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中小企业简单出走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如果说持续的原材料、工资等成本上涨,是市场不断向珠三角企业发出的信号,那么一直以来政府导向给企业释放的信息,是同样的指向:珠三角的出路只有一条――产业转型和升级。

  转移不成,就转型

  产业格局“变身”,对遭遇发展瓶颈的珠三角来说,是基于现实的迫切选择,也是最为实际的途径。

  部分出口企业的倒闭、外迁是市场优胜劣汰、资源成本、税收及产业政策调整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产业梯度转移的必然过程。

 珠三角:中小企业简单出走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归根到底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珠三角经过30年的积累,它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仍将吸引企业在这里繁衍生息、成长壮大。转型的压力、成长的困扰企业应该都是最先感受到的。珠三角的企业家都非常清楚“羚羊定律”自己不一定比狮子跑得快,但一定要比同类跑得快,跑在前面的企业会慢慢发现不同的风景,向更大的天地拓展。但总有落后的企业会慢慢消亡或者离开。

  改变是必然的。只要不是“只死不生”,只要有能替代的产业,没有竞争力的就让它撤走吧。有专家提出,珠三角已经到了展开经济转型的“拐点”,要实现这种转型,就必须允许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在珠三角,比鞋业更具代表性的外向型企业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港资格兰达科技集团原来只是从事机械产品的加工,但正是充分运用香港国际化平台和深圳一系列扶持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成功地由一家配套生产厂升级转型为拥有自主品牌的集成电路封测系统设备供货商。

  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企业一直是广东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从最初的“三来一补”企业到今天珠三角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鞋革、服装、IT产品的制造业基地?外向型企业在进行自身升级转型的同时也让珠三角在世界的版图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工贸易的产业链这些年来也在不断延伸2007年广东加工贸易带动的国内配套产业的产值就达4300亿元人民币,同时广东加工贸易的增值率也由1996年的35.6%上升为2007年的56.6%。

  但毋庸讳言,当加工贸易出口政策从紧、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时,珠三角不少外向型企业也走到了发展的重要隘口。以加工贸易为代表的外向型企业?现在已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珠三角外向带动的发展模式正在艰难地寻找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新的发展契机。

  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珠三角的一些企业已在为未来积极布局。外向型企业在这片土地上也已呈现出不同的生态。早期的来料加工企业已经逐步退出珠三角版图;一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已经成为行业龙头;一些企业则从OEM起步后,逐渐向研发和销售两端延伸,进而实现转型。

  简单出走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简单出走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中国毕竟有着13亿的内销市场。经过这轮风暴的洗礼,现在,具备一定实力的台资、港资企业正在转型自创品牌,主攻内销市场。

  从去年一直跟踪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东莞市厚街镇外经办主任陈锦胜称,外贸加工企业要开展内销业务,一般先稳定出口,再逐步扩大内销,如果不做出口直接转内销,风险太大。

  他说,根据一些外贸加工企业转内销的经验,一般是70%出口,30%转内销。

  “如果迁移是按需迁移,以及扩充手法来推进,珠三角的影响是正面的,因为珠三角就是从过去简单生产慢慢变成总部经济发展的过程。如果这个迁移是很快的,而且这个迁移不是扩充性的,是断掉性的,连根拔起的话,那这个生产面一环扣一环的要素肯定断掉。如果是这样,对珠三角的负面影响就比较大。我希望这个现象不会普遍出现。”香港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梁百忍不无忧虑。

  前不久,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对珠三角的外向型企业进行过专题调研他认为全球的产业转移有一个规律?先是承接了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接下来是IT、重化行业这些产业承接的基本上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产业资本。再往上游?就是新材料、生物、化学工程事实上这些行业西方也在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不可能全部转移过来。所以对引进的产业要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和认识不可能引进的都是先进的高端的产业。

  在珠三角这一轮的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有些企业就地转型;有些企业可能会整体搬迁;也有一些企业选择把研发、市场等核心环节保留在珠三角,而把劳动密集型的部分制造环节转到成本的“洼地”去。这都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据了解,目前珠三角各城市也已确定基本定位,深圳发展高科技,广州重点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惠州是能源及石化基地,东莞打造为先进制造业的总部基地,佛山则大力发展陶瓷装备制造业和产业总部经济、物流、会展、研发中心等现代服务业,拒绝污染,做强陶都。

  据了解,珠三角外迁的主要产业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纺织业,金属制品,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

  深圳企业外迁贯穿深圳经济发展20多年

  “深圳企业外迁现象不是现在才发生,而是贯穿于深圳经济发展的20多年间。一些企业迁出去了,但更多更优质企业迁了进来,这在企业眼中是市场行为,在政府眼中则是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抉择。”去年11月中旬,深圳市贸工局局长王学为在接受当地媒体记者专访时,就“深圳企业大举外迁”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强调不要将深圳企业的“走出去”或正常产业转移,与“企业外迁”轻易划上等号。

  “企业外迁归根结底是资本利益驱动的表现,是企业为寻求更大的利润而做出的经营选择,有其符合市场规律的必然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王学为评述两种“外迁”结果时表示,“一些不符合深圳产业导向的企业外迁,有利于我市‘腾笼换鸟’,引来更多的‘凤凰’来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实现功能置换和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扩张性外迁的企业总部,包括管理、研发、营销、财务中心仍然保留在深圳,在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模式下,此种外迁对深圳的税收贡献仍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扩张性外迁也是一种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的外迁。”

  深圳市政府2006年就关注此事并采取措施,当年的主题是自主创新,2007年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今年又开始打发展总部经济牌。“就目前的情况看,深圳拥有外资企业18000家左右,名列‘世界500强’企业有144家,这些‘跨国巨头’至今没有一家迁走的。”深圳市贸工局某处负责人对记者说。

  我们如何用理性和长远眼光看待企业外迁?首先应明确的是,企业外迁产业转移是市场行为,是资本追逐利润的结果。“企业外迁,适时转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但企业的外迁和转移也是要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而不是盲目地一把抓。只有科学的、因地制宜的转移,才能顺利实现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战略目标。”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总经济师李晶道。

  梁百忍亦有同感:“如果是汰弱留强,我们应该用规范化手段来给一些不守法的、不规范化的企业念‘紧箍咒’,可是在这个规范化过程还没成熟之前,如果我们就用行政手段来赶走一批,那这样就是扭曲市场行为。这个规范化我们有没有跟上和跟进?这些都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所以调整、转移这个题目只是延伸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9710.html

更多阅读

厚古薄今:斯托克顿和保罗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控卫

厚古薄今:斯托克顿和保罗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控卫 由 西徳隆东墙 发表在虎扑篮球·湿乎乎的话题 http://bbs.hupu.com/votelz认为评价斯托克顿的两个点是1991年和1996年,先看1991年(梦一内容转帖自网易考古系),1991年是斯托克顿进入联盟

桑东亮:  1802不是底 error 1802

桑东亮:  1802不是底2008年10月10日15:50:42《淘股网》  1802不是底  随着美国市场崩盘式的垮塌和金融危机在欧洲的肆虐,亚洲地区已经不可避免地收

演讲稿:我们8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

我是一个几乎迟到的80后。现场是80 后的示意下,和我一样举起你们的双手好吗。我们80后不是那些60后、70后所讲的那样“是垮掉的一代”,请自信的举起你右手,大声说出“我们80后不是一代的悲剧,不是哭掉的一代,我们只是创造属于我们的世界

哲学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问题的管理哲学

    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处时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当某些矛盾反映到意识中时,个体才发现它是个问题,并要求设法解决它。这就是发现问题的阶段。从问题解决的阶段性看,这是第一阶段,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发现问题不论对学习、生活、创

声明:《珠三角:中小企业简单出走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为网友铲屎大将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