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营销策略 跨国假冒暴露服装企业国际营销短板



终于有“国际友人”仿冒中国的纺织品了。在相继遭受到欧美配额以及反倾销大棒之后,命运多舛的中国纺织品又遭遇了来自东南亚一些纺织企业假冒行为的威胁。

    这种被称为新生财之道的具体做法是,在本国选购面料,用本国的工人进行加工,而最终却缝上“MADEINCHI-NA”的商标以中国纺织品的名义运往美国或在本国进行销售。

    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这种典型的侵权行为已在东南亚纺织业中形成气候,甚至愈演愈烈,更有甚者,假冒者不只满足于贴上“中国制造”的标志,还假冒一些中国服装界的品牌。

    在这种跨国假冒现象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很容易令人沾沾自喜的原因--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长期累积而成"物美价廉"的品牌效应,然而,这种跨国假冒也在另一方面暴露出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的营销问题。

    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纺织业的事实是,尽管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赢得了广泛认可,但"物美价廉"的普遍认知恰恰反映出品牌价值的缺乏,而对于这种缺乏品牌文化而沦落为纯粹“物质品”的中国纺织品,即使被仿冒也很难让国外的消费者辨别真伪,不像国内假冒的耐克鞋,单看售价就可以进行辨别。

    而另一个严重性的问题是,仿冒中国制造的东南亚诸国在劳动力和原材料方面有着更强的低价优势,可以判断的是,如果这种“伪中国制造”一旦流入国际市场,将会对中国的纺织品造成不可估量的冲击。从这个角度上分析,中国政府以及纺织企业不能听任这种跨国假冒的泛滥。

    但目前的问题在于,要打击和清除这种跨国假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首要的问题是,国家并没有相应的机构对此事做出调查,而忙于应付反倾销的很多国内纺织企业甚至都没有这种调查取证的意识和能力。

    显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解决需要政府和企业的上下互动,既然欧盟和美国都能够以政府的名义动用法律等国家机器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日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中国也应该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对这种危害中国纺织企业利益的"跨国假冒"现象施加根除性的影响。

    除了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以及正常的法律程序对这些假冒者进行打击和制裁之外,国内的纺织企业也应该强化“跨国打假”的意识、决心和能力,而对中国纺织企业的一个提醒则是,"跨国打假"不仅是打假本身,从另一个角度上,这种举动必然是一种有益于品牌传播的公关事件,这种引人关注的跨国打假必将提升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品牌形象。

 跨国公司在华营销策略 跨国假冒暴露服装企业国际营销短板
    此外,对假冒者进行“收编”使其成为自己的贴牌工厂也是中国纺织企业可以考虑的应对策略,而更深的考虑则是,既然东南亚的纺织品制造有着比中国更强的劳动力优势和原材料优势,那么,中国纺织企业完全可以借机到东南亚开设工厂,以整合当地生产资源的方式清除"跨国假冒"的干扰。

    但这些,只是中国纺织企业在生产环节和市场供应方面的“清剿”而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业的自强还需要在设计研发、渠道建设、营销传播等品牌国际化方面发力,惟有如此,才能让中国纺织品成为一面在国际市场猎猎飘扬的战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9920.html

更多阅读

查找不足 补齐短板 营销短板补齐了吗

  目前,许多企业家很头痛的问题,就是产品卖不动,营销成为了难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但是,很多老板把营销问题归咎于营销人员,而很少自我深刻检导和自问,自身的营销短板在哪里?补齐了吗? 

自己工作中的短板 认清自己的营销短板

目前,许多企业家很头痛的问题,就是产品卖不动,营销成为了难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但是,很多老板把营销问题归咎于营销人员,而很少自我深刻检讨和自问,自身的营销短板在哪里?补齐了吗?

跨国公司并购新动向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方略

 跨国公司如果想要在华实现成功的并购,需要落实一位有经验的领导者,广泛调查制定针对性战略,确保目标贯穿始终,充分考虑当地民情,派入平行运作团队,提防整合过程中的陷阱  文/谢祖墀  随着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全球知名企业

跨国公司扩张能力 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扩张策略分析

 内容摘要:品牌扩张是指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和较高的品牌忠诚度的品牌形成以后,企业采取各种手段,使这一品牌不断发展壮大。跨国公司在当地市场进行规模化扩张可以使原有品牌在使用中获得增值。   关键词:品牌 品牌扩张 跨国公司  

声明:《跨国公司在华营销策略 跨国假冒暴露服装企业国际营销短板》为网友柳絮池塘淡淡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