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刚押宝 郑永刚:杉杉收缩服装业 押宝新能源
遭遇金融危机后,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郑永刚博客)开始反思集团安度危机的经验,他说,“之前,我们通过对高位资产变现,保证了企业拥有健康的现金流。今后,我们要停止非主业的投资,不能战线拉得太长。不能发展的时候,坚决不要发展。” 事实上,非相关多元化成为杉杉集团这些年来高速发展的诀窍,从服装到房地产,从金融业到新能源都能找到杉杉投资的身影。回顾杉杉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以郑永刚为代表的企业管理层一直在寻找“蓝海”,由于传统服装行业竞争激烈,不得不将战略重点向新能源和金融投资转移;事实上,房地产等领域也斩获颇丰。 上述战略转型从2004年开始,并在金融危机之时取得成效。而在2009年表现得尤为明显,杉杉年初将28%的股权转让给了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下称“伊藤忠”)及其在华公司;随后,在6月初,杉杉又与澳洲矿业巨头赫荣(HeronResourcesLimited)达成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赫荣旗下的镍钴矿。 全面收缩的服装战线 杉杉集团2月16日正式宣布,将公司28%的股权转让给伊藤忠,计划“借船出海”,实施国际化战略。在 中国服装(行情 股吧)业出口大幅下滑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杉杉集团创始人郑永刚坦言,企业发展已经碰到了“天花板”,出让股权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外资的管理和资源优势,帮助杉杉集团转型成为一家“综合商社”。 受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2008年国内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受到抑制,销售量大幅萎缩,据统计,中国服装出口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增速仅2.41%,同比大幅下滑了18.26%。扣除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整个行业出口应是负增长。 郑永刚表示,杉杉集团2008年营业额达118亿元,与2007年的112亿元营业额相比增长5.3%,考虑到金融危机对整个服装产业的冲击,杉杉集团能保持稳定已经不易。 但增长放缓已让郑永刚明显地感受到了企业发展的“天花板”,他表示,118亿元的数字已经是企业用尽浑身解数获得的成绩,“也许10年后杉杉集团的营业额还是118亿元,甚至更少”,而郑永刚此前为杉杉定下的目标是,到2010年营业额达到200亿元,到2018年,企业资产规模达到千亿元。 “再优秀的老板也有知识结构老化的时候,依靠我一个人来解决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来冲破这个看不见的‘天花板’已经不行了”。郑永刚说,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孩子,他只是个“高中老师”,现在孩子大了需要请“大学教授”。 另外,杉杉集团目前控股两家上市公司,一是 杉杉股份,一是 中科英华,为了淡化家族企业的色彩,郑永刚都不担任董事长,但让郑永刚担心的是“家长制”并未因此而淡化,两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在决策上还是要请示郑永刚才能拍板,下面的人还是习惯看老板脸色行事。 正是这种预见性和压力让郑永刚和董事会做出了决定,出让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管理架构,“借船出海”实施海外扩张计划。 经过近1年的谈判,最终杉杉集团选择向伊藤忠出让28%的股权,伊藤忠在此项收购上投入100亿日元(约合7.46亿元人民币)。 郑永刚称,杉杉集团和伊藤忠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在服装领域合作,并成立过合资公司,目前杉杉集团仍为伊藤忠旗下多个服装品牌做代工。杉杉集团未来的战略定位也是综合商社型企业,和伊藤忠合作,就是看中了其严密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产业梳理 对于并购,杉杉可以说一直做好了充分准备,早在2007年,在杉杉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郑永刚就表示: 服装板块要坚持“多品牌、国际化”战略,进一步突出服装在股份公司的主业地位,加快收购成熟纺织服装企业的步伐。科技板块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下大力气寻找合作伙伴,发挥自身优势和价值,嫁接大客户、大企业,获得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生物事业部要加快技术创新,要明确产品方向和发展战略。茶叶公司要利用兼并生物公司的契机,实现技工贸一体化,创造核心竞争力。科创经贸事业部要要坚韧不拔地抓好科技孵化器建设,加强园区创新建设,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获取投资信息。 几乎在杉杉所有的业务板块上,从2007年定下的调子就是“并购”。对于并购的资本运作平台,即杉杉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和中科英华,当时郑永刚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杉杉股份作为杉杉企业核心投资平台,要充分发挥核心团队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拓展银行、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领域的投资;要按照监管部门的管理要求,不折不扣提高上市公司的规范化程度。” “中科英华要坚定进入大行业的信念,打通铜和铜的深加工产业链,巩固并提升现有产业。” 因此,2009年以来的一系列动作实际上杉杉已经准备了近3年的时间。 金融危机除了带来企业并购的机会,作为另一个重要环节,杉杉也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内部梳理和整合,对外“攻城略地”,而对内如何让这些“吃”进来的企业迅速融入到整个体系中,并保持活力成为金融危机之时,杉杉做的另外一项功课。 在去年年底,也就是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时候,杉杉就在内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资产梳理。杉杉股份以3.2亿元的价格,受让大股东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哈尔滨松江铜业(集团)有限公司24.92%的股权。 杉杉股份表示,完成此次股权收购后,公司股权投资业务将进一步拓展到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行业,松江铜业拥有的丰富的矿产储量,自身优秀的经营能力将为公司取得股权性收益带来保障。 通过资产注入,杉杉将优质资产放进上市公司,同时也让杉杉股份在整个电池产业中,能够牢牢把控住上游的资源,让杉杉股份内部的上下游关系梳理得更为清晰。 转型新能源之路 杉杉现有业务中,拥有新能源、新材料、矿产资源、科技创业园区建设、服装纺织及金融投资板块,其中服装和能源科技为杉杉股份的主业。杉杉股份2008年销售收入为24.91亿元,服装板块为14.72亿元,锂电池材料为9.87亿元。锂电池成为杉杉股份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随着与赫荣合资开采镍钴矿,杉杉进入锂电池上游原材料领域,锂电池综合业务将会在不久超越服装业务,成为公司最大的业务板块,杉杉股份也会转型为矿产资源和高科技材料企业。 杉杉股份1997年开始涉足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从最早的负极材料,逐步形成正极、负极、电解液三大产品体系。2008年,杉杉股份电池材料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11%,实现净利润3414万元,销售收入位居全国第一。2008年,服装板块的增长仅为9.6%,新能源成为金融危机伤害服装产业时,保持杉杉成长速度的关键。 “新能源对于杉杉股份的意义不言而喻,我们也在倾全公司之力,希望实现突破,也可能与国外行业巨头在技术上合作。”郑永刚表示。 事实上,杉杉进军新能源是将集团总部从宁波迁至上海浦东后,郑永刚说:“上海是一片大海,到了海中与‘鲨鱼’同游,我们会成长得更快。”此后,杉杉成立了旗下了科技公司,开始打造高科技版块。 成立当年,杉杉科技就引入了一个国家863计划发展项目,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产业化,该项目填补国内空白。而今,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锂电池综合材料基地。
从1999年至今,杉杉开始在高科技之路上狂飙突进。目前,杉杉已拥有18微米铜箔材料、锂离子负极材料、热缩材料、高温压力传感器等4项国家863项目。此外还拥有生物耗氧菌发酵处理垃圾、纳米面电热材料、超级电容器、奥思旺材料等9个高科技项目。杉杉对高科技领域的累积投资约为10亿元,旗下高科技公司近20家。 而另一方面,从2002年开始,杉杉从服装生产加工领域抽身而退,以前由杉杉在宁波全资建立的5家服装加工厂的控股权和具体运营权,全部被转移给外资公司或个人。此时,郑永刚通过加工外包和借助特许加盟商之手,来使杉杉彻底地脱离产销一体。 目前,杉杉集团的服装中仅有一半是自己工厂生产,还有30%在国内其他工厂制作,另有20%在国外加工。服装作为集团赖以成名的业务,已经逐渐为新能源让出了发展空间。(世界企业家)
更多阅读
杉杉控股郑永刚:要做动力电池全球老大
未来拉动杉杉集团“千亿产值帝国”的三驾马车是:服装、新能源和投资。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杉杉集团的灵魂人物郑永刚的理想是要成为世界第一的锂电池供应商。眼下,他正在运筹帷幄,从整合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着手……记者:目前杉杉在锂
李嘉诚在内地只卖不买 郑永刚:杉杉投资高手 要做内地李嘉诚
杉杉的创始人、掌门人郑永刚,几天前刚从华尔街回来,与那里的气氛不同,他显得成竹在胸。这是以杉杉的安全处境为条件的。 今天,服装业务在杉杉的全部身家中,只占30%。多年来,郑永刚投资矿产、银行、证券公司以及网络,服装、科技、投资
杉杉前董事长郑永刚:杉杉收入达10000亿我才退休
已经辞任杉杉股份董事长的郑永刚依然“退而不休”,他说:“只有当整个杉杉收入在2018年达到1000亿元的时候,我才会完全退休。” 而支撑杉杉实现这一理想的两大支柱将是服装产业链和锂电池产业链。 “锂电池行业不是过剩,而是
郑永刚:和世界排名第16的企业嫁接合资引发的思考
杉杉集团董事长、总裁郑永刚: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特别是宁波的企业家和政府对杉杉的支持表示非常的感谢。 上午几个学者、专家都谈了很多,大家都是积极的,我也比较占赞同。我就说一件事。 我们最近跟世界五百强第16位的
如何应对行业性缺料 郑永刚:杉杉未雨绸缪 应对行业冬天
在资本市场中,谁在风暴来临之前做好准备,谁将立于不败之地。 今年,由于国外消费力下降导致的出口受滞、国内宏观调控紧缩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等等压力,国内众多纺织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然而,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早在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