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服装企业开始出现民一种分化。不少服装企业开始自觉地给自己定位,有的专注于品牌,有的则转向加工,更有少数企业努力地使品牌向“生活方式型品牌”转化。这种定位的过程,实际上是服装市场细分化程度加剧的客观反映。服装企业究竟该如何定位?它在增强企业方面能增添多大的砝码呢?很多服装老板对此深表关注,因为这体现的是服装企业发展的略观。为此,本报《产经?新闻》周刊 的记者,特地约请了长期致力于为服装企业战略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D?D上海嘉茗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欧利民,就“服装企业该如何定位?”这个热闹话题,与他展开了探讨。 现阶段服装企业可以做三类定位选择 记者:为什么“定位”问题在业内这么受人关注。我想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现在服装老板们普遍感到市场越来越难做了,靠老办法不灵了,必须要有新思维。 欧利民:的确是这样。服装从业者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环境,众多的竞争者必须不断竞争,才能获取有限的资源,包括消费者、高素质的员工、资金、经销商、地段理想的商铺和好的广告载体等。 同时,消费环境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消费者面临着信息的过度化和在大量的可选品牌面前如何做出合理选择的困境。消费者的对付办法一是排斥信息,二是自动将信息简化归类。根据哈佛大学乔治?米勒教授的发现,这个排序阶梯上的选择,不会超过七个。通常你在购买某类产品时,你不会记住七个以上的品牌,也就是你的单子有限,写不下超出七个的品牌。而中国城市的情况也是如此。北京的消费者可以在没有提示和帮助的情况下说出5个品牌。在比较新潮的广州,消费者可以说出9个品牌。有专家分析,其实七个品牌的存在,还只是市场的初始阶段,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稳定,人们往往只记住两个品牌,在其中选择其一就够了。 记者:很能说明问题的是,据说著名品牌专家特劳特写的《定位》一书在服装老板中很热销。
![服装市场定位 服装企业该如何定位(一)](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553183610767.jpeg)
欧利民:特劳特提出了定位的理论,就是让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在消费者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这样,当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定位品牌作为首选,也就说这个品牌占据了这个定位。品牌必须准确定位,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而营销必须将品牌的所有资源紧紧围绕着其定位,强化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阶梯中的有利位置。 记者:那么据您的分析,现在的服装企业的定位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欧利民:希望以超常规发展的服装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非常重要的是重新审视自己品牌现有的定位,有必要时必须做出及时的调整。我认为服装企业可以做三类定位选择:LOEM品牌,即定位于为别的品牌作加工;2.产品导向的品牌,即专注于某类服装产品,努力使品牌形成消费者心智中在同类产品的有利位置;3.生活方式导向的品牌,即专注于某类生活方式的服装和服饰,通过情感的诉求,来实现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在同类生活方式服饰产品中的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