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进出口产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压力巨大,而“青岛外贸鞋”却一枝独秀,不但保持了19.9%的出口增长,一批出口企业还纷纷增资,提高产能和产品的技术水平,寻找内销途径。成为外向型经济中的新亮点。记者了解到,一季度鞋类、农产品、服装、纺织品的出口增长,直接拉动青岛市出口增长3.5个百分点。今年,“外贸鞋”对青岛市出口增长的贡献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万人鞋厂”逆市增资
本月初,在青岛市投资的韩资企业青岛昌新鞋业有限公司和青岛世原鞋业有限公司同时申请增加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合计增加总投资3100万美元,累计投资总额已达到1.65亿美元。市外经贸局在两个小时内办理完毕全部审批手续。据了解,两家企业本次增资将用于更新设备,扩大产能,增资资金将于5月底前全部到位。
“鞋类产品出口位列青岛市出口产品第八位,在金融危机中仍然保持了难得的增长。”市外经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鞋类产品一直是青岛市重点出口产品之一,2008年青岛市鞋类产品出口9.96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6%,位列青岛市出口产品第八位。其中青岛昌新鞋业有限公司出口1.2亿美元,是青岛市第二大鞋类出口企业,青岛世原鞋业有限公司出口7268万美元,位列青岛市鞋类出口企业第四位。这两个企业的用工人数均超过了一万人。
今年一季度,世原鞋业出口2186万美元,同比增长35.5%,昌新鞋业出口2986万美元,同比增长11.7%,均高于全市鞋类产品同期出口增幅。
“耐克代工”谋国内市场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鞋类出口20强企业中,韩资企业占70%,其中泰光、昌新、三湖、世原、蜜友等出口前五强企业主要生产耐克系列运动鞋,出口市场主要是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受金融危机影响,耐克公司终止了与部分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这给岛城部分鞋类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式,在市外经贸局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昌新、世原等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寻找新的订单,出口额也逆势上涨。
“泰光、昌新、三湖、世原此前都是耐克的代工企业。”当地外经贸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说,耐克终止了与部分供应商合作关系,使得“幸存”下来的企业订单反而增多,生产继续扩大,反而成了好事,昌新就是这个类型。而世原属于被中止订单的企业,但该企业通过与国内运动品牌合作,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这些做法都值得鼓励。
132家外企今年增资
为提高产能和产品的技术水平,青岛市外商投资企业积极增资扩股,寻机遇谋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32家外资企业增资,增资额3.65亿美元,占当期合同外资的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