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回首自己的中学时代,我万分感慨,它与你们经历的有可能截然不同:生于80、90年代的中学生,拥有一个相对宽裕的成长环境,“贫穷”、“艰苦”、“背水一战、”、“绝外逢生”,恍若另一个时空的语言。尽管成长环境天差地别,但有些品质我认为是长期有效、不会过时的,那就是把艰苦当作必须通关的游戏,充分挖掘手边可以找到的学习资源,拿出追星的势头、粉丝的态度,去追求你热爱的专业。
![胡敏:把艰苦当作必须通关的游戏](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522892202634.jpeg)
我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初中时的学费虽说不高,但对于我那个收入微薄的家庭来说,却俨然“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每当看到母亲因入不敷出愁眉深锁,我心中就充满了小小男子汉的悲壮与豪情。终于有一天,我挺起胸脯说“假期我要去打工给自己挣学费”时,父母大为震撼,我才12岁啊。 他们拗不过脾气倔强的我,帮忙找了份“替县砖瓦厂挑土”的工,腊月里寒风凛冽,挑土的大人们一天天减少,我这个孩子却坚持到了最后。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面对艰苦时的谈笑自若、毫无畏惧的豪情却不可或缺。人生中总有些意想不到的危机出现,它们可能超越了父母所能保护的范围,超越了老师与书本传授的范畴,你要学会在把“艰难”当作最大的敌手同时又视他为一场必须通关的游戏,使出浑身解数去攻克,一旦acting well,你将收获来自命运之神的最高奖赏。 高中时,我表现出了对英语学习的强烈兴趣。为了鼓励我,父母挤出钱来帮我买了一台便携式收音机,以收听英语广播教学节目。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兴奋啊!对所有能接收到的有关于英语教学节目的调频与时段,我都虔诚地记录下来。太晚了就躺在被窝里听,有时不知不觉沉入了梦乡,耳边还有轻轻的、细微的沙沙声教我在梦中学英语。 最经典的一次收听,说起来有点让人啼笑皆非。高考前学校组织了一次历史模拟考试,偏不巧的是,它的时间与我爱听的一个英语节目撞车,我实在不想“缺课”,却又无法改变考试时间。怎么办?我灵机一动,考试当天,一拿到试卷就匆匆开始做题,题目做完后来不及检查就立刻交卷。监考老师差异地看着我,像看着个怪物。接下来,我跑出了考场,摸摸口袋里的收音机,唉呀,节目就要开始了!可是,去哪里听呢?整个操场空空荡荡的,没一个人,我站在那儿也太引人注意了吧!考试结束的钟声尚未响起,学校的大门也威严地紧闭着,出不去!思来想去,我眼前一亮,这个地点不错,是——厕所。于是,我一头冲进那里,尽管气味特殊、空气不通,但我还是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嗯嗯啊啊、摇头晃脑地听完了整个节目…… 一天,从长沙参加完笔会回来的父亲,得意地递给我两本厚厚的书,“老爸特地从旧书摊上给你淘来的!怎么样,够专业的吧!” 我一看就傻了眼,原来26个字母认不全的老爸居然把《英语语法手册》与《英英词典》买了回来。他不了解这两本书的艰涩程度,已超过了一个高中生的极限。可我还是决定,要把这两本书“啃”下来。 从此,除了那台收音机,我的口袋里又多了一样宝贝—《英英词典》。我把他俩放在自己的一件黑夹克里,左口袋一个,右口袋里一个,终日不离,那件黑夹克我一直穿着,连酷热的高考季节也没脱下来,它被我美誉为“学习服”。至于那本语法手册,我则翻得它遍体鳞伤,一次次破损又一次次用透明胶布粘起来。这样不厌其烦的效果,非常神奇,后来,只要同学问一个语法手册里的例句,我就能脱口而出它在哪一页哪一行,令他们惊奇不已。 不怕没有资源,就怕你对它视而不见。要拿出追星的势头、粉丝的态度,去追求你热爱的专业,你就会成为一个满载而归的黄金矿工。 从那时养成的一些习惯我至今仍保持着,例如每天与英语亲密接触2小时以上。没有整块的时间,我就挤出零碎时间听英语。我特地准备一些英语磁带,坐车回家时,别人听音乐我听英语。虽然算得上知名的英语教学专家了,但我并不以为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就已经“爆炸”了,每个清晨,我都清醒地同时又无比“狂热”地提醒自己,要坚持英语学习,应为他是你一生所爱。 说到这里,我还有一句话与年轻的你们分享,即“永远保持18岁的心态,因为18岁有天真、淳朴、阳光的心灵,同时享有成年人的一切权利,还有对知识充满饥渴的大脑以及对生活、对未来的如火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