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1月浙江义乌全县28个集市恢复经营开始,中国的商品交易市场随着改革的春风逐渐苏醒并茁壮成长,而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也从之前的马路地摊发展到大棚,再到如今的明亮大厦。 截至2007年底,我国亿元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有400多家,总成交量8400多亿元,经营面积4460多万平方米。据粗略统计其中有20个专业市场集群,市场数量348个,铺位数24万个,占总数38%,成交额3000多亿元。 渐变的三级区域分布 经过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积累,2003年,全国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的数量达到了255 个,2005年增加到了409家,2006年480家,2007年的500家。服装专业市场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迅速,而增长的主要区域是位于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等地。2002年,在247个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中,华东地区有119个,占48.2%;中南地区有70个,占28.3%。而到了2005年,华东地区的纺织品服装专业市场数量已经占据全国半数以上。 据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统计,截至2007年12月份,新建未开业和在建市场数量已达到36个,新增市场项目投资额已超过253亿元,经营面积达到736.7万平方米。投资区域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新增市场有21家,占新增市场总数的58%;新建面积417万平方米,占新增市场总建筑面积的56.6%;新增投资额150.8亿元,占新增市场投资额的59.6%。而在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则较少,江西、安徽分别有2家,辽宁只有1家。新增市场的投资额、建筑面积规模都相对较小。而从目前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分布区域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级: 1. 华南区域:起步早,产业基础扎实 以广东、福建为典型代表的华南区域服装专业市场,起步较早、畅通的信息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扎实的产业基础,使得华南区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第一级。 目前,广州已形成以白马为龙头的流花板块及以沙东为龙头的沙河板块的服装专业市场。流花服装批发商业区内有十多家服装批发中心,其中白马、天马及步步规模和档次较高。另外,广东虎门镇也是批发较为集中的地方,其中富民商业大厦和黄河时装城最具代表性。 2. 华东区域:逐渐超越珠三角 华东区域的服装经济凭借着长三角优势地理区位和优良发展模式,大大缩小了与珠三角的距离,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珠三角,自然的跻身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第二级。 据2003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时全国247个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中,华东地区有119个,占48.2%;成交额占全国亿元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成交额的63.3%。 华东区域典型的专业市场有:上海的七浦路专业市场、常熟招商城、柯桥轻纺城、濮院羊毛衫市场、织里童装市场、杭州四季青市场、海宁皮革城等。华东区域服装专业市场走的是专业+基地的路子,将产品强大的专一优势和产销集聚的集群优势发挥极致。 3. 华北区域:强大消费力促成中转型市场 华北的服装专业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区域。凭着早期与俄罗斯的快速贸易反应机制,雅宝路和秀水街红极一时,但随着整个国际行业背景的变迁,当年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目前北京代表性的专业市场木樨园和动物园,木樨园商圈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市场。山东进入全国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商品交易市场排行前20名的有4个:即墨市服装批发市场、淄川服装城、淄博市周村纺织大世界、济南泺口服装批发市场。华北区域凭借着优厚的服装生产历史和当地强大的消费能力,成为了中国服装专业市场第三级。
![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 数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30年](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590874276837.jpeg)
成交额:八千五百亿的临界点 在各类专业市场中,纺织服装类市场的成交额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其他工业品专业市场的壮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2000年,全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分类成交额比重统计中,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所占的比重是51.6%,而到了2002年,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的成交额在所有商品交易市场中所占比重是13.3%。 2000年以后,纺织服装类专业市场业绩平稳增长,2003年由于“非典”而导致成交额有小幅下滑,2004年成交额是3161亿元,而从2004年以后,纺织服装类专业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期,2005年,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的成交额为4731亿元。2006年,纺织服装类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过了8500亿元,成为服装专业市场的一大临界点。 再看近年来全国成交额排在前十名的亿元以上纺织服装鞋帽市场,2001年,前十名中有6家市场位于华东地区,华南地区有2家,华北和东北地区各战1家;2002年,华东地区有6家进入前十,华南地区有1家,华北地区有2家,东北地区1家;2006年,全国亿元以上纺织服装鞋帽市场前十名中,华东地区占5席,华南和东北地区各占2席,中南地区有1家。就专业市场的数量和成交额来说,华东地区已远远超过了起步更早的华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