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便利店 外资巨头“大战”便利店 本土便利店寻出路



 在夺得大卖场近80%的市场份额、基本取得这一业态的主导权后,外资零售巨头又无一例外地觊觎起便利店这块蛋糕,野心不小。

  前不久,作为沃尔玛在中国试水的新业态,3家“惠选”便利店落户深圳社区,而且依照经营效果,沃尔玛很可能将“惠选”在华全面开花;与此同时,日本零售巨头永旺旗下的便利店业态“MINISTOP(迷你岛)”在华首店也将在今年夏天登陆山东,并称今后5年内将迷你岛增加至200家。而早在去年,世界第三大零售商TESCO的新业态EXPRESS(乐购快捷店)登陆上海。

  “这一集体动作绝非巧合,它标志着外资零售开始全面出击,一步步实现大小通吃我国零售市场的野心!必须引起本土零售业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激动地说。

 中国本土便利店 外资巨头“大战”便利店 本土便利店寻出路
  外资零售看好便利店

  沃尔玛、乐购、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巨头纷纷以大卖场扩张“势力范围”,早已开始渗透至三四级城市。然而随着网点资源渐渐稀缺,商家的扩张方式已从大卖场转变成小型超市和便利店。

  其实,早在2002年沃尔玛就尝试过在中国发展便利店,只因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市场格局不相符,当时的邻里店(Neighborhood Market)模式并不成功,无奈撤离了市场。时隔7年,沃尔玛再次大胆试水便利店业态,而这一次仿佛更有底气。

  “此时沃尔玛发展便利店完全是符合市场需求,并且在有需求的地方还会考虑开便利店。”沃尔玛北京公关部经理黄里表示。另一位沃尔玛内部人士也称:“惠选”店较小,选址更灵活,能够深入社区。“惠选”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策划和筹备,如果运营效果好,不排除将这种模式应用到其他城市的可能。

  如此青睐于便利店业态的外资零售企业远不止沃尔玛一家。TESCO已经于去年8月将Express快捷店引进中国,并迅速在上海开出6家门店。据TESCO华南区营运总监汤尼透露,该公司今年正准备将这一业态在中国市场进行复制。

  而在中国发展一直磕磕绊绊的7-11也终于将4家门店开到了上海,并宣布进军天津,计划在津陆续开200家店。

  对于外资疯狂发展便利店的行为,有关业内专家指出,在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下,便利店业态显示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而且便利店选址相对容易、投资额较少,零售巨头“冷落”大卖场,转向投资以便利店为主的社区店,或已成为今年的零售发展趋势。甚至这将成为继我国零售业大卖场白热化竞争之后,又一场社区商业大战。

  另据业内专家分析,更多的小超市在金融危机下难堪重压,纷纷退守或收缩战线,这也为外资零售巨头进军便利店提供了空间。而对本土企业而言,在这场争夺便利店市场的战争尚未打响时,如果连“天时”和“地利”都不占据的话,未来将会更加被动。

  内资零售发展按部就班

  在记者采访的几家本土零售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外资在加强对便利店业态的投资,但几乎所有企业均表示,不会因外资企业的举动轻易跟风,改变自身发展战略,反而为应对市场竞争,不少内资超市开始启动“大店战略”。

  北京京客隆集团执行董事李春燕表示,公司在未来3至5年仍将集中力量发展北京的零售市场,今年将维持原有的拓展步伐,预计年内在北京增设约40间零售店,其中包括8家综超。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8年初,京客隆管庄店就施行了装修改造,把原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的综合超市扩建成1万平方米的大卖场。经营商品种类也达到1.8万种。“这主要是适应管庄地区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扩建后营业额得到了大幅增长。”该负责人还透露,预计今年还将新开两家5000至10000平方米的大卖场。

  今年1月份,物美在京城最大的大卖场——通州梨园店也正式运营,总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物美计划在扩张的同时继续强化现代流通技术的建设,通过管理促效益。物美集团董事长吴坚忠告诉记者:“今年物美的战略重点依然是北京、天津和杭州等地,物美在北京已有将近300家便利店,今年也还会继续发展一些。”

  以社区超市为主的北京超市发前不久在北京丰台区开出近8500平方米的大卖场。“这是超市发旗舰店战略的起点,今年还计划在羊坊店、南苑等地区将陆续开出约6家大型旗舰店,并将加快配送中心的升级换代。”北京超市发公司总裁李燕川称,他还认为,根据气候、消费习惯和人文环境,北方城市并不适合开24小时便利店。

  本土便利店需寻出路

  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均价高、品类少、面积小的便利店业态正在顽强地寻找生存空间。周勇指出,目前本土便利店缺乏对员工的服务意识培养和店铺统一化管理制度。举例来说,7-11会在下雨时向顾客免费提供餐巾纸,而一些本土便利店却不接受顾客在店内躲雨。

  同时,生鲜销售也是便利店(尤其是社区便利店)亟待解决的问题。吴坚忠告诉记者,今年物美将继续增加便利店的生鲜品种。

  周勇认为:“鲜食是便利店的薄弱环节,一般便利店只卖些茶叶蛋、馒头、冷冻盒饭,确实需要些差异化竞争,这是一个好趋势。”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则表示,便利店服务意识要从简单售卖商品提升到卖服务和生活方式,零售企业应开展多业态经营(例如武汉中百和物美)。虽然北方市场的外在环境不优越,但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河北国大36524的“四网合一”战略,结合了互联网、电话网络、实体店网络和人力资源网络,提供的送货服务和24小时互联网营业有效解决了外在环境不良等问题。

  “在克服了外在环境因素之后,便利店应该寻求商品即食化、功能服务化和组织特许化,这才是便利店发展的最终出路。”周勇表示。

  有关专家认为,以上海便利店为例,通过急速发展达到了如今的规模,但经历了若干年的调整,仍然存在“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问题。尽管本土便利店意识到危机,但未来发展的重点要在拥有“资源型地盘优势”的有利条件下,尽快培育“智力型技术优势”,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持续发展与有效发展的能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60689.html

更多阅读

克劳西打造中国本土奢侈品牌 美国本土的奢侈品牌

提到奢侈品牌,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LV 、Chanel、Prada等国际大牌。你是否知道,就在中国本土,也有这样定位和价位都比较高端的“奢侈品牌”?这些高端服装市场上有一个品牌仅仅在国内运作短短两三年,就已经取得相当不俗的市场业绩。

本土日化品牌 2014戏谈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的出路

为何非要在标题前加个2014呢?因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是有背景、有时限的,过了这个时间就过时了。     为何叫“戏谈”呢?因为不敢“细谈”,通病虽然一样,但是各个企业又千差万别,咱也不能一药百病啊。     这缘起于笔者最近看到的

沃尔玛中国本土化战略 宝马中国深度本土化

    2012年被宝马集团视为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本届北京国际车展上,宝马集团不仅带来了全球首次亮相的全新一代BMW 3系长轴距和中国首发的全新一代BMW 3系,还通过全球首发的插电式混合动力BMW i8 Spyder概念车,以及纯电动

中国本土的奢侈品品牌 中国本土奢侈品牌何时出现

     中国本土奢侈品牌何时出现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国内消费政策调整、企业公布品牌销售数据等消息,奢侈品再次成为媒体及公众热议的话题。  近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对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进行调整,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限额由5000元

跨国公司本土化意义 跨国企业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越级之道

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品牌采取了不断走高的策略,大大“背离”其在国外的品牌定位,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积累了无比宝贵的品牌资产。究其原因,固然与国人普遍存在的崇洋媚外心理有一定关系,但我们更要看到,跨国企业在中国

声明:《中国本土便利店 外资巨头“大战”便利店 本土便利店寻出路》为网友庸梦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