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glc与国产glc区别 国产与进口,谁与争锋?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洋奶粉逐渐成为了国内奶粉市场上的主角,占据了近六成市场份额。这股劲到现在还没有缓过来,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且还从奶粉刮到了常温奶市场。

5月20日,荷兰最大的常温奶企业—荷高集团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据了解,在此前外资欧德宝、安佳等品牌已经在我国市场进行了布局。对此有分析指出,常温奶已成为继婴幼儿配方奶粉后,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抢占的又一个新品类。中国高端乳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0%,近年来我国市场上涌现出上百个外资常温奶品牌。

洋牛奶通过电商和实体店的双渠道开始大举进入市民的餐桌——2008年,我国进口液态奶不到2000吨, 2009年达到7000多吨,2010年增长至2万吨,而去年进口常温奶的销量同比增加了一倍,增至19.5万吨,相比2008年,更是增加了数百倍。预计今年进口常温奶将超过30万吨,不到4年的时间,洋牛奶在国内的销售量已经增长了10倍。数字的变化折射的不仅仅是洋牛奶的可观的前景,还有国产牛奶的尴尬处境。面对洋品牌摧古拉朽般的进攻,国产奶商们还坐得住吗?

  部分洋牛奶价格逼近国产奶

   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伊势丹、伊藤洋华堂等成都市区多家超市看到,在牛奶专区,进口液态奶和国产液态奶天然被分为了两大阵营,各自镇守“半壁江山”。进口液态奶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产品主要来自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国家。

  “一升装的进口奶经常会有促销,有时也才十几块钱,和国产奶价格差不多,我们家都喝进口奶。”市民吴女士表示。观察价格发现,进口液态奶的价格有高有低,部分价格确实“亲民”。同样都是高温杀菌常温奶,1L装蒙牛纯牛奶价格是9.8元,1L装蒙牛高钙奶价格是10.8元。而国产低温杀菌的巴氏奶清一色地比国产常温奶贵:新希望24小时巴氏鲜牛奶950ML,新希望洪雅牧场鲜奶950ml,价格均是16.9元。

  货架上进口的高温杀菌常温奶有些价格甚至逼近国产奶的价格,法国品牌milkana全脂牛奶1L装价格12.9元,产自德国的双谷全脂牛奶1L装售价“每日特供”价格在11.8元,但也有一些洋牛奶价格几乎是国产奶的4~5倍,比如产自荷兰的风车牧场部分脱脂牛奶1升装售价33元左右。

  伊势丹一位售货员表示,“虽然国产奶销量占优,但进口液态奶经常增加品种,这几天才新增两个新品牌,卖得比以前更火了。”从成都家乐福方面了解到,目前国产液态奶销售占比还是主流,进口液态奶占比只有10%左右,但液态奶自去年以来品类大幅增加,进口液态奶品种已经由去年的二三十种到现在的包括法国、德国、新西兰等40多种品牌。“以周末家乐福大世界店为例,一天进口液态奶销量能够达到5000元左右。”

  在电商渠道中,进口液态奶似乎有着更大的消费人群。登录京东商城,在牛奶品类中,销量最大的是一种12升装的德国进口全脂纯牛奶,价格为186元,平均每升售价为15.5元,评价数达到31009次。销量排第二的是澳大利亚德运全脂牛奶,评价数也已达到34831次。据了解,今年3月中旬,一号店启动进口牛奶大促销活动,不到53分钟,全部30个集装箱进口牛奶被一抢而空。

  去年液态奶进口增长超9成

  从宏观的数据来看,进口液态奶增长迅猛。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13年全年液态奶进口19.5万吨,同比增加91.6%,进口额为2.7亿美元,同比增加91.2%。值得注意的是,液态奶就进口量和进口额的增长率,均高居乳制品品类第一位。此外,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液态奶3.51万吨,同比增长24.38%,从进口来源国来看,进口量前4位的国家是德国、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其中来自欧盟的进口量1.95万吨,占全国总进口的59.26%。

  乳业专家王怀宝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表示,液态奶尽管来势汹汹,但暂时不会给国内液态奶带来很大冲击。据他透露,去年国内液态奶消费有两千多万吨,因此两相对比远远构不成威胁,但是进口液态奶巨大的增长足以让国内业界重视。他表示,牛奶全球平均成本约为3.3元/公斤,在国内这一成本是4元左右。洋牛奶加上运费和海关税后成本差不多,但国际巨头在售价上主要还是采取高价位的销售策略。

  实际上,进口常温奶在欧美国家等市场销售并没有那么火热,不少企业生产的常温奶主要供应中国市场。乳制品分析师彭飞告诉记者,“这主要和地域国情有关系,荷兰地方小并且奶源多,奶源与消费地生产非常近,而在中国,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冷链运输并不发达,因此有非常广阔的常温奶市场。”外资其实也非常想参与国内的低温奶布局,但是低温牛奶对奶源要求较高,需要的运输半径较短,外资很难找到合适奶源。

  国内乳企布局海外饮洋奶

  “国内乳业几大巨头已经开始对进口液态奶进行反制。”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表示,境外进口的液态奶生产企业不仅通过中国国内的代理公司出口到中国,中国本土乳业巨头也加入市场大战。光明乳业在4月10日发布公告称,与澳大利亚Pactum Dairy Group(简约乳业)签订产品代加工协议,由该公司代加工UHT(超高温瞬时杀菌)牛奶。

  另外两大巨头蒙牛和伊利也是动作频频。蒙牛的第二大股东丹麦爱氏晨曦的液态奶已借助蒙牛渠道登陆北上广等城市的各大超市。伊利股份在去年年底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意大利最大乳品生产商斯嘉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斯嘉达公司将为伊利生产UHT乳制品。宋亮表示,“国内乳企与境外液态奶生产厂商合作可完善产品结构布局。”

 洋牛奶在中国的耕耘

消费者对国外奶源的热捧是一种商机,看到这个机会的不只是中国人。 

目前,德国的品利德亚牛奶、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旗下安佳纯牛奶在中国的销售日渐端倪。安佳牛奶对中国市场颇有洞察,在很多国外品牌商还固执地生产一升装牛奶时,安佳牛奶多开辟一个新的中文小包装,250毫升,主动迎合中国年轻消费者习惯。

    安佳第一步主打华东市场,成为品利德亚牛奶的直接竞争对手。“目前我们在卖场的经营时间长,业务谈判能力、服务能力比他们有一定优势。我们投入没有他们大,结果不比他们差。”比较起德亚和安佳,品利的高管段鹏对目前的状态比较满意,但是看谁能跑得更远,他心里没底。

    中国商机引来的巨头不仅仅来自澳洲,欧洲的品牌商也已杀入。丹麦爱氏晨曦凭着和蒙牛的股权合作,同样推出小包装常温奶。“就是(蒙牛)原班人马,经销商都一样。蒙牛在哪个渠道销售,爱氏晨曦的进口牛奶就会进入。”

 进口glc与国产glc区别 国产与进口,谁与争锋?
    据段鹏观察,爱氏晨曦先期进入市场,做法与安佳和品利都不一样,它不急于发力。段鹏比较羡慕爱氏晨曦的大资本运作,“他们迅速在全国布点,稳扎稳打,死守着价格,不会做大幅度的促销。”段鹏说。

段鹏知道,牛奶产品流向大卖场,一般有专门的比价系统与电商去比价。如果家乐福看到网上电商的销售价格很低,就会要求供应商降价。对实力较小的品利而言,不断地需要提醒自己抗拒降价冲动。

和蒙牛一样,伊利并没有满足于去年旗下金典牛奶市场占有率的大幅攀升,今年6月份将推出源自德国的进口牛奶。他们似乎想通了,与其等着进口牛奶打上门来,威胁到高端液态常温奶,不如趁着奶源不足主动出击。

    当下进口牛奶虽然量上还不能撼动特仑苏、金典的地位,但是进口牛奶毛利率高,如果占据了更高的品牌位置,将是对国产牛奶的严重威胁。过去两年里,一些企业找他咨询过进口牛奶事宜,“1号线的活动让他们下定决心进入。”

    这也许不是危言耸听。同样在今年6月,“美国DFA小包装奶将在1号店上线。”1号店黄志雄介绍,DFA的牛奶产量占美国两成,为与1号店合作专门设立了小包装奶生产线。无疑,进口牛奶的大好商机让很多人雄心勃勃,一场更高层次的进口牛奶大战已箭在弦上。

电商竞争加剧,进口奶影响力大增

    物流干线是沃尔玛搭建的连接不同仓储运营中心的通道。1号店的进口牛奶从上海进港、报关,然后通过物流干线运至北京、成都、西安等运营中心,然后再由这些地方向下一级销售区域覆盖。沃尔玛每天有货物在仓储中心之间调拔,往返车辆空车行驶是一种浪费,跟1号店合作,拼车、拼厢,可以提高双方的运营效率,除低成本。

    1号店还尽力加速通关,与合作方探讨优化步骤。优化后,从港口到清关时间由40天降到21天。现在,1号店上有29个国家,80多家品牌,300多个种类的牛奶在售。顶峰时期,全国网上每销售10盒进口牛奶,其中有4盒出自1号店。”

    值得国内乳企庆幸的是,尽管线上渠道热闹,但还不是绝对主流,目前只占进口牛奶三成销量。摆在眼前的是在一二线城市物流发达城市,电商已经站稳脚跟。随着电商的品牌拓展,未来电商更多的上升机会在三四线城市。

    今年3月底,在成都春季糖烟酒会上进口牛奶开始有了招商和展示,显然他们是为拓展三四线城市市场和渠道而来的。这同样是一项需要抢时间的任务。像京东、1号店这些电商,之前受困于物流,局限于一二线城市,但是,O2O的概念让他们看到朝三四线城市覆盖的可能。京东与太原的唐久便利进行合作,而1号店则选择了和山西的美特好联合,双方O2O圈地战在山西意外开打,争夺着对京、津、冀、内蒙古的覆盖优势。

    3月10日, 1号店进口牛奶推出促销广告,号召网友们3月18日在1号店上买走30个集装箱进口牛奶。换算下来,牛奶量够60万人每人喝上一升。如果这项活动在24小时内完成,将创造一个世界吉尼斯纪录。

    电商1号店的竞争对手我买网迅速展开狙击战,当天推出大力度促销反击:全部进口牛奶4.8折——比1号店的5折还要低一点。促销时间定在3月14日,赶在1号店定大促的3月18日之前4天进行。3月14日,我买网的牛奶促销正式开始。我买网上好沃德、爱氏晨曦牛奶销量大增,当日进口牛奶整体销售额在每天几十万元的基础上翻了7倍。

    与此同时,1号店员工正处在不确定性带来的煎熬中。“创造吉尼斯纪录”的广告已经在地铁、分众传媒、网络和自媒体上推出,一些人却开始担心促销失败。紧张气氛让1号店一些员工变得过于敏感,有人怀疑一些购买设置是否完美。1号店规定一次最少购买5箱奶,“这个数据是否太高了?换成每个人购买两箱奶是否更好?”1号店食品饮料事业部副总裁黄志雄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记者。

    从2014年春节起,1号店就为这次大促销而准备着。这是1号店今年一系列促销活动的第一炮。如果哑火,对于1号店全年拓展计划是个沉重打击。黄志雄对3月18日的销售情况比较乐观。凭着在1号店后勤和采购不同部门工作的经验,黄志雄预计促销活动3小时之内能顺利完成。不过,负责营销的搭档程峻怡更加乐观。程峻怡预计战斗能在1小时40分钟内结束。谁也说服不了谁的结果是两人开了个1000元的赌局。

    3月18日上午10点,1号店进口牛奶大促销正式开始,52分钟25秒后,全部30个集装箱进口牛奶被一抢而空,成为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1号店内部紧张气氛为胜利后高胀情绪代替。黄志雄输了赌局,却很开心,“我的一些朋友把车停在路边用手机开抢,有的还没有抢到。”

1号店把进口牛奶作为首战,源于其高渗透率——在1号店,每10名顾客中会有两个人选择购买进口牛奶。

    2010年,1号店开始把区别于鲜奶、可常温保存的进口牛奶从牛奶品类中单列出来。3年中,1号店销售额从8亿元跃升至115亿元,其中进口牛奶的增长快于其整体增长水平,绝对销量也在接近国内食品。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我买网。从2009年开始做进口牛奶,我买网的进口牛奶销量每年获得2至3倍的增长。进口牛奶占到我买网整个进口食品的三分之一。

专家看来,我买网和1号店销售成功并不稀奇,它们是这一轮进口牛奶消费热潮直接受益者。品利(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段鹏参与了3月份那一轮进口牛奶电商战,他认为进口牛奶的日渐红火,与“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消费者的信心一直没有完全恢复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初始外资乳品上升的趋势在液态奶上并不明显,但随着人民币相对美元逐步升值,进口牛奶价格一路下降,有时甚至比国产同类纯牛奶还便宜。国内外牛奶价格常常出现倒挂。2013年,以好沃德牌牛奶为例,一升奶售价只有9元,相当于回到2008年国产奶价格。而国产常温奶去年因为奶荒,涨价三次,与好沃德同档次的国产奶算下来一升要15元以上。2013年下半年出现的奶荒,也让进口牛奶获得爆发式增长。黄志雄估计,国产奶荒会延续两三年。

    价格、品质、供求关系再加上持续发酵的消费观念升级,使得进口牛奶迅速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新生意,从2012年开始,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等地的贸易公司一度引入上百种进口牛奶品牌。2014年2月,中国从德国进口了1.5万公斤牛奶,这一数字是2010年同期的10倍。在主要牛奶进口国的新西兰、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增长。

    但是,几百种品牌的进口牛奶一拥而入,也带来了过度竞争问题。“进口牛奶整体市场并不能快速消化。”而牛奶是有保质期的,最长只有12个月。而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是保质期超过6个月就不愿买。被逼无奈,贸易商竞相抛货,减少损失。

    在2013年下半年,进口牛奶商一片恐慌。段鹏测算,如果一升装牛奶卖不到10块钱,只赔不赚。但是,几百个品牌都在商场里做9.9元的促销活动。“甚至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只有7.9元”,冲着想捞一把的贸易商赔钱甩货,低价格让一些电商赚到了名气和流量,“最后得利的是电商平台。”段鹏分析。

    在我买网的“38226;14”活动中,段鹏开了一个品利专区,旗下德亚牛奶和啤酒购满99元,立返15元。相比之下,品利给予1号店的支持力度更大,参加了1号店全场满足一定消费额打5折的活动。作为交换,1号店将品利的品牌名称在首页露出。“1号店不会把首页的位置卖钱,而是需要底价或者免费的货换。”段鹏说。

    尽管参加了进口牛奶电商大战,段鹏却对这些平台保持着足够警惕。与品利专注于打造牛奶品牌不同,段鹏清晰地了解电商要的是“流量,流量,还是流量”。经过此轮洗牌,进口牛奶商由上千家迅速减少到百家。

    在2013年之前,品利是国内排名靠前的牛奶进口贸易商,代理德国好沃德品牌牛奶。现在,品利已经把好沃德代理权转给了我买网,转型做进口牛奶自主品牌运营商。具体做法是让好沃德代工生产德亚牛奶,然后运到中国来卖。这个转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与牛奶电商平台不无关系。

    选择转型后,段鹏不再把1号店和我买网当作重点线上渠道。他认为天猫旗舰店形式更加适合与消费者做深度沟通。虽然品利在天猫上要独白负担物流成本,但是天猫所提供的“数据魔方”很有用。在大多数商家卖一升的家庭装进口牛奶时,通过对消费者的观察,品利较早在国内推出200毫升一支的小包装进口牛奶,主要面向都市白领和学生。“这些人喝250毫升会剩下一些。”段鹏说。

电商的进击

    经过2013年残酷的市场淘汰,电商开始越过贸易商,直接从海外进货的情况增多。进口牛奶行业门槛大大抬高。

    1号店2013年决定从英国引入艾思达牌进口牛奶。在英国,艾思达超市为沃尔玛收购,艾思达牛奶是艾思达超市自有品牌。鉴于1号店和沃尔玛的战略合作关系,艾思达可算作1号店的自有品牌。

    与从贸易商手中拿货相比,做自有品牌采取直接采购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品质上也更有保证。当然,这种操作会占用更多资金,增加管理难度。“电商有钱就多做些直采,缺钱就做平台。”北京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机构董事长雷永军分析。

    我买网也在去年加大直接采购比例,通过两种形式来做。第一种,像1号店的艾思达一样,我买网从德国品牌商好沃德直接进货,通过船运到中国港口,再通过海关,进入国内。进关时,在外文包装上贴上一个有代码的中文白色标签。第二种,让国外牛奶工厂代工生产我买网命名的品牌牛奶,我买网委托德国厂家生产上质牌牛奶,包装中文印刷,奶源注明出自德国。

    电商追求趋于一致,通过供应链尽量降低成本,提升竞争优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要有充分的弹药,我们库里有货,所以可以直接应战。”我买网能在短短三天内组织起促销战,尚炎得益于供应链支持。

    京东看到我买网和1号店在进口牛奶上PK后,临时提出了一个低价牛奶促销活动。可是,“在市场上扫货却遇到困难,供应商供货跟不上。”尚炎透露。缺乏自有品牌,京东打了一场缺少“弹药”的促销战,所造声势与电商大鳄体形不相称。

    电商们近几年一直比拼着供应链实力,1号店走得更远。截至2011年3月,1号店的进口商品还放在食品分类底下,只是一个二级品类。1号店副总黄志雄回忆,当时1号店只有欧得堡和德运等几个线下比较熟悉的牛奶品牌。“一个月只能卖出一个货柜。”一个货柜平均算下来可装18000至20000盒一升装的牛奶,约相当于3月18日促销中两分钟的销量。这样小的量无从谈起供应链。

    情况很快有了变化,进口牛奶消费增长特别快,到2011年4月,1号店把进口食品由二级类目提升为一级类目,这主要就来自牛奶增速带动。

2012年10月,1号店和沃尔玛战略合作正式开始后,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把1号店原有的一套物流体系连接上沃尔玛的物流干线网。

国产进口,谁与争锋?

进口常温奶到底好不好卖,它和国产常温奶之间从价格、品种方面有何区别?带着这个疑问,本刊记者走访了一些大型超市。

    根据记者在几家超市现场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进口常温奶产品所占的份额其实并不多,只在一些像家乐福之类的大型综合超市有部分货。一些中型超市之前曾经有过进口常温奶,但经过两三个月的销售之后,最后还是下架了,主要原因是进口常温奶的价格比较高。据京客隆超市的一位销售人员介绍,他们以前曾进过一种国外常温奶,大概500毫升装的量,售价是29块多,比一些国产常温奶的价格高出两倍之多。而且进口常温奶保质期超长,有的可以达到一年之久,很多消费者质疑这个奶品的质量,购买也比较谨慎。即使有购买者,也都是一些出于好奇心想试试的消费者。相比较而言,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选择一些值得信赖的本地品牌。在一些小型超市,进口常温奶基本没有。

从价格方面来说,虽然说进口常温奶与国产常温奶相比,从质量上来说并无多大差别,但价格却贵了一两倍。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进口常温奶的营销噱头,他们想复制洋奶粉成功经验。进口常温奶价格偏高,但这个差距在逐步缩小,因为一些国外的品牌也在不断向中国的中低端市场渗透,以谋求更大空间的发展。从品类方面来看,目前在销售的进口常温奶都以全脂或者脱脂纯牛奶为主,其他的口味类别比较少的。而国内的品牌基本上根据大众消费的不同需求,推出多种品类的纯牛奶或者是酸奶,供消费者选择,灵活度比进口奶更大一些。

进口牛奶多出两套成本,所以价格适当贵一点是合理的。因为它多了一个运费,多了一个关税,这两种费用在总成本中,大概增加了5%左右,不会超过7%,所以这个费用也是有限的。但现在市面上在走洋奶粉路线,走高定价路线,把定价定的高高的,这跟洋奶粉的营销方式差不多,也是找中国代理,找代理人,找总经销,这样就涉及到渠道成本的问题。

从购买量上来看,国产常温奶仍然是主力。有数据显示,目前进口常温奶的数量在不断攀升,但反映在超市的购买力方面并不明显。根据超市销售人员介绍,在实际的购买当中,如果不是送礼或者年轻人图方便,很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保质期在2、4天的巴氏奶,因为这类牛奶添加剂较少,营养价值容易保存,更让消费者放心。http://www.aihuau.com/通常一家中型超市,巴氏奶250毫升装的,一天的出货量可以达到600袋,而常温奶的出货量很少,可以看出,大众消费者对于奶品质量和营养安全是非常重视的。

目前,液态奶主要分为高温杀菌常温奶和低温杀菌巴氏奶。乳业专家王怀宝表示,进口洋牛奶以高温杀菌常温奶为主有一定风险。进口高温杀菌常温奶保质期长达一年,而国产高温杀菌常温奶保质期仅为半年。“因为进口奶要进海关和长途运输,一般要两个星期左右甚至一个月才能到达中国市场。”他表示,“进口液态奶的品质并不一定比本土液态奶高。有些进口液态奶为了延长保质期,会增加高温杀菌的时间,导致牛奶营养价值降低。”

尽管进口常温奶来势汹汹,一年进口量20万吨,但相比国内近1000万吨的常温奶市场,仍然占比较小。但是我们不要小看这20万吨,如果每年都保持这样的一个速度,那么3年5年之后,它的膨胀速度会越来越快,很多国外的公司企业和外资都在打听了解中国的液态奶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状况。从这样的局势来看,应该说今年会有更多的国外洋牛奶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不过,这也足够引起专家的警惕,乳业专家杨真就认为,按照现有的势头下去,进口常温奶在不远的将来,很有可能又把国产厂商给PK掉了。

    与杨真忧心忡忡不同,乳业专家宋亮则认为,进口液态奶对国内乳业厂商的冲击并不大。他觉得,中国部分优质乳企事实上,做得已经不比国外乳企差了。如果要竞争,直接竞争就好了。宋亮说,进口奶的这种势头,我们是挡不住的。因为中国市场很大,中国需求的增量很快。所以说,光靠国内的乳品供应是不够的。对于国内品牌来说,不用担心进口奶对国内市场造成多大的冲击。另外一个,中国乳业与世界乳业的一种融合,一定是乳资源的自由调动,所以进口奶的增加,不会对未来中国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最终的结果我认为,国内的优质奶源,优质的资源禀赋,必然会从市场价值上表现出来。

很多业内人士担心,洋奶粉在中国市场尝到了甜头,进口常温奶、液态奶会不会对国内乳企造成大的冲击?对此,乳业专家冯启认为并无可能。

他列举了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大家喝奶的习惯不一样,因为奶是有保质期的,大家还是觉得短一点的保质期,牛奶的营养和质量更有保证,这对国内的奶企来说,是一个非常天时地利的事。第二,现在的奶制品虽然很多,但国内乳企的生产能力其实是很强的,国产奶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都在逐渐提高。第三,现在虽然进口产品比较多,但这种产品在国内认知度还非常低。进口奶要做大量的广告宣传,做大量营销推广,那它的成本就会非常高。但反过来说,进口奶市场的出现,对于国产奶制品质量的提高,营销渠道的提高,品牌价值的提高,都会有好处,这样才能使得中国的奶业有一个本质上的提高。

进口牛奶,虽然暂时难成燎原之势,但也不可忽略其星星之火,我们要做的不光是营销策略的应对,更多还得是自我实力和根基的夯实,自身强大了,才有机会抵御各种品牌的侵袭和竞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956.html

更多阅读

明年荧幕古装剧混战抢先看,明叔一出谁与争锋 赵明叔

之前爬了一个天涯的高楼,介绍了明年的n部靠谱或不靠谱的古装剧~正好我真爱说她剧荒,就挑了n多部我想看的,借了楼里的剧集介绍,加上我的一些个人观点,扔上来给大家看看~以下剧集,我都是把宣传片看了,做一个走马观花的印象点评。除了明叔的《楚

青儿广场舞到底谁的错 公司成与败,谁的错!

创业多年,如今因机缘巧合,最近曾参与了一家应该很有行业前途的公司的运营,这家公司前景从很有前途到很有问题,让自己很是苦恼,是我们大家无能还是老板无能?老板可能抱怨员工,员工可能抱怨老板与公司!那么成与败,谁的错呢?下面就自己经营公司

声明:《进口glc与国产glc区别 国产与进口,谁与争锋?》为网友劝君莫执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