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行:在困难时期锲而不舍



初春时节,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上海浦东安静的商城路,一栋高楼里面。坐在自己宽大的办公室里,刘永行带着谦和的笑容,眼睛里透着温暖的光芒,平静而睿智地跟记者畅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刘永行:在困难时期锲而不舍
  这位拥有20多亿美元的大富豪,还是那身似乎不变的打扮,宽松的浅色纯棉休闲裤,格子衬衣,外套休闲西装。

      喜欢从小事做起

      刘永行当是中国传统版本不折不扣的创业英雄。围绕“创业”这个话题,记者和刘永行开始了面对面的交流。

      他的创业经历,跟我们身边每一个苦苦挣扎的创业者何其相似:

      32岁那年,刘永行还在读书。春节要来了,家里只有两元多钱。可4岁的儿子说:“爸爸、妈妈,我要吃肉。”

      刘永行夫妇觉得对不起孩子,就用这两元多钱到市场上买了一只大鹅,因为鹅比较便宜。但后来,这只鹅丢了,儿子还吵着要吃肉。

      这个时候,刘永行想,能不能凭自己的能力创造一点财富?于是,他用了10天时间,去搞无线电修理。结果还好,挣了300多元钱,总算把后来的半学期度过了。

      有人当面拿出一张他尝猪饲料的照片,问为什么?刘永行回答,这是一种职业习惯。“既然我们要对产品负责,就要了解产品。所以有了新原料,我都要亲自尝一尝,看看是什么口味”。

      和那些动辄拿着洋洋洒洒创业计划书的人不同,这位从四川川中小县城走出来的中国首富喜欢从小事做起。

      “刚创业时,我4点钟就起床,打扫卫生,蹲在地上,观察小鸡,做记录。常常一蹲就是两个小时,呆在棚子前一动也不动。”他说,自己特别喜欢通过一件小事来观察一个人,因为他认为,只有那些从小事做起、不断通过实践锻炼能力者才有可能成功。

      刘永行开始爱好无线电时,还是个初中生,后来下乡,就自学无线电维修。“当时,无线电维修我做得很好,很认真。这对我后来经商很有帮助。因为修理无线电需要逻辑判断,不断找出机器的毛病,然后改正它,这一点跟办企业相同”。

      此外,创业者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遇到挫折也不轻易退却。他认为,那些不敢打破坛坛罐罐、留恋于既定生活轨道的人,就不要去创业。

      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对于今天的创业者来说,能够拥有创业的“第一桶金”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因为这意味着创业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一个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但现在拥有100多个企业的刘永行刚刚开始创业时,并没有“第一桶金”。

      “当时,为了办企业,我们四兄弟卖掉了手表、自行车和自己装的电视机,凑了1000元钱,然后在发展中不断滚动起来。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把1000元变成了3000元,又花了一年时间,把3000元变成了1万元。到了第七年,1000元钱已经变成了1000万元,那是1989年。”

      回忆起往事,刘永行很有感触:“记得刚刚开始,1000元变成了500元,但我们并不是很着急,反而认为这500元损失得值,因为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增长了。”

      他当时有个笔记本,是创业时的原始记录,里面记载了创业时的每笔收益,都是几角钱,最多的也只有几元钱。

      他甚至认为,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这样的原始资本积累很重要。如果“第一桶金”来得太容易了,反而容易失败。因为来得容易,用起来不心疼,就不会认真用好每一个铜板。为什么现在网站基本上不行了,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风险资金来得太容易了,所以大家就拼命去烧钱。

      刘永行说:“今天的创业者,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学会把远大的目标分解、简化成具体的一件件事情。因为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地去克服,比一下子面对一大堆困难要好得多。”对那些急于创业的人,刘永行忠告:“在创业准备还不充分的时候,可以先把创业冲动埋在心中,积累能量,等待机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能不断给你提供新的机会。”

      刘永行举自己的例子:“刚开始,其实我们并不想养鹌鹑。我们准备创办电子工厂,结果失败了,因为当时不能注册。后来,我们一直把创业冲动埋在心里。到了1982年,中央号召农村发展专业户,我们四兄弟觉得机会来了。所以,大学毕业以后,都放弃了公职,跑到农村去创业。当时,大家很瞧不起农村,但是我们想,越是人们不注意、瞧不起的地方,就越有机会。”

      他说,当初创业,最大的困难是社会不理解,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很大,但社会留给创业者的竞争空间也很大。一旦创业,那些有学识有眼光的人就很容易成功。现在,成功的几率要小,即使最优秀的人才,成功的可能性也只有百分之一,而失败的可能性会更大。

      每个人都想花费少一点,而得到多一点。这是一种大众的世俗文化。

      但是,在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一直是这种文化的最大抗争者。“我们非常尊重这种文化的存在。正因为有了这种文化的存在,企业发展也就找到了原动力。但有一点必须引起警惕,创业者办企业时,一定要超越这种文化。不要老想着怎么去赚钱,而是考虑如何去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

      “追求盈利,是每一个创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但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挣钱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决定能不能挣钱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客户。你给客户提供了超值服务,提供了价值,你也就挣到钱了。”他说。

      1995年,刘氏家族的希望集团进行产权划分。刘永行和其四弟刘永好将各地的27家饲料企业一分为二。刘永行得华东、华北片区,刘永好得到华西、华南片区。根据协议,在10年内,东方希望不能越过长江向南扩张。现在,刘永行拥有八十余家饲料企业,包括海外的6家饲料企业。拥有北方片区10%左右的饲料市场占有率。

      四年后,刘永行将其东方希望总部从成都迁到上海浦东。但刘永行始终未脱草根本色,据说他曾经去家乐福买廉价衬衫,不戴手表,甚至他在总部发号施令的办公室也只有十几平方米之小。“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小心戒备。”即便在向第二主业摸索前进的时候,刘永行也一再强调它与饲料业的相关性,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刘永行认为“东方希望集团公司为什么能挣钱?因为我们帮助千千万万的农民赚到钱,所以我们才能赚钱。所以,我一直在企业内部树立一种这样的文化,一定要把自己赚钱建立在别人能赚钱的基础上,这也是希望集团从川中一个小城慢慢发展到全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基石。”

      不想不上市

      东方希望的经砟羁此票J兀缌跤佬兴裕拔业慕ㄉ杷俣瓤煲槐叮蹲史延檬∫话耄式鹄眯示褪潜鹑说乃谋叮蚕嗟庇谌诹?5%的资金。”这种观念往往被一门心思寻求融资扩张的企业所忽视。

      上市就是融资,融资就是筹集更多的钱。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上市,在以前我们做饲料的时候,很快能收回投资,没有任何资金压力,自然没必要上市。既然不需要那么多钱,钱来了反而用不好,过于宽松的资金容易让人头脑膨胀。我们希望用钱最好紧一点,这也符合我们“既快、又好、还省”的投资理念。因为钱紧一点,我们就会认真思考,如何花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从而让资产最大幅度地增值。

      现在我们拓展到重工业,也暂时没有准备上市。因为重工业投入大、跨度大、风险大,尽管我们作了很充分的准备,也不想用股民的钱去冒风险,甚至不想用银行的钱去冒险。有的人去“圈”银行的钱,贷款投资,投资又失利,给银行和国家造成损失,我们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我们这二十多年来与银行的交往中,一直很守信用,没有一笔钱是延期的。我们承诺了的事情,就一定设法办到。

      我们开始尽可能准备充分,用自己的资金去做。我们从1996年开始考察重工业,作了深入细致地调查,6年之后才正式介入,也全部是自有资金。6年的准备工作,看似很“保守”,但这种“保守”帮助了我们,使我们心里很踏实。我们宁愿自己发展得慢一点。企业发展,如果不出错,每年都进步的话,慢的结果就是快。

      现在我们的流动资金周转很快。以饲料业为例,以前流动资金周转需要两三个月,实行精益管理之后,十天就能周转一次。这其中当然也要拜诚信经营所赐。很多人以为蒙一点、一点就能占便宜,却不了解一点,诚信粳营往往能得到客户的超值回报。

      当然,并不排除将来东方希望有上市的可能。比如,我们的产业已经完全发展成熟,只是需要复制式建设的时候,风险已经苄。馐蔽颐巧鲜校蛘卟糠忠滴窠猩鲜腥谧剩龈蟮氖虑椋庖磺卸家称渥匀弧?/P>

      就目前而言,我们“既好、又快、还省”的投资理念,已经嗟庇谌谧柿恕N颐恰翱臁钡谋妒艘浴笆 钡谋妒拖嗟庇谌谧实谋妒1热缢担业慕ㄉ杷俣瓤煲槐叮蹲史延檬∫话耄式鸬睦眯示褪潜鹑说乃谋叮蚕嗟庇谌诹?5%的资金。这是自己给自己融资,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融资,这个观念很重要,也很安全。

      公司如果上市,就需要与股民共同承担风险和分配利润,就必须把风险明明白白地告诉股民,让社会共同来承担风险,成为利益共同体。此外,还要对社会透明,让股民充分了解企业,加强社会监督,也顺带改进管理机制。

      产业扩张

      饲料业一直是刘永行的立家之本,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个产业上的规模扩张。

      两年前,东方希望和新希望的十年之约到期,双方开始进入对方领地。刘永行投资1亿元在四川成都新都建设的饲料厂正式开业。这个工厂的产能几近全川饲料总产量的15%。未来东方希望的饲料厂建设将以长江以南为主,计划投资发展50家饲料厂,其中四川建厂为5到8家。

      与其四弟刘永好一样,东方希望的海外投资也从2001年开始起步。刘永行很快就在海外拥有了6家饲料公司:越南5家,每家投资均为300万美元左右;新加坡1家,投资总额980万美元。目前海外总投资2500万美元左右。东方希望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计划在东南亚地区投资50家饲料厂。

      刘氏兄弟的海外扩张跟国内饲料业逐渐衰落的背景有关。自1990年代以来,整个中国饲料行业面临过度竞争的局面,上万家饲料企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国内饲料厂的平均利润率在1%到3%。东方希望的利润率也不例外,十几年来呈边际递减:起初高达

      30%,1995年为20%,1998年跌至8%,最低点的时候跌落至5%。

      刘永行的解释是,整个行业的门槛过低,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但是刘永行对2007年的东方希望饲料销售依旧满意:“预计全年销售增长率达到40%左右。”通过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东方希望的利润率也可提高到5%~8%。

      自2001年以来,整个希望集团就将研发重点转向高端饲料——由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按不同配方组成的预混合饲料,和国内三百多家外资饲料企业争夺饲料市场1%的高端市场。同时,东方希望集团在1996年就开始研发饲料中技术含量很高的赖氨酸,并掌握了生产技术,在包头建立了工业化生产的大型工厂。

      其实刘永行早自1996年就看到了饲料业的不利前景。他一直在寻找与其相关的第二主业。这其中也不乏多元化的投资,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上海光明乳业等处皆有股份,但是一概笼而统之地归在东方新希望的“投资板块”中。在刘永行的产业划分中,东方新希望的产业为三块:饲料行业、第二产业、投资板块。

      刘永行认为,第二产业必须与第一产业饲料业相互呼应,形成产业集群。在这一点上,台湾商人王永庆是最好的榜样。

      他在去山西一家铝厂的考察过程中获得了灵感。起初,他是听说用便宜的晋煤发电搞电解铝,成本很低。但当他看到那火力发电的白色蒸汽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利用投资地的能源发电生产电解铝,而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可以生产饲料中重要的添加剂赖氨酸,而赖氨酸生产的废料又可以生产饲料和复合肥料,从而形成“铝电复合—电热联产—赖氨酸—饲料”产业链,而这样的生产方式恰好就是当今提倡的循环经济。

      2002年,刘永行开始进入铝电业,现在拥有3家铝电企业,包括一家氧化铝企业。其中作为标杆工程的东方希望包头稀土铝业有限公司,总投资将达百亿,2003年一期工程投产。

      稳扎稳打

      与其四弟刘永好相比,刘永行的投资领域要小得多。前者在金融、房地产、饲料业的上下游都颇有建树。他甚至进入饲料行业的下游养猪产业。2008年北京奥运会冷鲜猪肉及猪肉制品独家供应商北京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新希望就占有其60%的股权。

      事实上,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众多的企业。企业家们一方面对国际竞争力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专业化”的劝告频频点头,但另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失败案例不胜枚举。

      但刘永行却始终信奉稳健的投资策略。在房地产火爆的时候,有人建议他投资房地产,但他拒绝这样做。他的解释是:房地产挣钱太容易,不具有挑战性。在一本介绍刘氏兄弟发家史的《希望之路》的书中说,在1995年,东方希望也曾有过房地产投资,但是却陷入了一个投资陷阱。由此刘永行意识到自己的弱项是不擅长与官场打交道,在当时土地信息不透明的背景下,做房地产很多交易不透明,太危险,不适合自己做。

      而在资本市场上,1999年股市红火的时候,东方希望也曾用闲置资金进入一级市场打新股,但是刘永行一直不同意进入二级市场。他曾对媒体说:“如果我从二级市场上得到几十个亿,我会很害怕。”

      他甚至拒绝上市。东方希望为什么不上市,基本上每个采访过刘永行的记者都会提出这个问题。刘永行解释说,之前做饲料业的时候,因为不缺钱,所以无需融资。“过于宽松的资金容易让人的头脑膨胀,我们希望用钱最好紧一点。”他说。

      现在进入重工业,铝电行业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毫无疑问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刘永行的解释是:“因为重工业投入大,跨度大,风险大,尽管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我们不想用股民的钱去冒风险,甚至不想用银行的钱去冒险。”

      事实上的确如此,从1996年开始,刘永行就开始为当时还不明确的第二主业积累资金。到开始投资铝电行业的时候,6年时间,他积累了几十亿的资金,在前期的铝电行业投资中,东方希望用的基本都是自有资金。

      刘永行还将自己推崇的丰田管理经验运用到企业管理中,饲料行业建设一个新工厂的标准时间是一年左右,而东方希望的标准时间是3个月。“节下了九个月的时间,这九个月的折旧费、财务费、工资等都省了下来。这样我们就缩短了亏损的时间,加速了现金流的速度,”他说,“实际上也是变相融资。”投资节省一半,也相当于融资50%。

      在包头铝电项目第一期工程建设的时候,东方希望用了一年时间,投入25亿,建成25万吨原铝生产规模并投产,投资和建设周期都是国际通行标准的三分之一。

      但是恰恰是稳健的投资策略在关键时刻救了东方希望。在2004年东方希望铝电产业刚投产之日,恰好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之时,正因为投资用的全是自己的资金,东方希望才避免了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我们看似很‘保守’,但这种‘保守’帮助了我们。”刘永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但在一些观察者看来,刘永行大举进入重工业其实异常激进。因为进入一个既需要高投入又受政策制约和存在垄断者的行业,意味着未来有不可预知的风险。

      但刘永行认为,现在做企业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通过大产业,才能把我们的潜能极大地发挥出来。”他说,“帮助团队成长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

      他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企业为中心,一直处于拼命状态。在创业初期,为了卖掉鸡苗,刘永行曾经沿街叫卖,使得整个家族渡过难关,但是自己幼时受伤的右腿因为使用过度失去根治的可能,甚至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幻听,耳朵里总是一片叽叽喳喳的小鸡叫声。

      这位亿万富翁对企业的迷恋曾经一度让妻子十分不满,在《我与永行》日记集中,这位妻子抱怨说,“我听到工厂产品供不应求就异常难受,巴不得产品卖不出去,我不希望丈夫这样拼命干事业。”但是后来她的思想又有了转变,在另一篇文中,她说:“真正追求事业的丈夫是值得妻子尊重的。”

      每天都坚持学习

      东方希望集团从四川迁出以后,其总部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地藏在商城路一栋不怎么有名的大厦里面。与浦东的高级写字楼相比,这里的设施显得有些简陋。

      给记者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的办公室到处都是书。刘永行说:“我现在花时间最多的事情是学习。”

      现在,刘永行的东方希望集团拥有100多家企业,他本人也是民生银行最大的股东之一。可记者发现,尽管拥有这么多企业,但他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整天忙得团团转。记者采访的时间内,甚至没有一个电话打进来。

      “企业做大了,必须转变凡事亲历亲为的观念。一定要让职业经理人来做,强调分工合作。我原来一人管十几个企业,整天忙得不得了。后来自己明白了,是权力太集中,所以痛下决心,大胆放权。”

      放权之后干什么?“我现在每天有七八个小时的时间在学习。因为对中国企业家而言,企业变得越来越没有国别,面临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不学习,是马上就会被淘汰的!”刘永行加强了自己的语气:学习,不断学习,是每一个创业者都必须终生坚持的习惯。

      刘永行认为,我们生活在急剧变化的大时代,我们中国在二三十年代的变化,超过了过去几千年变化的总和,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创新。

      这个阶段有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但是这个时候正是我们成长最快的时候,能力成长最快的时候。而我们学会了新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做起来就很轻松了,就是一种条件反射了,这个时候的效率是非常高的。看见一个事情马上就可以拿出来用,不需要动脑筋,效率是非常高的,我们做事情就很轻松的,做事情轻松的时候我们觉得非常好,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成长就是很慢的。所以说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要成长,要不断的循环,挑战新的制高点,不断的挑战新的高度。

      而我们学会了之后,我们要尽快的学会,尽快的练习来学会,放在潜意识里面,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拿出来用,这样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满足这一点的话,我们的发展就会停滞。所以我们就要进入第二个循环,就是如果我们学习一件事情学会了,做好了,做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我们保持这个优势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学习新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在战胜这些困难的时候,我们的能力就会增长。我们又进入了一次新的快速成长的阶段,但是我们要尽可能的缩短这样的学习的时间,就要高强度的锻炼和训练,来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又放进潜意识里,就这样不断的循环。我认为创新就是这样的过程。

      这个时候我们想第一次创业我们做电子工业,是在城市里面有困难,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到农村去创业了,这个时候国家鼓励的,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所以我们就向我们所在的县委县政府辞职,到农村去创业,后来县委县政府批准了我们。我们又遇到一个做什么的问题,第二个是资金从哪里来,技术从哪里来的问题。

      如果我们要等,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我们可能会失去机会,我们就边做边学,我们四兄弟就把自己的财物卖掉,又向朋友借,那个时候到农村只能做养殖业,我们从养鹌鹑开始。我们向银行申请一千元的贷款,跑了几个月都没有被批准,因为没有这样的规定。后来我们想人家凭什么贷款一千元给你,没有政策的规定,人家也不相信我们会还得起,人家不贷款给我们是对的。

      如果我们认为没有贷款我们就不创业了,也不会有今天,我们就把这一千元节省着用,用废旧的物品来做生产工具,我们利用节假日自己来加工。我们向农民服务,一方面研究鹌鹑的养殖技术,另一方面我们就帮助农民孵鸡,直到2002年我们进入了重工业。凡是做我们不会做的事,任何变革都是创新,如果没有这样的创新我们就会失去机会,1994年我分析了中国饲料市场的发展,当时我们建了26个工厂,我们计划在中国可以建100个工厂。当时我们分析在中国建100个工厂的话,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我们如果不在五年时间把工厂全部建完的话,我们成活率就会很低,我们在饲料界取得了成就,饲料界就纷纷兴起,很多人从我们这里学了技术,掌握了技术和方法,拿走了员工要和我们进行竞争,我认为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情,将来这个产业里面都是民营企业的竞争。而民营企业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跟外资企业竞争我们一点都不怕,我们比较在意和民营企业竞争,哪怕是实力小的民营企业,因为他们的成本非常低,我们有什么好的做法他们马上就可以学会,而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会很快学会的。

      在我们周围建了很多的民营企业和我们竞争,我认为在饲料行业里面让我们比较容易成功的时间不是很多,我认为是不超过五年,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在五年时间之内,把我们的一百个工厂建完。所以我提出了分家,这样我们的发展时间就会缩短,争取在1998年以前把所有的工厂建完。这个事情做起来是很困难的,争议也是很大的,但是我说服了董事会。

      我们从95年到2005年,我们划江而定,东北是东方集团经营,华南和华西由“希望”来经营。这样一划定之后,我们在98年就把我所在的片区的工厂来经营。这样我们就面临很大的问题,我们协议里面划定十年不能越界经营,这几年我们做什么。我们虽然可以做一些临时性的财务投资,我觉得我还是适合做产业的,工业产业的,特别是大型的,比较不需要做市场的重型工业的产业。但是做这样的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怎样来做成功,从95年就困扰着我,不知道怎么开始,我觉得我可能做不到,但是我还坚持做,所以从95年开始我就做准备,积累资金,培养观念,进行考察,最终我们走出来了,而且取得了成功。

      我想我们创新的话,就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说我们不搞创新的话,企业发展往往到一定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因为按照你的习惯去做的话,很轻松的,但是可能就没有新的能力。所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认为我们要不断的创新,包括结构的创新,进入新的领域资金的筹集,发展的思路,都需要我们面临很多的课题,这些困难都需要我们来克服,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敢于面对,努力去做,来探索解决他的道路,我们就有可能成功。

      这样的失败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影响,后来通过20多年的发展,我认为规避创新风险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做好准备。

      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进入一个行业的话,可能你得做三年、五年、七年、八年的时间,你要懂得做了之后,积累了资金之后去做才可能成功。如果我们资金不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比如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我认为我们还是能够创新,这就是我们的探索之路。规避创新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措施就是探索、试点,就是做小规模的实验。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的话,我们可能就比较容易帮助我们走上我们新的道路。

      比如说我们进入重工业领域的时候,从1995年到2002年开始做,这个是我思索了六年时间,积累了六年的资金,做对第一个产业的时候,我们是和山东一家国营企业进行小的投资,帮助我们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和风险。我们和山东的这家企业合资,刚好进入建设阶段,刚好招标完,我们认为我们基本懂了,就到河南进行更大的产业投资。通过这样探索的路程,通过做试点,我们规避了风险。在新的产业里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所以我认为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部创业的过程,任何好的企业不断的发展就是创新,因为他需要面临很多不确定的事情,我们不熟悉的事情。我们在做这个不熟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整个头脑和精力都要进入这个学习的状态,我们学会了,我们就成功了。我们就进入这个行业里面,如何研究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钱多了是社会的

      在2002年度十大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对刘永行的一句评价是:“他对财富的理性认识,让我们看到了积极的财富观念和财富本身价值相等。”

      刘永行财产上百亿元,外界想像,他应该过着一种奢华的生活。但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奢华的影子。他甚至烟酒不沾,饮料也主要是白开水。

      他对记者说:“创业时,我们用自己的劳动换取财富,让自己的生活好一点。但是,企业一旦做大,你就会去思考,赚钱做什么?享受!如果这样,企业就会做不下去,因为做企业并不是享受!这个时候,必须提升自己对财富的认识,赚钱究竟是为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思考清楚,你就会感到困惑。”

      “在我赚到1000万元之前,我是为自己;当我赚到1000万元以后,我赚钱就是为社会。这一点,我也是逐步认识到的。其实,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

      “有人说,要把钱传给儿女。可中国的老祖宗说过,富不过三代。留给后人的钱多了,他们会不思进取,财富也不会持久。”

      因此,儿子17岁的时候,刘永行就把他送往美国,让他一个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磨砺自己。现在儿子已经从美国学成归来,在公司帮助父亲打理事务。

      对钱财,刘永行有非常理性的认识:“这是社会的财富,不过由我支配而已。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浪费。”

      “我骨架大,衣服不很好买。上次去家乐福,看到有一种纯棉衬衫,很适合我,我就一下子买了10件,花了400多元钱。后来,《福布斯》杂志来给我拍照片,当时我就穿着这样的衬衣。”

      他对记者说:“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在省钱,其实不是。我对生活的认识很简单,舒服就行,而无所谓什么档次、名牌。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简单的生活能帮助我节省时间。”

      一次到北京出差住在酒店,当刘永行夫妇来到一楼餐厅准备吃早餐。一看价目表上写着每位88元,他们退了出来,最后在街上买了几个4角钱一只的油饼。

      刘永行给记者讲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临时决定去北京,司机把他送到机场。买票时,售票员看了半天问,你是不是希望集团的刘永行。他点头说是。这个时候,她又问,买头等舱吧?他说,普通舱。当时,小姐就嘀咕开了,普通舱,普普通通,哪有什么传奇色彩?

      讲完,刘永行哈哈大笑:“其实,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我愿意过一种普通人的生活。”

      1999年,刘永行的东方希望集团总部从成都迁往上海浦东,《新民周刊》记者沈嘉禄采访过他。当时记者看到刘永行穿着朴素,甚至有点寒酸,禁不住问他每天要花多少钱,他乐呵呵地说:每天也就一百元吧。7年后的今天,记者见到他时重新提起这次采访,他又憨厚地笑了:“每天一百元都花不了啊。”

      东方希望集团总部在商城路一幢很普通的办公楼里,而且是与其他公司合用的,铜牌子也是很小的一块,很容易被外人忽视。但刘永行在中国工商界的实力不容忽视,在中国首创富豪排行榜的胡润专访过他,从2001年开始他连年入选《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3次入选《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提及此事,刘永行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也没流露出一丝兴奋,他认为这是美国人对他企业的一种估值,包含了《福布斯》对他的良好预期,而且这种预期是对中国成长性好、财务情况良好、有足够诚信度的民营企业的总体评判。

      刘永行说:“我是苦出身,以前对财富是渴望的,但这些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心态开始平和起来。为什么呢?目前国内私营企业的创业、竞争环境正在得到改善,通过努力工作,都可以致富,心态当然会变得平和起来。财富代表了一种过去的成功和将来创业所处的位置。再说,我不喜欢炫耀自己的财富,没那个习惯,我一个人能用多少钱呢?我用不来啊。”会议室的大窗子对着街道,有散射光漫进来,他说话说得热了,就脱了外套,里面是一件白衬衫,看上去质地一般,有点皱巴。刘永行曾经花400元买了11件衬衫,这不会是11件里的一件吧。

      “当然《福布斯》的这个排名也有积极意义,西方国家一直都不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持续下去,但是这个排名正好是中国个人财富的一个标志,这有助于西方了解我们开放的决心。正是因为这个,所以《福布斯》的记者来我们这里的时候,我们是一直提供方便的。”他补充说道。“我其实更看重国内的几个排名。”

      2002年,刘永行被评为“CCTV中国经济十大年度人物”。2003年获得“中国光彩事业奖章”,理由是刘永行长期来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建设。在最新一期东方希望的企业报上,记者还发现东方希望被家乡成都评为十大慈善企业,刘永行以一种慈父般的体贴让全市19个区县的低保家庭孩子每天吃上一个鸡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7387.html

更多阅读

刘永行:务实经营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白手起家,却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公司不上市,不做房地产,自嘲不善于和政府拉关系,却连续10年不下富豪榜,被誉为财富“常青藤”……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这种传奇不是投机取巧带来

刘永行:重化工过江

《中国企业家》随行刘永行在重庆山沟里奔波两日,山重水复,探访东方希望在重工王国里如何柳暗花明  文| 本刊记者 蔡钰 摄影| 史小兵 140亿  重庆江北机场,上午11点,刘永行随着机场出口的人流匆匆而出。搭乘头班飞机出差,是刘永行

“大行德广”刘永行:基业常青不是梦

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虽为内地富豪榜上10年未下榜的“传奇人物”,但在日常接触时却会给人一点亲切的“小意外”。一次,CBN记者拨通他的电话,他表示“讲话不方便,10分钟后回电话”,10分钟后,他的电话果然如期而至。  这件小事,发生

刘永行:保守者成王

●涉足行业:饲料行业、铝业   ●财富飙升数字:19亿→30亿美元   在经济高涨的喧嚣中,有的成功却是虚幻的,资本市场上的长袖善舞始终都要谢幕。一旦风暴来临,往往只有稳健、保守的人才能最后成功登顶,比如刘永行。   在《福布斯》杂

稳健刘永行:十年未下富豪榜

 编者按:   兄弟创富的故事,从来都不鲜见。   巧合的是,今年公布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大陆首富刘永行,是四兄弟抱团创业,分家之后四兄弟各自都有发展;台湾首富蔡万才家族,也是四兄弟前赴后继创立家业、经历沉浮才重夺首富宝座。   

声明:《刘永行:在困难时期锲而不舍》为网友哥走红全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