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占领金字塔尖需要几代人努力
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钱金波至今仍是历历在目。“我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不花钱是因为家里没有钱,所以我每天只能找红蜻蜓玩。”为了早日让家庭摆脱贫困,18岁的钱金波选择了离家打工、经商的道路。从24岁-32岁的8年时间里,钱金波在全国各地推销温州皮鞋。但由于当时温州皮鞋质量良莠不齐,有一次,当他去武汉经商时,忽然听说杭州武林门烧了温州鞋,感觉十分痛心,于是决心自己办厂,力争生产质量一流的皮鞋……
在中国制鞋圈里,钱金波无疑是另类人物,尽管旗下的企业产值20多亿,拥有2万多员工,但他举止儒雅,为人行事低调谦恭,更像个书生;在许多企业疯狂扩大产能的同时,钱金波却更注重销售渠道与终端。他认为,如果哪一天红蜻蜓和资本市场对接的话,最吸引投资者的可能是红蜻蜓陆续建立的4000多个销售终端;钱金波痴迷于鞋文化,不惜投入数千万元开办鞋文化博物馆;钱金波看好中国制鞋业的发展,但他认为,目前中国鞋业主攻的市场还是中等收入人群,要让中国鞋占领金字塔尖的高端市场,让鞋成为高端品,可能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红蜻蜓是我儿时的伙伴”
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红蜻蜓这个品牌时,钱金波表示,“红蜻蜓是我儿时的伙伴。”
“当我/穿着背带裤,系着红领巾的时候/拉着妈妈的手/望着蓝天、白云/告诉她/昨夜/我梦见一只红蜻蜓……”,这首颇为稚嫩的诗,是钱金波12岁时所作。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钱金波至今仍是历历在目。“我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不花钱是因为家里没有钱,所以我每天只能找红蜻蜓玩”。尽管身处温州,但改革开放初期,浙江永嘉楠溪江两岸多数人家还不富裕。和“红蜻蜓”相伴数年后,为了早日让家庭摆脱贫困,和当时不少年轻人一样,18岁的钱金波也选择了离家打工、经商的道路。
在外面的世界,钱金波懂得了闯天下的艰辛。最初,钱金波做的是手工艺,他做过木匠,当过漆匠,但手工活毕竟不是钱金波的志向所在,辛苦一年也只能赚两三千块钱。当他听说做生意能赚许多钱,哪怕出一次差也要带5000块钱时,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皮鞋商人的行列。从24岁-32岁的8年时间里,钱金波在全国各地推销温州皮鞋。但由于当时温州皮鞋质量良莠不齐,有一次,当他去武汉经商时,忽然听说杭州武林门烧了温州鞋,感觉十分痛心,于是决心自己办厂,力争生产质量一流的皮鞋。
1995年,钱金波回到了老家永嘉,带着8年来积累的500万元,决定为儿时的伙伴做一件事,“红蜻蜓”制鞋厂随之应运而生。但在当时,温州乃至全国的鞋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要在温州办鞋厂并不容易,一方面,温州制鞋企业已有4300余家,其中不乏康奈、吉尔达、奥康等佼佼者;另一方面,全国鞋企更多,像森达、富贵鸟等早已声名鹊起。选择这时进入,红蜻蜓的市场环境并不理想。然而仅仅过了十多年时间,红蜻蜓集团已发展成中国最大的鞋类企业之一,2006年,红蜻蜓集团拥有28000多员工,产值超过20亿元。
“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与众不同的东西是绝对打不过别人的。”钱金波心里十分明白这一点。为了在温州鞋企中站稳脚跟,钱金波决定以质量建设与品牌建设为中心。
1998年,钱金波开始推行“绿草地”专卖计划,这是一种低成本扩张的专卖连锁店模式。经过几年发展,红蜻蜓在专卖服务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文化营销与服务流程,包括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同时,在同行中还率先为顾客开通了800全国质量免费服务热线。
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在钱金波眼里也是重中之重,发掘鞋文化成为钱金波接下来开发市场的着眼点。“订1000万元合同还不如找到一双三寸金莲高兴。”这是钱金波经常说的一句话。平时只要碰上出差的机会,钱金波和其他几个副总就会四处寻找古鞋。在红蜻蜓集团还流行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到澳门出差,钱金波并不去赌场,而是到街上寻找古董鞋,终于,他找到了一双清代的长统钉靴,尽管对方开价5000元,他还是很开心地买了下来。
根据红蜻蜓集团提供的数据,目前,红蜻蜓的鞋文化博物馆已摆放了1000多件实物,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展出品中有中国最古老的鞋——舄,还有布鞋、草鞋、兽鞋、工艺鞋等。除此以外,墙壁上展示的鞋与民俗、鞋与文学等图示与实物相映成趣,诸如“张良跪履”、“谢公屐”这些掌故。据了解,为了建造这家博物馆,红蜻蜓集团已经投入了数千万元。除此之外,红蜻蜓集团还先后出版了《中国鞋履文化词典》、《东方之履丛书》等书籍,并发行了中国鞋文化个性邮票。
钱金波认为,品牌让企业提升了无形资产。他笑着说:“红蜻蜓这个名词很美,牌子打出去后,我们花的广告费比人家少,但美誉度和知名度可能比人家高”。在钱金波看来,一个企业的核心品牌往往体现了创始人的文化底蕴以及他的情感积累。“品牌要深入人心,要靠老板亲历亲为,朝思暮想,要有感情的投入,而不是直接为了获得利润。”
4000多个销售终端是最重要资源
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红蜻蜓集团的产值已达到20多亿元。在许多人眼里,20多亿元已是制鞋企业的天花板,很难再有质的飞跃。但钱金波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坚持认为,要打破这个天花板,模式创新必须提上日程。
多元化发展是钱金波的解决方案之一,钱金波表示:“除了皮鞋之外,我们将把红蜻蜓这个品牌推广到其他领域,比如童装、童鞋、女装等等”。但与此同时,钱金波也表示,红蜻蜓不一定会直接去生产童装、女装,可能是通过OEM的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张产能。
与多元化战略相对应的还有品牌集成店。集成概念店借鉴了国际上流行的大店运作模式。“集成店是红蜻蜓品牌旗下各类产品的集中展示,让消费者在店内挑选皮鞋的同时,还能很方便地购齐所需要的皮具、服装、饰品等,旨在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
除了多元化发展、推广集成概念店之外,钱金波还透露了未来的上市计划。“我们希望在两年之内和资本市场对接,目前我们已和4家中介机构签约,启动上市计划。”而对于融资的用途,钱金波则表示:“融资主要将用于渠道、销售终端建设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上。”他认为,现在红蜻蜓4000多个销售终端可能是最吸引投资者的,掌握了这些终端,加上红蜻蜓童装、女装、皮具等产品的开发,公司的发展前景将很不错。
中国制鞋业的未来任重而道远
“打造品牌并不意味着要大量投放广告或单纯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进入制鞋业十几年,钱金波也一直很注重产品的创新。就在一个多月前的2007年12月18日,钱金波被评选为“2007品牌中国年度人物”,他入选的关键词是“运动皮鞋科技蜻蜓”。钱金波希望通过运动皮鞋,打通运动、休闲与办公,让中国的办公室一族下班后不换鞋就可以运动、爬山。
而除了这个荣誉外,眼下的红蜻蜓早已成为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红蜻蜓产量已达到千万级别,目前已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一线城市也正在抓紧开拓。
但对于中国鞋什么时候才能占领世界高端市场的记者追问,钱金波的回答却显得颇为谨慎。“我们中国鞋的产量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但是,要让中国鞋成为世界人群所追捧的品牌,可能还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如果算上之前的几十年,中国鞋要站在世界制鞋业的金字塔尖,可能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回报社会,快乐自己
尽管从目前来看,红蜻蜓已经成为中国制鞋企业的巨头,但积累财富却不是钱金波的最终目的,“财富越多,责任也就越大”。他表示,除了合法经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依法纳税外,慈善事业也是企业回报社会的重要方式。事实上,早在1995年创业初期,“红蜻蜓”的慈善事业就已开始了。那时,钱金波还造不起厂房,企业靠租借500多平方米的厂房、40来个员工启动了第一笔订单。即使这样,钱金波当时还参加了县里“双百结对扶贫活动”,并且拿出3万元在永嘉县东炉村小学设立“红蜻蜓”基金,扶持家庭有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业,这在当年曾引起当地人的美谈。而今,当年不少受助的学生都已经上了大学。
在钱金波的带领下,红蜻蜓集团10年来向社会捐赠各种款项累计已达3400万元,在全国范围内共认养了1000个孩子。此外,集团还先后出资造了10所希望工程小学;出资1000万元成立基金参与浙江省共青团的“山海协作农村青年继续教育”活动,以及出资1000万元设立爱心基金,用于资助每年4000名贫困学生。
根据记者了解,钱金波曾先后四次走进“胡润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但对于这个榜单,钱金波并不是太在意。他告诉记者,“我并不在乎上不上榜,财富代表企业的能力,但更意味着企业和企业家的责任,而且慈善的心并不是只有企业家才有的,财富多就多捐一点,钱少就少捐一点,哪怕没钱,也可以出力,我觉得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关键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近年来,钱金波把慈善事业的主要方向集中在青少年教育上,对于这个方向选择,他有自己的理由。“我和许多浙商一样,小时候因为家境困难等各方面因素,读完中学后没读大学,就要养家,紧接着就是创业。尽管创业成功后已有条件接受很好的教育。但想到全国还有许多孩子因为贫困而无法接受教育,就会很心痛,所以将我们的部分财富回馈给社会,这是回报社会,快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