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俞敏洪在南宁三中作报告,就“关注学生,开创教育新局面”这一主题,提倡老师、家长应用正确的方法鼓励孩子,让接受教育的孩子有尊严地活着。 俞敏洪认为,老师与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每个接受教育的孩子有尊严地活着。教育孩子是技术活,当谈到怎么保护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时,俞敏洪说起了他女儿的故事。 俞敏洪的女儿从小喜欢弹钢琴,并且弹得非常好。当女儿钢琴过了九级时,她母亲认为女儿有弹钢琴的天赋,于是将每天1.5小时的练习量加到每天5小时,希望培养出一个钢琴家。结果一年以后,女儿说对钢琴失去兴趣,不愿再学。俞敏洪认为把女儿逼得太紧不行,既然女儿没了兴趣,便尊重她的决定。他有技巧地告诉女儿,钢琴可以不继续学习,但他认为她的钢琴已经弹得这么好,再也不弹就会生疏,太可惜。如果能保持现在的水平,就更好了。父母不逼孩子学钢琴后,孩子对钢琴的爱好又慢慢地回来了,每当作业写得烦躁时,她会弹10来分钟钢琴再继续写作业。如今,俞敏洪的女儿仍然弹得一手好钢琴。
![俞敏洪:让接受教育的孩子有尊严地活着](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522919942317.jpeg)
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样很重要。俞敏洪给在座的老师、家长讲述了一位美国物理老师教育学生的故事。那位物理老师曾遇到一名很令老师们头痛的学生,该学生不仅物理基础差,对物理也完全没有兴趣。老师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对那名学生说,你上次考试只有8分,如果下次考试拿到9分以上,我就给你学分。学生一想,考9分并不困难啊,于是同意了老师的提议。 第二次考试,这名学生考了28分,但如果考到这个分数在全班面前表扬他,无疑是侮辱那名学生。聪明的老师还是有办法,他要求全班同学把这次物理考试的成绩减去上次考试成绩,看哪位同学的进步最大。班上有的同学上次考了95分,这次还是95分,两次考试一减只有零分,有的同学成绩一减,甚至变成了负分。当老师问全班同学“哪位同学的进步最大”时,全班同学都喊出了那位同学的名字。从此以后,那位同学越来越喜欢物理,并最终成了著名的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