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的层次多样性和产品质量多样性是纺织经济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中国可以生产世界质量最好的纺织品服装,同时也需要生产大量适合中低收入水平人群消费的产品。不同质量水平产品最好用不同的标准体系来评价更加科学有效,中国纺织工业急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商业标准,给企业和消费者更多一些标准参考依据,形成标准多元化格局,有利于中国纺织工业整体质量提升和产业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 相信“中国制造”

一套由中国生产的价值800美元的西服,是否可以跟一套意大利制造的1400美元的西服相媲美呢? 这样的命题曾经占据了《华尔街日报》的大幅版面,引发了世界对中国纺织品质量的客观审视–––放在几年前,这样的话题也许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兴趣,虽然绝大所数的服装品牌很早以前就将生产地转移到了中国,昂贵的男士套装(每套800美元或者更高)一直是中国服装制造业最后一块未涉足的领域。如高档男装上衣这样的衣服制作工艺最为复杂,通常都在意大利或北美生产,或是在伦敦的萨维尔街订做。 但事实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作为顶级男装成衣品牌,美国的JhaneBarnes一直以来也只在意大利生产其每件900~1200美元的西服。但Jhane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由于中国服装制造的专业技术取得了极大进步,该品牌已经将所有的西服和运动服制造地转移到了中国。JhaneBarnes是首批转移到中国的美国高端服装品牌之一。 这意味着,国外品牌正在逐步淡化所谓的顶级品牌应当隶属于原产地的“纯血统论”,它们正在寻找具有相对成本优势,同时又具备高质产能的合作伙伴,以期获得更可观的利润空间。 话说回来,即使是最贪“便宜”的国际品牌,也不得不审慎地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换了个地方,换了些人,换了些机器,还能不能生产出顶级品牌所一直以来自我标榜的“无可挑剔的绝世杰作”? 反复斟酌考察之后,顶级品牌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国–––JhaneBarnes的销售代表对零售商宣称,“在中国生产的JhaneBarnes套装的质量,即使不是更好,但也绝不比那些来自意大利和美国的高价套装逊色。”这样的言论,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制造”摆脱以往劣质形象的有力佐证,“中国制造”在高端制造领域的质量优势已经浮现。 而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亦深入各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进行了大量关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质量状况的调研。调研结果同样显示,“中国制造”已经具备了介入高端制造领域的资源积累,在技术研发上完全可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有明显提高,在行业的洗牌过程中,一批设备落后、管理落后的高污染、高消耗、经济效益差的中小企业得以淘汰,低档产品的比例正在减少,中国纺织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总体的提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即使是目前的金融危机,也不会根本上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更不会改变中国纺织工业在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纺织工业在制造领域内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十分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