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两难萨 两天敲定千万投资 沈南鹏蒙欺进退两难



当初雄心勃勃想要打造出金融服务业“携程”的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沈南鹏,试水保险业的1000万美元恐怕已经不“保险”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连续报道保险中介巨头之一的众合(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众合科技”)副总裁被拘一事,经记者调查,其牵扯出的问题远不止这起简单的债务官司,股权混乱、盈利模式无新意,不禁让人怀疑为何历来出手不凡的红杉资本会“押宝”这样一家公司。

  2006年6月,众合科技获得红杉和SIG基金的投资。根据记者掌握的一份当时的商谈会议纪要来看,红杉和众合科技于2006年6月6日才开始商定收购等事宜,6月15日就已正式签约,其间用时之短令人咋舌。而另据记者从多渠道了解的情况,当时沈南鹏仅用2天就敲定了这笔投资。

  有原众合科技高层对记者指出,红杉在进行此投资项目时也是多次蒙受欺骗,并没有做认真的商业调查和财务审计,以致现在骑虎难下;且众合科技的盈利模式并无新意,目前保险行业,尤其是占了众合科技业务70%~80%的车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众合科技赢利亦非常艰难。

  对于以上说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发送采访提纲至红杉的公关公司以及众合科技相关部门。截至记者发稿前,红杉方面暂无回应。众合科技相关人士则表示不会书面回复,但表示希望和记者进行面对面沟通。《每日经济新闻》将继续追踪此事。

 

  【前因】

  红杉介入众合科技路线图

  “2006年,保险代理行业对外资并没有完全开放。红杉当时进入保险业采用的是风投惯常使用的投资路线图,即:先在境外设立一个离岸公司(中国众合有限公司),然后在国内注册一个独资或合资企业 (北京众合大业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这两个公司的股东基本相同;之后国内这个独资或合资企业再注册设立一家内资公司 (北京众合四海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此内资公司下面再控制一家或几家从事实质经营业务的公司。”原众合科技高层告诉记者。

  这一路线图 (详见A4版图表)正可以说明众合科技内部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也能帮助我们理出红杉资本投资动机的头绪。

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两家分别名为 “北京众合大业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下称“众合大业”)和“北京众合四海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下称“众合四海”)的公司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众合大业是一家在国内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众合四海则是一家国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均为众合科技现任法人代表郑磊。

  资料显示,众合四海正是2006年6月由郑磊等4人为日后收购相关中国境内保险代理公司而向众合大业借款成立的,众合四海股东需将公司股权质押给众合大业作为还款担保。

  资料中还明确,由众合四海出面完成对北京联众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下称“北京联众”)、上海四海联众保险代理有限公司、重庆安华联众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广州某保险代理公司、太原某保险代理公司、武汉某保险代理公司共6家公司的股权收购。收购成功后,此6家公司都成为众合四海的全资子公司。

  另一知情人士张扬(化名)向记者介绍,据工商局资料,众合四海在完成对各省保险代理公司的收购后,由于前述股权质押等协议,变成了外商独资的性质;并于2007年6月左右,更名为众合(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据北京市工商局资料显示,众合科技也是外国法人独资,而众合四海和众合大业两公司则已没有任何信息。

  《每日经济新闻》在此前的报道中已清楚表述过,在李彬宾由于其原公司——北京联众的一桩官司被拘之后,众合科技官方表态:北京联众和众合科技没有任何法律和股权关系。不过,上述原众合科技高层却向记者指出:“当初众合之所以能融资成功,正是因为北京联众这个重要载体所起的作用。”

  而据记者查证发现,2006年6月,众合科技在成功融资后的新闻稿中,的确有如此说法:“中国众合有限公司投资的以北京联众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国保险代理销售连锁机构是目前中国保险中介行业中规模最大、机构最多、发展最快、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保险代理销售连锁机构。”

  也正是众合科技在李彬宾被拘之后急于撇清与北京联众关系的态度,散发出了某种异常的味道。

  2006年6月,在各种收购程序、融资手续完成之后,众合科技加紧在全国铺设分支机构、占领市场,发展迅猛。

  【过程】

  投资太急:2天敲定1000万美元

  众合科技向红杉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

  据张扬介绍,郑磊正是北京联众创始人之一,当时只占有20%的股份,且其加入时就背负着融资任务,而其后来一切行为都是以融资成功为目的。

  2004年,北京联众成立,注册资金50万元。该公司同时在上海、武汉、重庆、广州等地有业务,但毕竟受限于几十万的资金,规模较小,想要争取到风险投资还是很有困难。

  约在2006年3月,郑磊就和另一合伙人王珺(化名)商定,由王珺出资成立一家信息公司(即本报此前报道中提到的北京凯索信息技术公司),由这家信息公司开发一套保险中介管理方面的IT系统,以支持北京联众的业务发展,也可以对投资人宣称其经营模式是通过网络卖保险。

 原众合科技高层也告诉记者,北京联众在武汉、重庆、广州等地的业务,即前文所述的武汉、重庆、广州某保险代理公司,其实并不都是由北京联众完全控制的,而是和当地其他人合资的公司。可当时为了融资需要,众合方面对投资方称这些公司是北京联众的完全控股公司。也正是对股权问题的有意隐瞒,使得融资成功之后,红杉们遇到了股权谈不拢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2006年之前,并没有任何风投进入到保险中介行业。当时中国的保险中介行业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多数中介公司碍于资金限制,发展缓慢。北京联众经过“网络卖保险+多家分公司”等一系列“包装”之后,一时引得众多投资人的关注,先后有多家国际风投前来考察、磋商。

  最终,众合与红杉走到了一起。

  张扬表示,本来众合已基本确定在IDG和联想投资之间做选择,但最终却用2天时间就和红杉敲定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他说,其中的直接原因便是沈南鹏和郑磊在1999年的一段交情。并且,美林的中国区主席刘二飞在融资过程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正是在众合确定与IDG签约的前一天,刘二飞介绍了红杉的沈南鹏接触此项目。而此花絮在当时也引得众多媒体对此进行报道。

  根据记者掌握的一份有沈南鹏、潘旻(红杉投资众合项目的项目经理)、郑磊、李彬(此次会议记录人)参加的会议纪要来看,红杉和众合于2006年6月6日才开始商定对各省保险代理公司进行收购等事宜,6月15日就已正式签约。

  上述原众合高层对记者表示:“不管是IT系统费用,还是各省保险代理公司股权转让所需的资金,这里面有很多资金纠纷。红杉由于匆忙投资,开始并不知详情,以致后来进退两难,最后只能默许众合科技对北京联众以不对价的方式进行若干股权转让,从而达到迅速与北京联众撇清法律和股权关系的目的。”

  【后果】

  踩到“地雷”红杉进退两难

  众合科技融资成功后,一直对外宣称其要成为保险行业的 “携程”。其董事长郑磊曾对有关媒体表示:从市场策略上讲,众合要走国美之路,向规模要效益;从服务体验上讲,众合要走携程之道,向电子商务要效益。众合未来的形象就是:中国金融产品渠道商、品牌服务商。

  但上述原众合高层对记者表示,众合的商业模式其实并无新意,就是炒单,即把保险公司给的手续费中的大部分放到市场里,将其他保险公司业务员的业务吸引到众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几乎所有的佣金都给了业务员,公司很难有盈利。而众合对各业务员进行会员制管理,之间只是佣金关系,各业务员还是可以在其他保险公司任职。

  “这种所谓的模式就是打价格战,价格战是不可能赚钱的,只会越做越亏。众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持规模。目前北京市场上有几家公司都是采用这种模式,都不能产生大的利润。”上述人士表示,而根据红杉和众合的签约条件,第一年要实现税后利润300万美元,第二年是500万美元。

  另外有个数据很有趣。众合科技的保险中介业务主要发生在旗下的北京众合四海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据其网站信息,“在2008年上半年北京代理机构代理保费收入排名中,北京众合四海保险代理以保费14661.50万元、市场占有率17.84%的成绩成为第一。”

 进退两难萨 两天敲定千万投资 沈南鹏蒙欺进退两难

  但据保监会《2008年3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全国保险代理机构业务收入前20强中并无北京众合四海保险代理。第20名的业务收入为1704.86万元。“2008年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让这种靠滚保费赢利的公司生存越来越艰难,且众合想尽快上市的目标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而对于2009年的情况,可预见的是,风投们前期大量投入的项目将会暴露出一些问题,红杉在众合的问题上也会进退两难。”上述人士续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5763.html

更多阅读

马云创业经历简单概括 沈南鹏-创业从最简单开始

个人简历:沈南鹏,耶鲁大学MBA,1999年与梁建章合资创办携程旅行网,现任携程网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当年沈南鹏求学美国时,MBA在中国尚未流行。在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博士项目下攻读一年数学后,沈南鹏定下了自己的目标:转商学院读MBA。毕业那

沈南鹏:未来中国投资教父?

全球最大的VC——红杉资本创始于1972年,有超过40亿美元总资本,共投资超过500家公司,200多家成功上市,100多个通过兼并收购成功退出的案例。    曾投资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和Google、Paypal,红杉投资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

神话创造手撕神话 沈南鹏创造投资神话

顾问档案    沈南鹏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如家酒店连锁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携程旅行网创始人及董事、分众传媒董事;199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商学院,同年加入花旗银行总部,后成为德意志投资银行部最年轻的董事;1999年

沈南鹏:三年内两次杀入纳斯达克

   “在中国,评判人的财产是很难的——有的人上市,有的人不上市。我觉得有个人的话说得很好,这些富豪榜最多不过给一些经济人物,尤其是企业家们拍了一张集体照,细节比较模糊,也不一定是精确的。但是央视经济人物远远超出了财富的概念,不

沈南鹏:创业应从最简单的入手

当年沈南鹏求学美国时,MBA在中国尚未流行。在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博士项目下攻读一年数学后,沈南鹏定下了自己的目标:转商学院读MBA。毕业那年,他投身花旗银行从事投资行业,为自己的留学经历找到了一个令许多人羡慕的结果。     第一天

声明:《进退两难萨 两天敲定千万投资 沈南鹏蒙欺进退两难》为网友尸骨磨成戰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