001年的产值就分别达到450亿元和436.6亿元,拥有企业分别为4500多家和3831家。与之对比,我省纺织集群从规模和数量都显得比较小。

  2、大部份产业集群的层次还比较粗浅

  许多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主要还是加工型的企业集聚,多数产品档次比较低,以低质跑量经营为主的企业还占大部份。许多地区的针织毛衫织造、服装贴牌加工、纺织面料织造、染整加工等企业的集聚都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产业集群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较低,发展也不平衡。

  3、主要的产业集群集中分布在沿海发达城市

  福建省化纤、纺织、针织、染整、服装等的集群都集中在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主要城市。这些地区的产业集群发育明显高于我省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泉州地区的纺织、服装群体的总量占了全省一半以上,其余的几乎是福州、厦门等沿海地区,因而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不够充分。对欠发达地区仅利用它们劳动力资源和土地等优势,而对其经济的带动和影响作用不大。

  4、产业专业化结构、综合功能不够完善

  产业集群或企业群体内部的专业化深度不够,总体配套的服务功能还不完善。集群的发展规划不完善,发展地方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展较慢。专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综合实力较差。

  5、新增项目和产品竞争力不足

  简单重复和跟进式的项目较多,产品缺乏竞争力。个别地区还存在盲目投资划地,忽视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现象还时有发生。

  三、促进我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国内外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仍然广阔,为纺织产业集群提供发展的根本条件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望提高到3%,发达国家水平回升到2.5%。这将直接带动消费和贸易的增长,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更多的机遇。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对其出口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65%左右,这几大市场,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位。香港市场主要是转口贸易,2003年以来内地对其出口额保持平稳态势;日本市场上我国出口纺织品已占其进口的70%;美国和欧盟均为配额设限区,2002年以来,要取消部份配额的刺激,我国对其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2004年这些设限地区仍是出口增长潜力较大的地区;国内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中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纺织品需求量将会大幅增长。2004年我国仍将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增长,国内消费品市场必然会稳步增长,衣着类的消费水平随之提高。汽车、建筑、卫生、水利、交通、农业、军工等产业发展也将带动服装用、家纺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消费,都将为纺织工业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消费市场,纺织工业可满足我国市场90%的需求外,在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我国还占据16%~17%的市场份额,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二)福建省纺织产业集群面临着世界纺织品服装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和产业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劳动聚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在发达国家萎缩,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将继续下去。发达国家纺织服装市场不景气导致纺织服装业的产量和从业人数持续减少。美国经济去年已缓慢复苏,但纺织服装业却未能好转而摆脱困境,前二年美国纺织业已有数万纺织劳工失业,估计2005年和2006年,美国纺织业将更处于困境,大约有60多万名纺织工人将丧失工作。同样在欧洲、美洲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形势也不容乐观。日本、韩国等纺织服装业也表现欠佳。而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以及东南亚地区国家凭借稳定、可靠的廉作劳动力和大量优质棉花等原料供应的成本优势迅速发展纺织服装业。中国作为亚洲纺织工业的老大,在管理、技术、产业配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今无愧地成为亚洲纺织工业的核心。

  (三)加入WTO的积极效应将进一步释放,为产业集群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4年是纺织品服装出口配额限制的最后一年,我国将享受取消部份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的好处。纺织服装企业将千方百计抓住机遇,扩大出口,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随着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以及关税配额的增加,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优化原料配置,提高纺织产品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省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中,随着全球产业链的调整加剧,我省纺织将进一步成为世界纺织服装传统产品的制造基地,纺织产业集群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四)全国、全省纺织工业已有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产业集群的不断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在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向好趋势的刺激下,这几年我国纺织工业出现高速增长发展势头。2003年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到2090万吨,其中,化纤1161万吨,纱928万吨,净增258万吨,接近1980-1990年10年的增量;2000~2003年纱净增334万吨,相当于1980-1999年20年净增357万吨的94%;纺织出口2003年达到804亿美元,2000-2003年三年净增300亿美元,接近1990-2000年10年的增量;2003年纺织工业产值达到12149亿元(不变价),销售收入12342亿元,出口交货值4186亿元,利润总额444亿元都成为继入世第一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后再创历史新高。2004年全国纺织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我国纺织工业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完成了规模扩张,步入了持续、协调、快速的发展轨道,加快产业升级也刻不容缓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题。

  福建省纺织工业随着融入全球化经济步伐的加快出现快速增长势头,入世几年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3年全省纺织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又创了历史新高。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485年,从业人员43.74万人,资产合计508.1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593.47亿元,同比增长23.7%,产值总量已跃居全国各省第5位;销售产值586.4亿元,同比增长26.3%;出口交货值212.64亿元,同比增长42.6%;出口创汇达到32.4亿美元,利润总额29.96亿元,同比增长17.36%。2003年产量:化纤55.09万吨,其中涤纶52.82万吨(居全国各省第3位);纱33.37万吨,同比增长45.72%;布9.73亿米,同比增长15.56%;印染布8.16亿米,同比增长33.99%;服装4.23亿件,同比增长34.65%。

  2004年我省纺织服装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省1614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今年1-6月份共实现工业总产值(当年价)299.2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4.3%,同比增幅比一季度上升7.8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同步增长,1-6月份共完成287.4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6.2;1-6月份实现纺织服装出口交货值103.72亿元,同比增长39.3%;1-6月份利润总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61%,获得快速增长;1-6月份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化学纤维27.72万吨,同比增长20.48%,其中涤纶26.48万吨,同比增长21.87%,锦纶丝5483吨,同比增长59.39%;纱19.28万吨,同比增长44.45%;布3.59亿米,同比增长31.55%;印染布3.13亿米,同比增长24.54%;服装2.42亿件,同比增长52.03%。

  福建省纺织工业经过调整发展和技术进步,有90%以上国有资本实现了战略性调整和转移,民营、三资纺织企业发展迅猛,经济总量已占全部纺织工业的97%以上,并出现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实力雄厚的规模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技术装备和产品水平有较大提高。“十五”期间福建纺织投资额大幅度提高,通过新增项目和技术改造,增加和引进大批新型、高性能化纤、纺、织、染、服装等生产线,其中具有国际水平的聚酯纺丝、加捻后加工设备;新型纺纱紧密纺、清钢联、自动络筒、无梭织造;性能优异的圆编、经编机设备与电子提花装置;高效染色、后整理设备及电子测色配色装置;服装高性能车、缝、整、烫设备及服装CAD/CAM系统等,已成为福建纺织服装现代化的亮点。“柒牌”西服,“喜鹊”毛巾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纺织服装50多种产品被列为福建省名牌产品。“佳丽斯”、“七匹狼”、“九牧王”等4种商标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40多种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四、福建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发展和提升福建省纺织产业集群;以纺织产业优势地区和特色行业、产品为基础,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不断科学规划,优化产业集群,进一步创造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政策、服务、金融、法制等软硬环境,大力提高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和竞争优势,全面提升我省纺织工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

  1、做大做强纺织产业,主要行业发展目标(见表一)

  2、主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全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目标:至2010年500亿元以上产值的产业集群2个;300亿-500亿元的1个;200亿—300亿元的1个;100亿—200亿元的3个;100亿元以下的6个。(见表二)

 福建省产业集群分布图 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及主要特点
  表一:纺织主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划(现行价)(亿元)

  0000000000时间

  行业2003年

  实际2004年

  实际2005年

  实际2010年

  实际

  全省纺织工业总计6087609001800

  其中:化纤73.9890112200

  纺织101.77127150300

  针织55.857084170

  印染43.045365130

  服装261.82320380764

  表二:纺织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发展规划(现行价)(亿元)

  0000000000时间

  产业集群名称2003年实际2004年实际2005年实际2010年计划备注

  泉州服装产业集群168210252500

  泉州纺织产业集群148185230570化纤、纺织、针织

  长乐纺织产业集群7595120300化纤、纺织、针织

  福建化纤产业集群7490112200

  厦门服装产业集群192328100

  福州服装产业集群172025100

  莆田纺织服装产业集群263240100纺织、服装

  福建产业用布产业集群56820包括南平、三明、龙岩、

  福州等地区

  永安纺织产业集群681025纺织、针织

  龙岩长汀纺织产业集群681025纺织、针织、服装

  南平针织产业集群34520

  福建非织造布产业集群34520

  泉州纺织机械产业集群56820

  合计555691853200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61580.html

更多阅读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译中国纺织服装市场升级密码

    2005年春夏之交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市场建设又一段极端活跃的时期。    4月10日,中国元通纺织城开盘。该纺织城位于河南郑州,号称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    4月28日,无锡东方国际轻纺城一期开盘,显露出这座建筑

纺织行业竞争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

世界各国取消了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配额,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永远告别配额时代,全面回归自由化,进入“后配额时代”。后配额时代,将对世界各国纺织服装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贸易自由化将带来各国纺织服装产业

深圳服装贴牌展 中国纺织服装如何从贴牌走向创牌

 当前,国内工业制成品价格呈现普涨格局,而唯独纺织服装等少数产品在大批量降价,其中不乏贴牌加工的出口转内销产品。作为一个纺织工业大国,中国的纺织服装品牌却像沙漠中孤零零的胡杨树。中国纺织业如何摆脱当前生存困境,尽快实现从贴

龙永图: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优势不能丢掉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美国经济再发达,人们总是要穿衣服、穿鞋,中国还要为他们准备做30年的衬衫。我们的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优势不能丢掉。”匆匆来甬出席2009中国商人峰会时,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这样说。   服装业

声明:《福建省产业集群分布图 福建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及主要特点》为网友你不在身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