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士生的返乡日记 我的返乡日记——迷茫中的农村

 一个博士生的返乡日记 我的返乡日记——迷茫中的农村


最近网上流传一篇《一个博士生的返乡日记》,里面记录了农村的人土风情与世事变迁,引起了作者的共鸣,吸引着作者在晚上十二点仍然能够打开电脑,记录自己的返乡日记。作者无意东施效颦,只是想真实展现自己返回家乡的情况。

我1983年出生在河南濮阳县一个农村,一个在豫北平原的小村落,村里面有1200人,三百多户。父亲是农村教师,今年准备退休了,教龄42年,2002年以前是民办老师。母亲是一名朴实的农村,养育了兄弟两人。作者现在广东佛山一家电器公司从事销售工作。

故乡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在小的时候,往往会听到大人们教育,你们长大后要“吃国粮”,要让“祖坟冒冒烟”,要走出这穷乡僻壤。也许收到教育的启发,也许受到外部美好生活的刺激,作者一路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再一路拼杀到高中,考上大学,进入公司打工,最后到广东佛山安家落户。走出了农村,但是每年到年度总有一个声音在召唤:孩子,回家吧。我妻子是广东惠州人,经过对妻子做多次大量思想工作,终于同意每年过年都回河南过年,年初三再返回广东惠州。

农村的风俗传统正在丢失,亲情正在变淡薄。

我所在的农村,有一个很奇怪的拜年风俗,方式很奇特,就是每年大年初一,早上五点起床给长辈们拜年,拜年的就是要给长辈们双膝跪下磕头。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与室友卧谈会的时候,给他们讲起来这个风俗,他们觉得很惊讶,不可思议。大年初一,天还没有亮,都已经开始起床拜年了。即使刮风下雪,打着伞,把雪扫干净,依然如故。

拜年磕头是农村风俗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现在很多地方乡镇政府村委会提前告知这是旧风俗,不要大清早起床拜年磕头啦,作者认为,这些传统文化作为祖传风俗的一部分,是需要得以弘扬发展的,甚至可以把这些传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而不是人为去阻断隔断这种文化的传承。每年,我回家要求自己做三件事:第一,帮父母做家务,陪父母聊天;第二,走亲戚串门;第三,给长辈磕头拜年。但是现在拜年的人多数都是90前的,90后的年青人大多数出外打工,有一些过年没有回家,有一些受到外部思想文化冲击,认为没必要搞这样的形式,所以观念淡了,早上起来拜年的人越来越少了。

拜年磕头参与人员的减少,是农村传统文化逐步销售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农村亲情变淡的一个表现。现在农村走亲戚速度越来越快,呆的时间越来越短。小时候,我们最喜欢走亲戚家里,大概早上一起来就要开始准备,大概十点钟就出发了,到了亲戚家里,一起做饭,一起拉家常,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捉迷藏。现在走亲戚,基本上都是十一点出发,到了把礼品丢下,就开始吃饭,双方谈话就是房子车子的事情,吃过饭,差不多就结束了,不想或者不愿意用时间去交流。

   当两个人无法交流或者交流不顺畅的时候,再珍贵的礼品也显得毫无价值。

   我有一个外公(家里叫姥爷),已经90岁了,住在城里面舅舅家里。外公已经耳背了,听不见了,需要很大声对他说,才能听清楚一点点。但当我拉住外公的手的时候,总能感受到他手心的暖流,然后问我,在家里住几天啊,我会伸出几个手指,告诉他住几天。这次过年回家,本想与老人家好好聊聊,下午两点过去,带了几箱牛奶。到舅舅家里后,大家聊得话题无非是在哪里买房子了,买了什么车子,年收入多少。而外公一个人坐在长椅边上,被冷落了。做了不到半个小时,又一波亲戚过来了,房间里面已经放不下了,我们退出来了,说不了几句话,又返回家了。农村的亲情,大多数靠老人们的存在维持着,如果老人不在了,儿孙亲戚之间的亲情也逐渐消失了。

亲兄弟之间应该是最亲密团结的,但是现在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亲戚之间,很多亲兄弟之间也会因为钱的问题闹矛盾,比如分家不公,比如老人偏向谁,比如老人有病了不肯照料等等,亲兄弟家庭之间往往由于钱的问题吵架造成不和,形同路人。

在外务工,农业空心化

在外打工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这个无可厚非。但是现在,也导致了农村耕地的开始荒芜,农业产量开始下降,农业开始空心化。虽然有农业补贴,但农业收入还是不如在外打工,所以村里面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出外务工。打工选择的地方则是遍布整个中国,2000年,大多数选择去广东打工,但现在随着广东的产业转移,许多选择了去浙江、北京、天津、重庆、新疆等地方打工。

青壮年劳动力出外打工后,家里的土地就交给女人老人老耕种,虽然现在普遍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不用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是由于平时打理精力有限,有点放羊式管理,农业亩产量的产出是下滑的,村里面甚至有土地是荒芜着的。我堂哥曾经说,种地有什么用啊,每年收入一万元,和出外打工三个月挣得工资差不多了。农村的收入高了,但是其中大部分因为出外打工所挣得的钱,真正在农业方面的收入占比则比较少。

我的故乡是中原油田的总部所在地,从2006年开始,随着中原油田不断拓展国外市场,村里面青壮年兴起了出国务工的风潮,因为出国务工工资普遍偏高,所以,很多人为了多挣钱,选择了出国打工。大多数打工的地点位于中东非洲国家,今年过年的时候,碰到我堂哥,第一句话就问他:去年去哪里打工了。他说去塞拉利昂,我有时候给他开玩笑说,你帮我认识了世界上还有这个国家。

我另外一个堂哥,前两年过去沙特打工,从事的工作就是沙特高铁的修建。从三月份出发,到十月份回来,前去八个月,我问他为什么要去沙特打工,堂哥告诉我,工资高,50美元一天,相当于300元一天,在家里打工也就是150元,多一倍,所以选择去国外打工。村里面一同与他前往的还有三四个。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造成农村男性劳动力的减少,在家里普遍都是女人小孩老人等。我老爸告诉我,有时候村里需要集体协作的时候,往往都是一群老头老太太。我二伯前两年也出去打工,做建筑做保安门卫等,每天一百元,告诉我反正比种地收入高。

另外,现在农村土地正在迅速减少。我今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发现原来黄河路两边都是绿油油的麦田,现在已经被工厂企业,房地产楼盘取代了,还有一部分被农村增加的人口盖起了房子。当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减少与消失的时候,那么他们的前途将走向何方?

娶媳妇

现在的农村娶媳妇,基本上等同于买媳妇。现在农村娶媳妇下来,没有15-20万是娶不回来的。现在90后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因为在90年左右,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再加上计划生育的政策实施,许多农村家庭想要一个男孩,所以就选择B超鉴别性别,有选择性引产,造成现在男孩多,女孩少的情况。

村长告诉我,现在村西头有8个光棍,还没有娶到媳妇。我二伯家的堂弟,今年30岁了,去年媒人介绍了一个隔壁村的,要价12万彩礼,结果我二伯只能给到10万,这桩婚事就告吹了,今年“行情”已经涨到了15万-20万。一家女孩有七八个媒人等着,所以行情水涨船高。我哥是2010年结婚的,当时彩礼金是五万元。几年的时间,行情已经翻了两番。

我算了一笔账,结婚之前需要盖一栋新房子,建起一栋房子差不多20万,再加上结婚15-20万,整个办下来35万-40万,这与在三四线城市买一套房子的价钱差不多了,只不过在三四线城市要求是有车有房。

我堂哥与我聊到,他准备今年还出国打工,一天400元,攒点钱,把房子重新翻修,给儿子娶媳妇。我惊奇的问道,不过还是上初三吗,干吗这么早就准备了。堂哥说,早点结婚,少花钱,不知道以后行情会涨到哪里。为了给孩子娶到媳妇,有些人在小孩还是18、19、20岁的时候,就让孩子结婚了,农村结婚年龄的提前是另外一个突出的现象。

在农村,儿子娶不到媳妇,对长辈们来说,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但农村婚姻消费越来越高,父母辈只得拿出毕生的积蓄,到处想办法借钱来给儿子娶媳妇,造成高额债台。有些家庭持续几年为还债,好不容易把债换完了,年龄也大了,也没有办法挣钱了,本来指望儿子们养老,但是儿子们又往往对老人照顾不周,很多农村老人的晚年都很惨淡。

农村城镇化

   2013年的一天,我给家里打电话,我父亲告诉我,村庄已经不归濮阳县管辖了,现在濮阳成立了一个濮阳工业园区,村庄现在划入工业园区了。父亲还高兴的告诉我一件事情,他的工资也涨了,从原来的2600元涨到3400元,加了800元工资。

   所谓工业园区,就是濮阳市政府2007年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河南濮阳工业园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其中招商引资,主要招来的化工等企业,比如耐火材料、电池化工、材料化工等。虽然说这些企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给当地农村带来的利益有限,村里面在这些企业打工的人却很少,因为工资太低了,http://www.aihuau.com/差不多两千元左右。这些企业给当地农村所带来的另外一大块就是卖土地的收入,农民一般拿这些卖地收入去翻新房子与买车子,等到钱花的差不多了,再出去打工。这些企业带给了农村物质生活的改善,但是改善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了。

我外公家的村庄叫七娘寨村,2010年为了响应城镇化的要求,把村里面所有的住户全部搬迁到公路两旁,一个好好的村落就这样被拆得七零八落。各家各户依然种田的种田,养殖的养殖,现在村里面的人都怀念起原来的时光。村里的邻里关系,村里的互帮互助,现在变得越来越少。我记得小时候小伙伴们经常是集聚在邻居家看电视聊天,在村街上跑来跑去玩耍,脑来闹区,大人们则坐在路灯底下打扑克。现在除了打麻将与喝酒能够聚人,其它很少能把人聚起来了。

简单的城镇化不仅减少了农民的土地,还破坏了农村的风土人情。

读书能改变什么

    读书改变命运,在农村人看来,所谓的命运就是挣钱更多,好做官,如果读书没有办法给他带来这些利益的话,那么所谓读书改变命运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我哥是大学本科学历,会计专业,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工资也就是两三千元,而村里面出去打工的有些技术的,比如焊工、电工等,工资都能得到四千五千元,甚至建筑工人也能拿到五千元,这种收入之间的对比,让很多家庭对读书的态度越来越怀疑。

   同村的轩子在初中读书的时候是调皮蛋,初中毕业了就出去打工了,现在自己做包工头,自己带着几个人接些水电安装之类的工程,一年轻轻松松十万元,这次回家,他买了一辆宝骏七排座汽车,经常见到他弟弟开来开去,我问他去干吗,他告诉我去菜市场买菜。村里面的主干道已经成了停车场,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车。车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在外打工取得一定成绩的象征。为什么,有很多人,春节过年的时候,不惜上千公里花两三天开车回家,也是为了展示自己在外面混得不错。

   现在村里面比较富的一些人都是出外打工的居多,而那些比较贫穷的家庭有几类,第一供孩子辛苦读书的,花掉家中积蓄的;第二家中无人员出外务工的;第三孤寡老人。

   知识到底改变了命运了?或许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从农村的现状来看,却给了我们真真实实的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675.html

更多阅读

作业:作文 一个成功者的事迹鼓舞了我

一个成功者的事迹鼓舞了我只有尝试过断翼的痛苦,才能够翱翔蓝天;只有经历过地狱的磨难,才能享受天堂的欢愉;只有被他人鼓舞,才能够自信的走下去。想必大家都看过快乐男生吧,一群有梦想的男孩子向前方进军。这一场场的比赛,造就了一个个的

这是一个很在乎的我和一个无所谓的结局 我只在乎你 结局

当她拥抱我的时候,我的心在颤抖的,哭泣的,不曾想你还会为我而拥抱哭泣!  我知道,她不会相信我的,我也无能无力,没什么办法的,是以前,我会竭力证明,现在不知道是不是无所谓,并不是知道了结果就无所谓了,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伤心也好,痛恨也好,要

声明:《一个博士生的返乡日记 我的返乡日记——迷茫中的农村》为网友却只想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