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这扇门简谱 推开这扇门你能找到关于服装的一切



  5万余家商户,10万名服装纺织行业从业人员,年服装交易额占北京交易额的一半以上。作为我国重要的服装产业集聚地、北京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北京“城南计划”的战略高地,大红门服装服饰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锁定了建设“北京时装之都核心区”的战略目标。

  本期集聚区高管访谈,记者专访了大红门服装服饰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负责人于清。

  “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在这里能找到你所需的辅料、设备,只要你的设计很快会被生产出来,在销售方面就不用发愁了,只要有好的产品,全国各地的服装批发商会把你设计的服装销售出去。”

  文化创意产业的沃土

  作为大红门服装产业集聚区负责人,于清清楚地认识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使大红门崛起。

  “大红门有坚实的服装服饰产业基础和稳定的供需关系网,在全国已经形成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品牌,现在,我们缺乏创意、缺乏设计、缺乏高端要素。”

  自从去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后,于清相信,在大红门这片沃土上,文化创意产业大有可为。

  商报:大红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服装服饰产业已经占到北京的半壁江山,目前大红门服装服饰产业发展如何?

  于清: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因浙商集聚在大红门从事服装生意,大红门因制作、批发服装闻名。

  20多年的发展,大红门已经演变成为商贸城,产品质量和信誉不断提升,还贴上“华北地区最大纺织服装产品集散地”的标签,服装服饰产品依托华北,面向全国,辐射欧亚。

  现在,大红门地区汇集了大批江、浙、闽、粤和港澳服装巨贾的资金与货源,在南三环木樨园南至南四环路中轴路两侧,聚集着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天雅大厦、京温市场和福城大厦等39家大型服装、纺织品市场,5万余家商户在此经营,服装纺织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营业面积约100余万平方米,货物日平均吞吐量达1600吨,年交易额占全市同类商品交易额的一半以上,是北京服装特色商业圈和新兴商业中心。

  商报:作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大红门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有什么优势?

  于清:集聚区北与市中心商业区接壤,南邻大兴服装生产加工聚集区,既承接商业,又连接生产。同时,商贸区紧邻京津冀新交通枢纽——北京南站,这意味着大红门将成为京津冀都市圈战略直接受益区域。

  在服装服饰产业中,文化的元素很浓,尤其在设计环节。大红门作为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优势在于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在这里能找到你所需的辅料、设备,只要你的设计很快会被生产出来,在销售方面就不用发愁了,只要有好的产品,全国各地的服装批发商会把你设计的服装销售出去。

   品牌矩阵的崛起

  每天凌晨,当整个北京都在睡梦中的时候,大红门街道两侧已是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的地区了。

  从这里批发的服装服饰和各种面料、鞋帽被转运到北京各个城区、华北以及俄罗斯、韩国等近邻国家,最后销售到全世界。

  对于大红门在服装服饰产业方面的影响,于清非常有信心,因为他觉得大红门已经形成品牌矩阵。

  商报:现在,假冒伪劣产品已经逐渐淡出了大红门地区,大量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于此,对于发展服装服饰产业集聚区来说,会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推开这扇门简谱 推开这扇门你能找到关于服装的一切

  于清:以前大红门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现在我可以说,这样的产品寥寥无几。

  大红门服装服饰创意产业集聚区目前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在商业环境改善的同时,产品档次也随之提高,假冒伪劣产品渐渐淡出了大红门地区,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于此。

  大红门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有入驻企业1100家。其中有庄子制衣、鑫港制衣、方仕制衣、威铭制衣等研发机构和加工生产企业460家,北京鑫福海工贸集团等骨干企业310家。

  庄子制衣、鑫港制衣、方仕制衣、威铭制衣等30余家加工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出口创汇企业20家,从业人员4.5万多人,创新人才3800多人,实现营业收入60多亿元,上缴税金3.6亿多元,利润总额3亿多元。

  服装面料研发和服装、服饰创意设计企业的出现,使服装、服饰创意产业不断延伸,高端增值环节逐步显现。

   商报:服装服饰是生活必需品,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服装服饰的创意设计越来越被关注,大红门在吸纳这方面人才方面做了什么工作?

  于清:在大红门,武学凯、武学伟等10余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师都设有自己的工作室。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人才战略非常重要。我们正在全力打造的北京CBC(Clothing Business Centre服装服饰商业核心区)创意大厦,是大红门服装、服饰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座大厦建成后,将为北京CBC构筑综合性服务平台,是集设计、研发、文化创意、办公、展示、发布、交流、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大厦。在规划建筑面积 8.9万平方米的创意大厦内,我们将引进国际国内服装设计、研发机构、学院以及服装行业协会,调动各创意产业、机构、企业与创意人才的积极性,提高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整体推进大红门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大红门因文化创意产业变革

  在于清看来,从上世纪80年代的“浙江村”开始,大红门经历了大棚市场、厅内市场和楼宇市场三个发展阶段。

  去年,大红门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后,大红门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于清称这是大红门的文化创业阶段,也是建设北京时装之都核心区的阶段。

  商报:建设北京时装之都核心区一直是大红门的发展目标,你认为文化创意在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起到什么作用?

  于清:大红门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北京时装之都的核心区,而大红门建设服装服饰创意产业集聚区能弥补功能缺陷、实现产业升级,抢占竞争高地。

  据我了解,在目前世界上一流的商业街区中,如伦敦的卡纳比街和牛津街、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米兰的蒙特拿破仑大街等,它们的形成有赖于6个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丰富的历史,独特的建筑和商业格局、多元化的商业功能、知名的骨干商户、便捷的公共设施和富有活力的环境、牢固的政企合作关系。

  大红门尽管离世界一流商业街区还有很大一段差距,但这6个关键因素对大红门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大红门服装服饰创意产业区在时装之都建设中需要注入新的商业活力,形成新的商业增长极。产业区所具有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文环境优势和时装之都建设的氛围,使大红门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众多投资者纷纷看好和“扎堆”大红门,也已充分表明产业区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商报:通过发展服装服饰创意产业集聚区来建设北京时装之都核心区,这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有什么对策?

  于清:我们南苑乡、丰台区一直在积极规划,寻求发展对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整体规划,来提升大红门服装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整体规划水平。

  我们一直围绕大红门服装产业链的升级,在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供给质量上下功夫,推动大红门地区由服装服饰和纺织品批发集散地发展成为北京时装之都核心区。

  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流行色协会已经和大红门签约,他们的入驻将引入服装产业的高端资源,吸引高端品牌入驻。我们还建立服装生产、研发、展示、交易和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我认为,大红门目前正处于历史转折阶段,也到了关键的项目建设期、产业延伸期、功能完善期、品牌拓展期和形象改善期。大红门服装服饰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目标是从服装项目销售向发展综合服务项目转变,推动产业的延伸从发展低端向发展高端转变。

   商报:基础设施、区域环境一直是困扰大红门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什么时候能得到解决?

  于清:发展规划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和区域环境问题一直是影响大红门发展的主要问题。

  大红门在发展中,存在先发生后整顿、先发展后规划、边发展边规划的问题。另外大红门是在郊区农田的基础上建设市场,在城乡接合部的基础上建设城市,在修修补补的过程中建设基础设施。

  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已经正式开始了《大红门服装服饰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大红门服装商贸商务区发展规划》的编制,规划的编制实施将明确大红门未来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国际时尚中心的概念设计。

  我们正在加快集聚区内各类项目的进程,包括大红门服装文化园、金融大厦等重点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实现大红门地区由服装批发市场聚集向高档时装商场、国际会展中心、5A级商务办公楼汇集的转变。

  另外,大红门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工程也被列入日程,该工程完工后,大红门地区将“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8177.html

更多阅读

你一切的困惑烦恼,都能从这62句话中找到答案! 困惑与烦恼

你一切的困惑烦恼,都能从这62句话中找到答案!当你对未来迷茫的时候,但你有困惑烦恼的时候,请打开这个锦囊引导语:人生途中,有些是无法逃避的,比如命运;有些是无法更改的,比如情缘;有些是难以磨灭的,比如记忆;有些是难以搁置的,比如爱恋,与其被动地

声明:《推开这扇门简谱 推开这扇门你能找到关于服装的一切》为网友狂人日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