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钢铁协会昨天(1日)公布全球钢企2008年粗钢产量大排名,宝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等4家中国钢铁企业进入前十名。
宝钢集团凭借着3540万吨的总产量,从此前的第6位升至第3位;2007年排在第11位的武汉钢铁集团,2008年凭借着2770万吨的产量连升4席跻身十强。全球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公司仍稳居榜首,日本新日铁公司紧随其后。
我的钢铁高级分析师俞连贵表示,“我国钢企‘国进民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沙钢跌出前十
这一次,宝钢集团终于得偿所愿。宝钢集团此前早已制订下2010年前进入全球钢企前3强的目标,而根据国际钢协发布的统计数据,宝钢集团2007年仅位列全球钢企第6。
经过宝钢2008年的集中发力重组并购,国际钢协最新揭晓的排名显示,宝钢集团2008年粗钢产量同比增加680万吨至3540万吨,一举升至全球钢企第3。
全球钢企的绝对龙头老大依然毫无悬念地由安赛乐米塔尔把持,但其2008年的粗钢产量由2007年的1.163亿吨降至1.016亿吨,骤降1570万吨。
同样的情况也在其他国外大型钢企上发生,新日铁、JFE钢铁等都出现粗钢产量的大幅下滑。
而在上述排名榜单上,中国钢企则普遍飘红。其中,河北钢铁集团2008年粗钢产量增至3330万吨,稳住第4把交椅;“黑马”武汉钢铁集团则杀入第7位,产量猛增750万吨;山东钢铁集团则以2380万吨的粗钢产量挤入前10。
唯独江苏沙钢集团成为榜中中国钢企业的一个另类。2007年沙钢以2290万吨的粗钢产量进入国际钢协发布的全球钢企榜单中的第9位,一举成为国内民营钢企的典范;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江苏沙钢集团2008年的粗钢产量出现大幅下滑,“跌出前10,仅位列第14位。”
“除了民营钢企不具备国有大型钢企在重组并购上的天然优势和势头等原因外,民营钢企在2008年钢铁寒冬中无奈采取‘过冬术’战略更加大了上述分化。”俞连贵指出。
民营钢企地位“弱势”
国际钢协的全球钢企2008年排名上的微妙分化也被视为国内钢企此番重组并购大潮中“国进民退”趋势加剧的一个佐证。
“尽管没有明确的声音提出要由宝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国有大型钢企来主导重组并购、兼并民营钢企,但实际上,‘国进民退’趋势已愈来愈明显。”俞连贵表示。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指出,将推进鞍本集团与攀钢、东北特钢,宝钢与包钢等跨地区的重组以及太钢与山西省内钢铁企业等区域内的联合重组;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钢铁集团以及若干个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
今年3月1日,宝钢集团与杭钢集团等在宁波正式签署协议,宝钢集团正式控股宁波钢铁56.15%股权,杭钢集团持股比例则为34%,而复星集团等民营资本则全面退出。
就在近日,首钢集团洽购民营钢企另一翘楚——海鑫钢铁集团的声音也在逐渐清晰。
“民营资本退出钢铁项目主要原因肯定不在亏损,民营钢企的弱势地位或许才是最主要原因。”不愿具名的钢铁业内人士透露。
俞连贵对此表示认可,“复星集团等民营股东实际上也曾提议全盘接手宁波钢铁,正是因为其最终摆脱不了国有钢企的掌控,才选择退出。”
就在2008年6月中旬开始的钢价大跌所造成钢铁寒冬中,江苏沙钢集团不得不采取较大幅度的限产和发行50亿元短期融资券等“过冬”措施,思路也至此有了新变化,即由原先的迅速做大,转变为“钢铁企业并不是越大越好”。(世界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