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的优势 核优势与中国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

美国学者普遍认为,轰炸广岛和长崎的军事目的不是结束对日战争,而是伸张二战后美国的地缘政治议程。这种说法得到如下事实的证明:在两颗原子弹掉落在日本的两个城市之前,莫斯科已经传达信息给华盛顿,面临苏联即将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日本已准备投降。1在对日本投掷原子弹后,核武器往往被杜鲁门总统和随后的美国政府用来威胁敌人和盟友,“接受美国的谈判条件。”2

在朝鲜战争初期,杜鲁门政府也威胁要使用核武器,但后来放弃了,原因主要是盟军的压力,还由于意识到朝鲜的战场条件对于核武器的使用不一定可行,达不成军事优势,因为战斗区的核爆炸会同样伤害交战的双方军队,带来美国军队的大量人员伤亡,这是华盛顿不可接受的。

同杜鲁门总统一样,艾森豪威尔总统也考虑过在朝鲜半岛和在与中国近海岛屿的争端中使用核武器。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国务卿杜勒斯先生宣布,“使用核武弥补常规力量不足的必要性,其价值大于平息欧洲和远东地区的自由世界国家对使用核武的激烈反应”。3

毕竟,正是杜勒斯先生于1954年初提出“大规模报复”理论。杜勒斯先生强硬地重申,美国将利用其“大规模报复力量”反对侵略,“以本国选择的手段在各地大力开展”。3

因此,艾森豪威尔总统表示,他认为,为什么核武器“不应该像一颗子弹或别的炮弹那样使用”,这没有任何理由。3这得到了副总统尼克松的回应,他宣称,在台湾海峡与中国冲突的背景中,“战术核武器现在是常规性的,将被用于打击任何侵略力量的目标”。3

在这方面,应该指出,台海两岸冲突实际上是中国内战的延续。通过介入这一冲突,美国实际上是承担了侵略者的角色。显然,美国就如同过去所有的帝国主义列强一样,完全无视国际法和国家边界。

不过,这是为美国人民接受可能的核摊牌而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然而,美国政府在与中国大陆的危机期间,是严肃地对待这件事的;它“制订了可能使用几枚10到15千吨原子弹轰炸沿海空军基地的计划,其当量相当于摧毁广岛的原子弹”。3总统完全意识到,这可能导致中国数以百万计平民的死亡。

“大规模报复”理论的提出将中国置于弱势地位,中国仍然是一个无核国家,没有报复美国核攻击的手段。另一方面,艾森豪威尔是以经济理由证明这种政策的合理性。他表示,美国政府具有预算问题,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美国人担心军事支出将减少。“美国人民已经花费了数以十亿计的美元来开发原子弹,他们会想到在共产党再次侵略朝鲜时使用它”。4显然,在美国总统的心里,经济成本超过了人类生命,尤其是数以百万计中国老百姓的生命。4

讽刺性的是,艾森豪威尔指责中国领导人似乎是完全“漠不关心丧失数以百万计人的前景,”并联系称,“在西方政治家中,人的生命是得到精致考量的——关于我们的态度的保守说法。”4显然,在艾森豪威尔眼里,东、西方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差异,因为他毫不犹豫地表明,要根据“大规模报复”理论,以核武器杀害数以百万计的无辜的中国人。

对人类而言幸运的是,“大规模报复”理论不久就失去了公信力,因为美国在50年代没有能够凭借核武器将法国从印度支那的失败中拯救出来。随后,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总统放弃了该理论,而青睐灵活反应的原则。此外,“大规模报复”理论不仅证明对于恐吓美国的朋友和盟友无能为力;而且这些恐吓战术强化了中国获得核武器的决心。

因此,随着苏联装备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开发和部署,以及1964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大规模报复”理论很快就为“相互确保摧毁(MAD)”概念的采纳铺平了道路,这一概念指,“任何一方大规模使用核武器,都将引起另一方的同样报复,从而导致双方相互的有效摧毁。基于这样的逻辑,双方没有任何理性的领导人可能希望通过发起一场核战争来获得有意义的优势,因而相互威慑能够形成”。5

然而,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了核武器,华盛顿的精英已经习惯于以核威胁来恐吓敌国和盟友,认为“相互确保摧毁是不可接受的。此外,“相互确保摧毁的内在脆弱性,与美国一直凭借其地理位置享有的相对安全性形成鲜明对比”。5因此,美国做出决策,试图建立导弹防御和发展先进核武器。美国总统罗纳德8226;里根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SDI)或“星球大战”,就是美国政府对摒弃不受欢迎的“相互确保摧毁”概念的回答。

不幸的是,里根的“星球大战”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研究项目,最终浪费了600多亿美元的公共支出。在保守的共和党的压力下,克林顿政府领先提出了部署于阿拉斯加的反导弹测试计划,并更名为国家导弹防御计划。反弹道导弹(ABM)计划源于保护美国免于朝鲜、伊拉克和伊朗等流氓国家攻击的背景,但该计划的实际目标是中国。事实上,“五角大楼暗示,真正的敌人是中国,也许还有其他国家,但公开声明是过于失策的”。6

只要反弹道导弹系统发挥作用,美国就能够不受惩罚地以常规武器或核武器攻击任何国家。美国将成为唯一的具有导弹保护伞的国家,“这将使其军事冒险更加可行,从而具备了一切可能性。”6然而,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可能是无用的,因为俄罗斯和兰德公司专家都称,建设这样的系统,根本无法做到“实用的和经济的”。6然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即便拥有一个低效的防御系统,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进攻系统,足以保护他们免受报复性攻击,正如莱伯(Lieber)和普列斯(Press)教授在《外交事务杂志》2006年3/4月号上撰文所言:“美国可能部署这类导弹防御系统将是富有价值的,主要体现在进攻方面,而不是防守时——它实际上是美国实现第一次核打击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保护伞。如果美国发起对俄罗斯(或中国)的核攻击,目标国家的核武器哪怕还有存活的,也是极少数。到那时,即便是相对简单或低效的导弹防御系统,也能够足以防止任何报复行动。”7

两位作者还告诉我们,美国核力量的现代化不是针对流氓国家和恐怖分子。美国的核力量,“显然是为了对俄罗斯或中国实施先发制人地解除武装的打击。”7从而,两位作者断言:“相互确保摧毁的时代已接近尾声。今天,近50年来美国将第一次成为无与伦比的核霸权。美国可能很快就有能力在第一次核打击中摧毁俄罗斯或中国的远程核武库……俄罗斯、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将在未来的许多年里生活在美国核霸权的阴影下”。7巧合的是,这两位教授在《大西洋月刊》的另一篇文章中还宣称,“美国的核霸权已明确无误,尤其是在中美关系中,具有更为潜在的重要性。”五角大楼已私下”呼吁美国做好以核武器打击中国的准备”。8

事实上,这个简短的评论清楚地表明,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美国要使用核武器来实现本国地缘政治利益没有改变。无论是轰炸日本的两个城市,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大规模报复”威胁,“相互确保摧毁”理论,战略防御计划(SDI),还是当前的反弹道导弹(ABM)系统,它们都是为了服务于美国确保全球主导地位这唯一目标的地缘政治利益。http://www.aihuau.com/在这方面,美国的精英会毫不犹豫地以核讹诈威胁个别国家或国家集团。他们罔顾包括美国国内公民意见在内的社会舆论。他们无视国际法庭关于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是违反国际法的规定。他们完全无视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公约》,该公约明确指出,“平民大众和平民个人在军事行动所产生的危险中受到保护。他们不得为攻击之目标。禁止不分青红皂白地发起攻击。”9

 核电的优势 核优势与中国
而莱伯、普列斯等著者和美国军事、外交政策机构兴高采烈地祝贺美国取得的核武器成就,他们应该在发动战争之前三思,更别说打一场核战争,因为美国仍然处于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目前,美国依赖于中国和其她国家为其赤字慷慨地融资,任何军事冲突将导致美国的金融破产。金融崩溃将不可避免地以军事噩梦相终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6144.html

更多阅读

与中国货币互换玄机 中国货币互换国家

《凤凰周刊》链接:http://www.ifengweekly.com/display.php?newsId=7028货币互换,换的是什么?——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背后动机发表于《凤凰周刊》2013年第21期文/栾力夫

中国的20个邻国与中国地理 中国的邻国有哪些

19、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十四个,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还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共20个)。20、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21、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蒙古。22、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中国与缅甸的亲密关系 缅甸与中国关系

缅甸靠近中国的几个邦,中文畅通无阻,人民币来者不拒,与中国真是"书同文、流同币"。缅甸与中国接壤的地区,稳定,靠着中国经济拉动,富裕起来,社会主义优越性才有机会体现。要不中文学校如雨后春生,人民币驱逐本币,"一国两制"、另外"一制"就是与

唯一不与中国建交的邻国——不丹 不与中国建交的邻国

在中国西藏亚东附近有一个弹丸小国,人口不过70万,面积不足4万平方公里,这就是不丹。中国的几个南亚邻国,巴基斯坦是中国“全天候的朋友”,尼泊尔也和中国关系友好,印度虽说常与中国闹摩擦,但有时也谈合作,高层间也常往来。但惟独这个弹丸小

声明:《核电的优势 核优势与中国》为网友我宣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