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输谁赢还真说不准。也很难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淘宝肯定不是贸然发难。
继淘宝80后小二大呼刘红亮司长“别吹黑哨”、淘宝接着发表正式声明向工商总局投诉刘司长后,今天又有天猫商家、微博认证为“淄博迅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博主发布“天猫商家致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公开信:死,也请让我们死个明白!”微博中称工商总局在没有告知、没有检验报告、没有复议流程的假货抽检报告,就突然宣布三家天猫店“突然死亡”。“工商总局网监司,请让我们死得明白。否则,我们将提起行政诉讼。”
很显然,淘宝PK工商总局,或者说死磕工商总局网监司刘红亮司长的事件却不仅没有停息的迹象,而且还在不断发酵。
谁的败笔?
事件发生后,舆论一片哗然。微信朋友圈更是瞬间被刷爆。很多人认为,这是阿里公关的一大败笔,阿里此举是在找死。原因有几点,比如挑战政府部门,比如淘宝本身假货不少,不仅不承认错误还敢挑衅,肯定是死路一条。
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持这一观点的人不要忘了,一个能喊出“如果国家有需要,随时可以把支付宝交给国家”的人,会幼稚到以一己之力挑衅一个时刻盯着自己的正部级监管部门吗?
这太不像是精明的马云的行事风格了。这也不是淘宝这么多年来的行事风格。莫非,淘宝是被逼到了走投无路,才热血上头,奋起一搏吗?
淘宝也还远没有走到这一步吧?
所以,难道淘宝这些年来的发展,是靠“冲动的惩罚”和“高管的傲慢”取得的?大家几时见过马云或淘宝仅为一怒而战的?
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除非一方主动偃旗息鼓,否则事情总得有个处理结果――要么是淘宝错了,接受处罚。要么是刘司长确实是选择性执法、情绪执法或者是违规执法,那也总得有一个处理。如果不了了之,则这样的口水仗,无论是对淘宝还是工商总局,才真正算是一大败笔。
另外,把这件事上升到政府与企业沟通的一种进步,也是一种神评论。这两者之间毛的关系都没有。事情发展到现在,如果大家还没有看明白,这根本不是一个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扯皮与纠纷,而是一个已经更偏向于“政治”的问题,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太懂中国市场的运作规则。
以淘宝区区一个企业的身板,若真是“高管傲慢”到了已经敢抄家伙与工商总局“火拼”,那还真是胆儿肥了。
谁的博弈?
事实上,从用一个80后小二的身份来叫板工商总局开始,淘宝的每一步都是经过精心准备(也可以说是精心策划)的,并非大家想象的是在找死。先是挑起舆论的关注――这对阿里公关系来讲简直是得心应手的一碟小菜;接着淘宝官微“冒死转发”,表明了淘宝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绝非小二一人在战斗。加上媒体的传播发酵,倒逼工商总局网监司表态。
果然,工商总局网监司没能按捺得住,马上抛出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淘宝就等着这一招呢,随即就发表声明,除了指出假货责任不全在己外,“我们愿意承担起打击假货的责任,我们绝不推卸这个责任,也不会互相指责”,“我们热切期盼监管部门入驻淘宝,并愿意全力配合”。
可以说是四平八稳,既承担责任,也明确了责任主体不在自身。
演变到此地步,谁还敢轻易去偏袒其中任何一方?甚至,也已经不能单凭淘宝平台上有假货就一板子拍死。因为,若论资源与人脉,双方还真有一拼的实力。
1月29日,另一个让人哗然的消息经媒体爆出: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司长刘红亮曾明确下达就阿里巴巴集团的年度处罚指标,要求各地工商人员执行。刘红亮称,对阿里一年要处罚“千八百次甚至几千次”,按每天交易额的百分之一下达行政处罚的指标,“对阿里系平台企业、商家会开出罚单,这是一种常态”。
把习大大的“常态”用在此处,果然是点睛之笔,刘红亮司长,想想也是醉了?
要知道,这是去年7月16日就阿里巴巴问题举行的行政指导座谈会上刘司长的发言,不但被录了音,6个月之后还被公之于众了。
大家看看,这算不算得上是一种另类的“围剿”?
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是,1月28上午,工商总局官网发布《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并对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相关工作要求。但28日晚间,这一《白皮书》已被工商总局悄悄撤下。29日,《白皮书》的链接(《白皮书》原始链接:http://www.saic.gov.cn/ywdt/gsyw/zjyw/xxb/201501/t20150128_151688.html)已经失效,无法打开。
接下来,就只能等着工商局总再出招了。
不过,或许,整个事件的戏剧性转折,也将由此开始。
所以,大家若把目光还死死盯在在淘宝卖假货是不是应该处罚上就太过于局限了。这确实是一场博弈,但绝非一家企业与政府部门就某一件事情上的争执与博弈这么简单了。我们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因为好戏还在后头。
如果你要问我,能不能再说的更直白点。很抱歉,我也只能说到这儿了,你懂的!你如果不懂,我也没有办法了。
谁的问题?
话再说回来,淘宝卖假货的确是事实,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正如淘宝的声明所言:假货不是淘宝生产的。这也是事实。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究竟是哪个环节应该负最主要的责任,这才是问题的重点,也是公众更应该关注的焦点。
那么问题来了,假货从哪产生?杜绝假货的第一责任人是谁?
这个其实不算是问题,假货产生的根本在于源头。那么源头该由谁来监管,显然,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药总局等监管部门难辞其咎。http://www.aihuau.com/一个庞大的由国家多个部委、省级多个部门、市级多个部门、县级多个部门、乡镇级多个部门层层组成的可以说是非常严密的监管体系,层层监管,遍布全国,天天在打击假冒、侵权和伪劣产品,但依然假货肆意横行,这样的事情,让零售终端或电商平台来全部担责,是不是有点儿太过了?
而监管部门只盯着流通渠道,却不去把控源头,将源头处理干净,虽然监管流通渠道也是必须,也是在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但这样的监管,究竟是值得称赞呢,还是值得称赞呢?
当然,这事儿也我们也不能深究。
“政府和企业不是对头,假货才是敌人。只有政企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净化市场,维护秩序。”什么叫水平?这就叫水平![email protected]@人民日报的微博说得好: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网购监测结果,淘宝先是叫屈,继而“叫板”。孰是孰非暂无定论,“口水战”折射社会进步:政府不再高高在上,企业不再唯唯诺诺。你要我合法经营,我要你依法管理。可以对话,莫忘初衷:政企不是对头,假货才是敌人,以良性互动净化市场环境,这才是消费者之福。
你看,各打50大板,谁也不得罪,谁也不维护,你们若还斗,我且走着瞧。对了,@人民日报在这条微博后还加了一句:晚安。晚安的意思你的明白?好吧,我再多一嘴:大家散了,洗洗睡吧,关你们球事,这根本不是你们能管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