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似乎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品牌的方式分为三种,一种是瞄准类似Christian Lacroix这样的设计师品牌,一种是收购在中国销售已久的皮尔8226;卡丹之类,一种是例如温州民企组团赴意大利购买品牌。首先笔者认为像Christian Lacroix这种品牌,不是特别“落难”的时候,是不会到别人手里的。 拜龙 在国际上收购品牌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是欧洲的奢侈品集团,像LVMH集团、历峰集团、PPR集团,这三个集团已经拥有很多的奢侈品品牌在手里;第二是美国的一些实力雄厚的品牌,像IZOD;第三是日本的伊势丹、伊都锦;第四才到中国。这是国外品牌选择被收购的一个基本顺序,如果中国真可以把ChristianLacroix收购过来,那是非常好的事情。但中国目前收购的很多品牌综合实力都比较弱,在国外多是三四线的品牌。 收购品牌的目的要明确 那么,面对欧洲品牌纷纷倒闭,中国企业前往收购的时机是否成熟?笔者认为应当从三方面看。首先,真正的国际大牌不会给我们,阿玛尼这样的品牌是绝对不会被别人收购走的,这是对中国服装未来发展的一个挑战。其次,上海中服收购皮尔8226;卡丹不算什么大事,皮尔8226;卡丹的品牌价值和附加值已走向衰弱。最后,温州和泉州民企去收购国外品牌,他们收购的多是国外三四线的小牌子,有的甚至在国外都无法销售。 面对以上三方面,我们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去国外收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获得欧洲国际品牌的知名度和文化背景;获得欧洲的国外品牌的研发团队支持;获得国外的市场渠道和网络。 从温州企业收购国外品牌的行为中,笔者建议企业冷静思考,从以上三个角度来综合分析。首先要了解被收购品牌的知名度,很多品牌连笔者这种专业的服装人士都不了解,更何况普通老百姓。其次,关于国外研发团队的支持,有些品牌在国外都已经倒闭了,店都没有了,还怎么提供支持呢?再次,关于国外销售网络,如果店都完结了,哪还有什么网络?所以很多企业往往是收购目的没有确定,但是收购行为却超前施行,这种收购必然是不会成功的。 不同品牌收购价值不同 我们再看上海中服对皮尔8226;卡丹的收购,目的是什么?品牌知名度还是品牌背景?知名度是品牌附加值的最佳体现,皮尔8226;卡丹的附加值在中国已是一落千丈。最近又传出皮尔8226;卡丹与温州某企业签订了商标转让协议,这种一女二嫁的行为,必然导致本已不多的品牌附加值再次降低,那么收购还有什么意义呢?再来看国外支持方面,皮尔8226;卡丹若是去世后就没什么支持可言了,更何况在法国也没什么团队,皮尔8226;卡丹在中国一直是授权的概念。最后看欧洲销售网络,该品牌在欧洲基本没有店铺,也就没有庞大有效的销售网络,但是中服收购皮尔8226;卡丹还好些,毕竟在中国还有20多个一级代理商,也是团队的延续。上海中服接手后的支持和改革力度还有待观瞻,付出大笔资金收购的品牌,其价值是否能够像我们希望的那样长远,我们拭目以待。 再来说ChristianLacroix。它是国际知名时尚品牌,只要稍微懂点时尚,接触服装行业的人都知道这个品牌,它有很广泛的知名度。再看国外支持,ChristianLacroix创立的品牌是不会被放任不管的,在欧洲一定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完全可以获得有效支持。最后看国外的网络,ChristianLacroix在拉斐尔等很多地方都有专营店铺和自己的销售网络,但是最关键的是ChristianLacroix是否会同意让我们收购。
![拜龙:海外“抄底”,是时候了吗?(图)](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562451892789.jpeg)
成功收购不只靠资金 前面笔者提到了收购品牌的四个梯队排序,都说中国人手里钱多,但是中国企业出的价格就真的可以比其他国家企业高很多很多吗?如果还抱着收购品牌有钱就行的想法,那就太愚昧了。 收购品牌的硬性条件是资金,没有资金什么都不用谈,但这只是第一个条件。收购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团队,对于品牌创造人、品牌继承人,他们看中的是你的团队是否有能力把控品牌风格和个性,保证品牌的长久发展。 笔者的一个朋友组织了一个意大利品牌咨询团,弄了很多意大利品牌,没有知名品牌的价值、团队支持、销售网络,有的甚至连在中国使用的权利都没有,只是在意大利可以使用,不知道他是真的收购还是买的产品或是代理。 中国人扬自己的国威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要过分,还是要认识到自己的差距。现在去国外抄底,抄来的都是20人以下的小作坊、小企业,甚至有些连20人都不存在。意大利在年初倒闭了30万家小企业,其中80%都是在20人以下规模的,所以说去抄底,还不是时机。 “出海”前准备要做足 中国企业去国外发展,首先要做好国内市场,自己家还没做牢靠,就去国外发展,为时尚早。那么去国外,是真正开店还是新闻爆料炒作?我们要理性的、客观的、认真的、现实的看问题。 国外市场很大,这里面牵扯到产品风格问题、板型问题、物流问题、店铺管理问题,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客观事实。到欧洲去开店的话可以分这几个步骤:首先,要符合地方的法律法规,要进行当地的营运公司的注册以及品牌的注册。第二,有必要在国内准备好可以在国外适销对路的产品风格和定位,还有具体的陈列风格、店铺形象。第三是选址,法国的租金基本占零售额的15%,相对比较合理,而且是使用面积。第四是装修和人员管理,欧洲的装修是很贵的,道具最好是国内做好了运过去。 笔者建议中国企业在去国外开发市场前,一定要找到专业公司进行咨询,联合操作,这样可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比如我们的法国五联合时装品牌规划机构就可以帮助企业在法国注册公司、注册品牌;协助企业进行品牌定位、产品开发;同时,选择合理的店铺位置,以及在当地进行协调。 提出: 我们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去国外收购的目的:获得欧洲国际品牌的知名度和文化背景;获得欧洲的国外品牌的研发团队支持;获得国外的市场渠道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