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8日在京举行。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论坛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商业银行在二十多年中探索与发展,走出了这样一条轨迹:一方面成就巨大,一方面特色不足。特色不足,可以以“趋同”二字一言以蔽之。
唐双宁表示,首先是战略趋同。各家商业银行发展战略高度趋同,均在做大做强的旗号下,没有一家银行真正定位于某项业务领域。这种趋同战略的结果是重点不突出,难以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并造成增长方式粗放,发展模式落后。
其次,产品趋同。根本原因是创新能力不足,表现为模仿国外或互相模仿,结果是银行营销模式趋同,多数行难以拥有稳定的目标客户群体。
第三,机构趋同。不论全国性、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地方城商行都在竞相效仿大型银行,向全国扩张网点;另外,重点都瞄准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银行机构分布趋同导致一些地区竞争过度,甚至恶性竞争。这种过度竞争与机构缺乏并存的局面使得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不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
第四,服务趋同。在创新不足、手法趋同的背景下,银行服务不但没有产生差异,反而恶化了竞争。尽管各行均已树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际上依然是以同质化的产品为中心,以“拼价格、拼费用、拼关系”为手段,营销活动中的创新含量、科技含量普遍不足。
第五,收入结构趋同。产品与服务趋同的结果是收入结构趋同。目前除了个别大型银行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超过30%以外,绝大多数银行占比在20%以下。股份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趋同特征更为明显。
第六,治理结构趋同。控股股东的差异并没有改变银行治理结构趋同的状况,基本上都是欧洲的董事会制度与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双重引进,叠床架屋,而“形似神不似”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第七,创新趋同。主要存在五多五少的现象:吸收性创新多(占90%以上),原创性创新少;负债类业务创新多(占85%以上),资产类业务创新少;发达地区创新多,欠发达地区创新少;政府主导型创新多,市场主导型创新少;追求盈利创新多,防范风险创新少。
第八,机制趋同。普遍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激励轻约束、重业绩轻素质、重短期轻长期、重经营轻管理等问题。
第九,文化趋同。
唐双宁认为,银行业必须从战略上加以重视“趋同”问题。如果任由这种趋势演变下去,将导致中国商业银行出现“千行一面”的格局,不利于银行业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不利于提高民族金融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