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回收中国库存服装 库存服装给中国服装企业的尴尬
中国的服装产业可谓是最为浩瀚最为复杂的一个行业,中国十几个亿的人口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同时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群又给不同档次的服装提供了发展空间。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准入门槛比较低,资金介入也比较容易,所以大到上市公司、服装集团企业,小到几台机车的家庭作坊,都能在市场上分得到自己的一杯羹。服装业的竞争又是异常激烈的,但同质化严重的行业特点又注定了服装业的竞争只能停留在较低层面。很多服装企业表面风光,卖场整齐漂亮,形象鲜明,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利润也看上去颇为可观。但是,在中国服装企业的背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难言的痛,普遍面临着共同的阻力和尴尬。 尴尬:库存 经常会有服装企业老板这样说:自己一年辛苦赚来的,都在仓库里面。 通常企业越做越大,仓库也越建越大,销售额翻了几番,帐面上的流动资金却没见增长多少,几年辛苦的积累,都跑到仓库去了,这是服装企业最普遍的现象。通常企业都有成品仓库,原材料仓库,大一点企业的加上分公司、办事处的仓库,代理商仓库、经销商仓库、光仓库数量就已经不是小数目了。管理落后点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仓库里到底有多少价值的货品和材料。 保暖内衣行业前几年着实风光无限,然后就是集体跳水再到行业的几乎整体崩溃,为什么会这么快跳水?因为市场容量有限,产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太多,对于大部分厂家来说,不跳水肯定是死,跳水可能还能死得慢一点,起码还能收回一部分资金。所以,一旦有品牌点燃导火索,价格大战马上一发不可收拾。君不见,南极人,俞兆林等保暖内衣行业的领导品牌今年还在到处抛售其前几年的库存。
休闲服装市场这几年增长很快,据说光广州北京路,一年就有过亿的休闲服销售额,领导品牌班尼路、佐丹奴、CY等都在那里开有大型旗舰店。中山沙溪也成为一个全国知名的休闲服装生产基地,沙溪一个知名的休闲服厂家,2001年销售额为1个多亿,而其仓库库存也达到了一个亿以上,几乎和销售额持平。你说该厂家难不难过。休闲服饰对流行非常敏锐,所以更新淘汰很快,一不小心就会带来大量的库存。象广州北京路上班尼路、佐丹奴等时常见到新品上市时候八九十元左右,而到换季时候则经常19元、29元一件的疯狂大甩卖,购者云集。厂家出于处理库存、回笼资金的角度考虑而进行甩卖。而甩卖的结果是什么?消费者对品牌的价格体系严重产生怀疑。前几年,据调查,佐丹奴还是消费者心目中的服装名牌,而现在呢,还有几个人会因为穿佐丹奴而荣? 西装、衬衫等男装产品,是相对款式变化较慢的品类,似乎落伍淘汰的风险相对要小些。但你只要去看看现在杉杉、雅戈尔等巨头在很多特卖场处理前几年的产品时候你就知道他们面临的库存压力有多大了。现在聪明的消费者买衬衫通常都会选择在转季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必然有很多品牌会为清货而进行打折。 女装日子更难过,女装款式、面料更新很快,女性消费者谁也不愿意自己落伍。女装企业卖不出去的产品到第二年肯怕连处理都难了。积压的产品在仓库里越堆越久,越堆越多。这也是制约中国女装发展,中国女装至今缺乏大品牌的主要原因。谁能随意列举出一两个全国性的女装知名品牌,很难啊。大点的女装品牌充其量都只是在局部区域有一定的领先地位而已。 做文胸的内衣企业更是深受库存所累,文胸产品订料、生产周期长,对市场必须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前瞻性,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眼光百分之百的准确,如果产品仓存不够的话,一旦畅销肯定就会断货,再去补单生产又错过了市场,但一旦某些产品滞销,就必然会换来大量的库存。南海一家大型内衣企业,2002年就因为发展过速,库存过大,导致资金链濒临断裂,原材料商拒绝供货,车间技工大量流失,差一点就要关门大吉。 现时,服装企业都不约而同受库存所累,一般情况下企业是如何处理库存,降低风险的呢? 有老板说:处理库存要讲“快、狠、准”三字决,要知道,回收回来的资金才是利润。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存在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在生产严重过剩的今天,到处打折呼声一片,处理库存往往是一相情愿,打折降价吧,必然会影响品牌的整体形象和价格体系,降低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不打折吧,服装产品太容易落伍过时,放在仓库只会越来越贬值,最后变成废布一堆。目前服装企业处理库存主要的方法有: 一、在大商场设立特卖场。或设立特价品专卖卖场。 一些大中城市的主要商场一般都会设立特卖场,供一些品牌特价销售货品,以吸引顾客人气。很多品牌的特卖销售额甚至已经超过正价产品的销售额。中国老百姓的钱包毕竟还不是那么鼓,所以特价的品牌产品市场还是蛮大的。一些消费者也已经形成这种消费习惯,非打折不买。 二、作为促销赠品发放给客户经销商 这一方法主要可以刺激经销商多进货,作为渠道奖励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但如果管理不当,容易造成经销商把特价品随意抛售,因而影响品牌形象,而且,过多特价品的存在,又必然会影响经销商正价品的销售。 三、换商标改成其他品牌出售 这不失为处理库存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特价处理对本品牌形象的伤害,但也带来很多管理上的难度,而且,毕竟是库存品滞销品,改商标能不能销售出去也是个未知数。况且,消费者也会对该商标是否假冒存在嫌疑,对原品牌存在一定的冲击。 四、转换流通渠道,走批发市场销售 有很多品牌,一方面走大中商场、专卖店的销售渠道销售,另一方面又走批发市场经营,而且产品单价相差比较大,这也是他们的一种经营策略,一些老款相对滞销的款式就以较低的价格从批发市场流通出去,而专卖系统则维持比较稳定的价格,树立品牌的整体形象,因为,面对是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表面上看来似乎对品牌的影响也比较小。但品牌的整体形象和价格体系容易紊乱,也容易引起商场和批发商之间的矛盾。 五、在卖场作为特价品吸引顾客。 绝大多数服装企业不具备实力也不愿意去另外开设特卖场,通常就在主卖场摆设花车,进行特价品的销售。这种方式,其实很矛盾,对主卖场的形象直接产生影响,让人对该品牌的价格产生怀疑。这样,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点品牌效应,往往又被特价活动所冲淡。但众多品牌都采用这种方式,一般企业也顾不上考虑这么多了。 六、外销销往不发达国家。 这类企业往往需要较大的销售能量,要有好的外销经验和能力。或者与外贸公司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绝大多数服装企业是不具备外销能力的。所以,这种方法也只能被少数大型企业采用。
更多阅读
M2C:中国家电企业的突围之路
2010年7月24日,盘古(pangoo)CEO陈文辉宣布:“盘古正式进入内地市场,并将采用全新的DIY电视产品和M2C销售模式,突破中国平板电视价格战僵局,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产品购买、使用体验。”这家注册于香港,崛起于欧美的液晶电视制造商,凭借M2C
中国服装企业的尴尬:促销
中国服装企业同质化现象都非常严重,无论是面料、质量还是款式甚至终端卖场陈列等,都比较雷同,品牌与品牌之间差异不大。这时候,促销就成为品牌间交手的最直接的利刃了。首当其冲的最直接的促销手段就是降价。 促销手段
中国服装企业的尴尬:库存
前言:中国的服装产业可谓是最为浩瀚最为复杂的一个行业,中国十几个亿的人口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同时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群又给不同档次的服装提供了发展空间。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准入门槛比较低,资金介入也比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 浅析中国服装企业的文化结构升级战略
中国服装行业不再仅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进入了一个具有文化、艺术性的综合性产业时代。原来以单品加工生产发展起来的服装企业,必然经历过企业文化结构的完善,或将品牌推向顶峰。对于未来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中国服装企业要实现
服装流行的商业价值 我国品牌服装企业的投资价值考究
1季度市场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关注焦点主要在生产复苏、出口回暖等主题上,对品牌服装的关注度有所减弱,几家业绩优良、稳健增长的品牌服装上市公司的股价在一季度均表现平平,不过这并不掩盖我国品牌服装企业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