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盗版营销观察
三年9张原创
“严重盗版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市场上的原创内容贫瘠、海外音乐横行。”吴越说。
美国音乐有乡村、摇滚、蓝调、说唱、爵士等数十种类型,歌星更是如天上繁星,数不胜数。吴越说,“中国的方言口味、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地方曲戏等都非常丰富。我们完全可能并应该让中国像美国的音乐行业一样,走出多元化的道路。”
然而正是因为盗版的低价打压造成整个市场的病态定价,导致了中国音乐行业投入无回报,无经营利润空间。为此,新索音乐在过去的三年里只做了9张原创专辑,更多地不得不依赖引进海外版创造收益。而这种引进版的发行利润并非足以激励本地的原创音乐投入。
“去年的刀郎、前年的沙宝亮、2002年的杨坤,中国的所谓新人歌手走红几乎个个超过了30岁。和海外音乐行业十几、二十岁成名走红相比,这说明什么问题?中国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因为行业极度低值、无收入而缺乏造就、培育本地明星的商业土壤!”吴越说。
“因为内地原创音乐行业没有可持续性投入,我们常常听见签约歌手指责唱片公司,不理解他们所感受的唇亡齿寒之怨,但寒齿又何以怪亡唇?即使歌手红了、个人获得商业成功和满足,背后耕耘的唱片公司也未必得益而生存发展。”
内地的原创内容的缺质缺量导致了大众音乐市场的供不应求;加上传统和新兴媒体都对海外音乐内容相对广泛的开放,这就使内地消费者对海外音乐内容,尤其是来自中国港台地区的华语音乐内容饥不择食。
艰辛的唱片公司
与此同时,内地音像发行完全因为受到盗版产品价格约束,普遍低价;这些海外音乐内容在内地市场上就自然形成了被动性的“倾销”。
吴越说,“面临这种低价‘倾销’,内地原创音乐作品的产品售价甚至普遍要低于引进版的30%以上,基本与盗版同价,这对本地音乐行业的原创内容怎能不是严重的危害和遏制?”
即使是本地原创音乐中最成功、最畅销的专辑,唱片销售收入也仅仅勉强抵消了唱片的制作费用和宣传成本,基本无法再给唱片公司带来利润。
投入都期望带来利润,如果最畅销的唱片都无法给制作方带来利润的话,怎能吸引投资?没有投入又怎能避免原创内容的匮乏?吴越笑言,“这么简单的商业逻辑,不得不用在内地的音乐行业。”
自从新索开始运营近三年以来,取得了令同行瞩目的成绩:复制工厂在两年半内扩建两次,并且已经进入赢利阶段;实行全透明的严格财务管理,由海外的版权主和中国的出版社共同坐阵董事会;提高内地唱片的销售价格,为行业的再投入创造可能性。
但是,“中国的音乐市场还只占世界市场价值的1%份额都不到,”吴越说,“新索这三年取得的成绩犹如沧海一粟,仅仅才走了一段打基础、摸索营运模式的道路。我们大刀阔斧的运作还没有开始。只有中国的音乐行业联手共进,依靠政府的扶持,才有可能让中国的音乐产业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