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市场能依旧保持健康向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市场拥有着强大的购买力。在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下,我国体育用品业过去几年在整体质量和形象上,都获得了积极的提升,一大批国内运动品牌借助奥运效应和体博会平台,快速发展,并逐步迈入国际市场。同时国内体育用品消费市场,正成为国内外品牌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在Nike、Adidas等国际一线品牌先期进入,并取得巨大成功后,众多国际二、三线品牌也将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中心,正在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据相关部门预计,在北京奥运会和全民健身热潮等因素刺激下,2008年中国体育用品消费规模超过了800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体育用品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逐渐向全球扩散,对我国体育用品业的不利影响正逐步显现。有信息表明,由于国外市场需求萎缩,我国广东、福建等地区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出口形势。根据广州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广东鞋类出口企业大幅减少,有出口实绩的企业由去年同期的5811家,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924家,其中珠三角鞋类出口企业降幅更为明显,由去年同期的5043家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617家,降幅达48.1%。,今年上半年广东出口鞋类产品16.3亿双,比去年同期下降15.8%。 而在体育用品集中的浙江,福建等地,体育用品企业同样面临出口萎缩的不利局势。 同时,我们看到,国家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和促进出口的利好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有效拉动国民消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低也给出口型企业带来了曙光。同时,专家也在强调:在出口遇到危机的同时,巨大的压力促使企业将出口产品从低价优势转为高科技含量、自主创新型产品。今明两年,技术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业产品还能维持较高的出口增长速度。

在机遇和挑战的双重背景下,2009(第24届)体博会无疑成为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焦点。有着15年历史的体博会,见证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演变。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体博会自身功能也几经调整,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体育用品业的风向标和品牌催化剂。 近日,2009年(第24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闭幕。体博会根据参展企业类别的行业特点以及观众参观需求重新科学地规划各个不同展区,调整区域重点设置,将大品牌企业设置到展区中心位置,形成核心区域辐射,实现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大品牌带动中小品牌。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体育用品专业展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是全球体育用品生产商和买家的一个重要的贸易和交流平台。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王钧所言,体博会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依托主办方强大的行业资源优势,将助力中国体育品牌持续发展,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振兴和市场的繁荣。 相信,2009年体博会在提高我国体育用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振兴民族品牌、引导健康消费、培育体育用品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以及推动我国体育用品业参与国际竞争上,将持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