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洪波:职业经理人没有自我
学历史出身的方洪波对自己的未来不十分确定。但他离开了国有企业,来到了广东顺德进了美的。他的人生开始改写,并且逐渐定位:职业经理人——“一种严密的机器标准件”。 他干得很好,领导着5000多人创造了一年50亿以上的销售额;他35岁,执着于职业经理人这条不归路,离文人的理想与精神渐行渐远,为此,他偶尔烦恼,但更大的竞争与压力、成功与目标不容他喘息。 因为他是职业经理人,所以,不容再做英雄梦,或文人梦了。 背着历史的包袱前行 方洪波在大学读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说起这点,他会说:“这正是我致命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弱点。” 本科侧重的是中国历史。“中国历史都是伟人英雄的历史,读完后感觉非常沉重。”——如果你不是英雄伟人,在历史长河中将默默无闻一文不值。 研究生专攻的是二战时的美国史。方洪波又发现,“它完全不是英雄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失败的历史。” 说英雄谁是英雄?方洪波就这样踏入社会,“背着沉重的包袱去发展去奋斗”。第一步进了东风汽车公司,1992年离开,南下求发展。因为他在“东风汽车”时,20岁就可以看到自己50岁的样子,而英雄是不可以没有传奇的。 赛马赛出来的精英 方洪波在广东9年的职业生涯,可以用一句话形容:竞争无涯,唯变是岸。这是2001年1月6日下午,空调事业部2000年工作总结与2001年动员大会上,身为空调销售公司总经理的方洪波的报告主题。 先当企业报编辑,然后是总裁办秘书科长、宣传科长,再负责整个集团的广告,再到销售、管理,1997年加入事业部。因为企业自身处在高速发展之中,客观上也推动了他向前发展。方洪波说:“我像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只能向前跑,不能回头。”公司有95%的外省人,方洪波是赛马赛出来的精英。 工作之余,方洪波每天都在学习充电,现在正读着新加坡国立大学的MBA,他发觉知识并非耐用品,而是消耗品。在业界,他被视为珠三角家电企业营销界崛起的新锐之一。他的推销员都是年轻高学历的,方洪波灌输以“从个人英雄式营销到体系式营销”的职业化意识培训,“反对个人英雄主义,提倡英雄主义团体”。 此时的方洪波已经自我定位为职业经理人了。
向往王石的境界 方洪波的主战场像个花园,有西式的椅子,阳光下花草盎然,办公室就在两厢,偶尔有人匆匆走过。这里环境优美,但外松内紧,并不见多少职员有空来憩息。方洪波说,这里规章严格,就是抽一口烟都是违纪的。身为烟民,方洪波也必须到外面去“过瘾”。而大多数时候,他可能在全国1500个销售点的任何一个地方,或者与大的经销商和客户见面,算得上“空中飞人”。所以,尽管身形高大,却没有肥起肚腩或胖起脸,依然行动敏捷,讲求效率。 2000年7月29日,一个主题为“而立之年话成功”的财富沙龙上,方洪波面对600多名现场观众,侃侃而谈成功者的四个基本素质:“一是有没有企图心,有企图就要有远见。胡雪岩也讲过:你心里装着一个县,你就可以做一个县的生意;心里装着一个省,就可以做一个省的生意;你心里装着全国,就可以做全国的生意。二是发展的关键要有行动力,就是要投入,哪怕是干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你也要非常投入。三是要有承担力,顺境与挫折都不能丧失自己的目标。四是要有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学习的能力就是使你具备终生就业的能力,否则随时都会被社会淘汰。” 2001年4月28日,在空调事业部的小会议室,旁边是他的工作搭档。职业经理人是什么样的人?方洪波沉吟着说: “他相对于‘老板’这个概念,老板是天生的,是天才;而职业经理人是严密的机器标准件,是打工仔,靠的是职业的素质和能力。 “还要有职业的心态,要与老板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从精神上讲,他是没有自我的,甚至可以连家庭连朋友都没有,工作至上。我为此很痛苦,但必须压抑,因为这是职业操守。 “敬业、团队、学习、协调、合作都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素质。” 方洪波搞管理,推行“知行结合,知行合一”。然而他自己未必百分百做到。因此他说:“我很崇拜和欣赏王石,他把生活和工作合一了。这也是我向往的境界。” 是的,王石是攀山高手,是滑翔一族,是敢扔下企业自个找乐体会生命的人。而方洪波怎么可能?他埋没了自己所有的爱好,为每个季度的销售目标绞尽脑汁,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了漫漫无涯的职业经理人之路,充电、竞争,在别人艳羡成功之际,却不太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他而言,成功的分子虽然不小,但事业的分母更大。
更多阅读
唐骏:职业经理人的“掌柜”进化论
9月25日唐骏取消了那天去北京的行程。直到晚上11点他仍然在与重庆房地产商谈一个项目。现在,已经进入决策层的唐骏一心一意要把新华都打造成一个投资公司,但他不认为自己像投行的顾问,他仍坚持自己永远都是“职业经理人的标杆”。
第53节:职业经理人手记(53)
系列专题:《本土MBA典范:职业经理人手记》 那个熊老板后来我也见过,确实如她所说。 26 娱乐城开业的前一天,高方清从海南回来,去机场迎接他的已经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我和曹路俩个人。高方清从海南带来一大帮老板,其中有的人我还认
第52节:职业经理人手记(52)
系列专题:《本土MBA典范:职业经理人手记》 "你看看,我们来玩这么多天了,就允许你认识我们,我们不能认识你呀?" 称呼也是能互相影响的,在她的影响之下,我也将"您"改成了"你",非但没有不礼貌之感,相反还觉得亲切许多,看来,礼貌有时候也是距
第51节:职业经理人手记(51)
系列专题:《本土MBA典范:职业经理人手记》 经过大约一周的奔波,我和高方清一致认定位于解放路上的恺撒夜总会生意最好,而生意好的主要原因:一是他们的硬件好,二是他们的经理得力。对于硬件我们是有足够信心的,后来者居上嘛,我们要的就是
第50节:职业经理人手记(50)
系列专题:《本土MBA典范:职业经理人手记》 我与高方清一起乘飞机去武汉,考察武汉新华路娱乐城。我们要将它的歌舞厅承包下来。这时候我不真干也不行了,因为高方清要我留在武汉,负责这个娱乐城。考虑到我不懂做歌舞厅,还特意另配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