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的创业过程中,我的体会就是,企业要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寻求发展,不管做什么事情,变化就是创新,每天都在变,就每天都在创新,再好的东西,不变就会成为不好的东西。 我一到这个企业,做过这样一件事情,像我们这个国有企业的技术部门,今天来的同学大概也有很多会做技术工作,技术部门的同志传统思想的理念非常浓厚,我跟大家讲一下“穿鞋和买鞋”的故事。我们整个发动机要和整车厂配套,当时我们提出一个战略口号,不能为单一的主机厂配套,要实施多元化的配套战略,也就是说,在现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单独为一个汽车厂配套无法养活高技术含量的发动机厂,我们提出战略转移,迅速向工程机械转移。在这个过程后来被称之为一个中国工程机械动力的革命。过去都是传统的发动机,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发动机在八十年代以前和九十年代以前,到了冬天要加火烧,到了夏天发动机就开锅,到了高原就启动不起来,大家都很清楚的,特别是重型汽车。当时我们向工程机械转移的时候,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让他搞配套,他说“你到我们公司来吧”,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不知道穿鞋和买鞋的关系,我们要开拓市场,我们要满足于主机厂和客户的需要,不断地改进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我感觉到这种创新的提升会走一个非常漫长的道路。 另外,在整个过程中,市场创新也是这样。大家都知道,过去我们叫坐商,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从不懂做生意,到开始了解怎样做生意,学着做生意,最后学会做生意,做大生意,是一个过程,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当时在市场开拓方面,因为我是搞了十几年国际贸易,在这十几年中,从86年到98年,我在国外常驻,最长是常驻一年,跑过三个国家,对我运作一个企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十年,使我基本上形成了市场的理念,知道市场是企业发展第一。我到了企业以后,首先在扭亏过程中抓市场。

当时有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1999年10月19日,10月20日是我们厂庆,10月19日我从北京往工厂返,在德州出了车祸。当时是4根肋骨断了。在这之前,为了开拓市场,已经跟几个主机厂的领导约好了,11月上旬我要到这几个厂走访。“伤筋动骨一百天”是我们老百姓的说法,幸运的是内脏都没有出现变化。在第三天,我就跟班子成员讲,我要做两件事情,因为当时企业刚刚恢复,我在济南住的院,10月20日厂庆,所有的职工都在广场准备升旗仪式,突然老板找不到了,跟大家讲老板在省委有事情。两天以后,大家都知道了,说什么的都有,什么断了腿的,断了骨头的,说明大家急切于见到这个老板。企业刚刚恢复正常,我非常理解这个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