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服装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西部大开发也为西南地区服装产业带来了生机。有关专家提出,要想做大做强西南服装业,必须解决好四个困扰产业发展的问题。同时,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西南地区市场展现的空间异常广阔。
我国服装产业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为西南地区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专家提出,要想做大做强西南服装业,必须破解产业链脱节、本地品牌缺乏、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低这四大困扰产业发展的“症结”。
有关专家认为,长期以来作为服装产业主要产地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客观上有扩大生产规模和拓展市场空间的要求;而有着劳动力、土地、原料等资源优势的重庆、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又非常适合服装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目前西南服装产业存在以下明显的不足。
一是服装产业链脱节导致生产加工成本高。重庆市意大利罗伯特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明说,目前整个西南地区尚无完备的面料、辅料、服饰配件产品供应,难以适应提高服装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要求,尤其是面料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南服装产业发展的“瓶颈”。以重庆为例,目前重庆服装重点企业生产所用面辅料,80%以上来自沿海地区或直接从国外进口。而一些知名品牌,比如白丽服饰公司使用的面料基本上全部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等地进口,其钮扣等服饰配件也多在沿海地区采购。
重庆苎麻年产量50万担,占全国总产量的1/5,年产蚕茧120万担,兔毛千吨以上,发展丝绸、苎麻服装加工具有资源优势。但由于近年来印染等行业的极度萎缩以及设备、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丝绸、苎麻的深加工产品比例很低。罗明扬认为,重庆的这种情况在西南地区具有相当普遍性,服装关联产业发展滞后,加重了西南服装业的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产业竞争力。
二是原创品牌影响力有限,导致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目前,川、渝、贵等西南省市区仅有地区性品牌,尚无知名品牌,并且形成规模效应的品牌产品少。据统计,2000年重庆全市服装品牌产品产值1.46亿元,品牌产值不到10%。产品以中低档为主,2001年20户重点服装企业生产的服装每件平均售价仅66元,在品牌形象、技术质量、设计款式、流行时尚等方面很难与东部沿海省份抗衡。而位于成都市青年路的九龙服装城容纳了1100多个品牌,日销售额达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本地品牌数所占比重不到20%,销售额比重则更低。
三是经济总量偏小导致行业发展后劲不足。就西部地区而言,西部12省市区占国土面积70%,人口占1/3,但服装自有产量只占全国产量的2.1%。以成都为例,成都的消费市场非常活跃,每年服装市场销售额不少于50亿元,但自有的服装年产值只有12亿元左右。就服装企业规模而言,目前全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平均销售额近2000万元,重庆仅为1049万元,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迄今为止,重庆还没有一家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服装企业。从总体上看,整个西南地区的服装行业尚处在小打小闹、散兵作战的状态。
四是观念陈旧落后导致企业整体素质较差。西南各省区不少政府部门将支柱产业定位于基础薄弱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劳动力密集,技术要求不高的服装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的重要作用却认识不足,服装产业发展难有政府资金、政策等大力支持。在这种思路下,西南服装产业多以民营为主,作坊式的生产经营较为普遍,不少企业满足于现状,没有做大做强的意识。因此,西南服装产业的崛起还有赖于政府意识的转变和大力引导、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