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历史潮流而动 复星国际为何敢逆专业潮流而动?(一)



郭广昌和他领导的复星团队有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一个高速成长的新兴经济体,一定能托起一些多元化产业投资控股公司。这是复星为何敢逆“专业化潮流”而动、标榜要打造一家多产业控股型公司的基本原因之一。

  看看美国、韩日、香港等国家(地区)最近四五十年来经过的经济起落,有一些例子可以援引。美国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国内经济,托起了像Litton、Textron等叱咤一时的多元化控股集团;在东亚经济从70年代至90年代的崛起过程中,三菱、三星、和黄等多元化集团亦成长为能量巨大的商业动物。

  其客观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首先,新兴经济体在高速成长期,可以为企业提供较多的产业机遇、市场成长空间大。水涨船高,善于发现并抓住恰当的产业机会对企业来说往往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其次,在新兴市场的勃勃生机下,从银行到股市,企业能较容易地拿到钱,特别是资本市场的牛市为一些高市盈率的公司提供了可以通过换股而不是现金的方式去买公司的机会,收购变得容易。另外一个因素,和“人”密切相关。新兴市场是企业家精神最为昂扬的地方,这里商人的创造性、创新性与自信力格外旺盛。

  但管理多元化产业控股公司确实是个世界级的商业难题。一轮轮经济周期下来,屹立不倒的世界级专业化公司比比皆是,而世界级别的、在不相关或低相关多元化产业里成功运营的控股公司品牌却屈指可数,美国看GE,香港看和黄。

  而复星自称愿以自己的实践,去挑战和解答这个世界级难题。目前,它还很自信。

  其实,这不单单是针对复星一家企业的挑战,也是在对中国商业环境提问题:这块土壤——无论是产业政策、企业家资源、金融支撑,还是舆论取向、社会价值观,是否足以孕育、适于孕育那样一家民营的、在多个产业里开展收购整合的控股型公司?

 逆历史潮流而动 复星国际为何敢逆专业潮流而动?(一)
  这当然是最好的时代。中国商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不但迎来了它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史无前例的活力时期,而且成为各路资本竞逐较量最为激烈的世界舞台。

  这个时代给了郭广昌面对海外资本时充足的要价权,自信而大胆。

  这位今年不过40岁、却在15年时间内由零起步创立了一个销售收入达242.31亿元人民币(该数字是此次复星集团在香港上市部分的2006年数据)的多元化控股集团的浙江人,在复星国际(注册在香港的“复星国际”100%控股复星集团)IPO路演期间,对海外投资者“就一个多元化、综合类企业而言,这个招股价是不是高了”的疑问寸步不让,甚至有些咄咄逼人:

 “我就讲两点,第一,你相信中国吗?我相信中国经济经过30年发展,还会有15年、30年的快速发展,你相信这一点吗?你不相信的话,我没办法跟你谈;第二,你相信我们团队吗?你相信我们团队有对投资的判断力、决策力和提升企业管理的能力吗?如果你不相信,那你也不要投。如果你相信这两点,你还会在乎价格多加5%吗?你对我说低个5%就买,高个5%就不买,难道一个企业的价值就是这5%决定的吗?!”

  接下来的事实是,“复星国际”国际发售部分获得超过172倍超额认购,香港公开发售获得超过233倍的散户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超过2700亿港元。7月16日,复星国际(0656.HK)在港成功IPO,加上随后行使的超额配售,融资额达132.7亿港元,发行的新股占复星国际扩大后总股本的22.33%。

  据称,“复星国际”是香港资本市场接受的第一家内地多业务的民营综合类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复星国际”自谓的核心业务包括钢铁、房地产开发、医药以及零售业务投资,此外,还有金融服务业、金矿开采、铁矿石开采等战略性投资。旗下主要的上市公司有复地(2337.HK)、复星医药(600196.SH)、豫园商城(600655.SH)、南钢股份(600282.SH)、招金矿业(1818.HK)等数家。

  IPO完成10天后,郭广昌以及和他并肩创业15年、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梁信军,在北京接受了专访。少有地,复星两位创始人面对媒体作此长谈,相对详尽地回顾复星的来路、解盘复星被人们误解或者外界根本毫不知情的操作手法一个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到底是如何在行业与企业间进退、打造和掌控其版图?

  在郭广昌瘦小的身材里、随和的外表下的某种强势与坚硬,对自身认定的价值与原则近乎偏执、且不惮于张扬的维护。和健谈、平和、有问必答的梁信军相比,郭仿佛更深地沉迷在独属于他的精神世界和未来的图景里。

  在IPO路演过程中,复星和它的几位保荐人均反复向外界传递一种说法、建立一种形象:中国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新兴市场,完全有可能、并且应该成长出像美国GE、日本三菱、香港和黄这样杰出的多元化投资控股公司,复星希望能通过扎根中国、投资有成长潜力的行业,成长为与这些世界级企业并肩的企业。

  人人有一个梦想,但显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将梦想持续实现的能力与幸运。从“复星国际”公布的过往三年的业绩记录来看,复星旗下的钢铁、地产和医药等业务板块确实成长稳健,但招股书里的相关数据亦表明,如果不及时完成此次IPO,复星集团能否满足各业务板块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问号。2006年复星国际就出现经营现金流量赤字7.26亿元。截至2006年12月31日,“复星国际”的负债率为43.2%,看上去并不算高,不过在190.36亿元的负债总额中,有113亿元是短期贷款。事实上“复星国际”亦表示,融得资金将有40%被拿去还债。

  这次IPO,复星以出售20%的股本换回宝贵的现金,其实更珍贵的是,它换取了外部的信任。即便这些年来对复星一直抱以怀疑(甚至至今不放)的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复星集团此次海外整体上市,是复星从一家说不清、看不清的公司变成一家相对透明、“安全”的公司的分水岭。仅在三年前,且不说普通股民甚或大众,就连商界人士,对复星的看法也相当暧昧。郭广昌自己曾提到万科王石对复星不点名的批评,“有的企业又做钢铁又做房地产,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而7月16日复星香港上市当夜,王石竟然亲临香港参加复星的庆祝晚宴,当晚与他同赴庆贺复星IPO的还有柳传志、李东生、马云、牛根生等一干中国商界大佬,这样的情形,着实不多见。

  复星的晦冥年代,终告结束?也许不能说IPO使复星脱胎换骨(郭广昌会抗议,“我们一直是这样的!”),但起码,它令复星浮出海面,从而使我们有机会去打量这样一家横跨多产业、并且还有着更新更大企图的控股公司的身形。

  首先,我们必须让时间先回到2004年,那也许是复星10多年多元化道路上所经历的最刻骨铭心的一年,也是今日复星整体上市的起点。

本命年

  那一年,郭广昌感受最深的,“是随着我们企业规模的扩大,我们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也越来越大。”

  2002年、2003年中央政府屡压不下的固定资产投资热,从外部环境上,是由地方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营造的。由于对地方政府投资的约束机制的缺位,以及承受着股改压力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尽快降低不良贷款率从而倾向于做大贷款,摆在企业面前的投资空间相当宽松。复星是享受到这种“投资欣快感”的企业之一。从2001年年底到2003年,“复星系”以集团及子公司、关联公司名义在钢铁、地产、零售、医药、金融等多个产业领域进行了一轮密集性投资。这里有一份复星系在那三年不完全的投资名单:2001年——投资北京金象(6100万元)、收购豫园商城( 34.49,0.72,2.13%)13.3%国有股权(2.34亿元)、投资兴业投资(3000万元);2002年——投资建龙(3.52亿元)、投资重庆医工院(3130万元)、投资重庆药友(6830万元)、进一步收购豫园商城6.8%股权(1.19亿元)、投资德邦证券(5.01亿元)、投资兴业投资(7330万元);2003年——投资宁波建龙钢铁(8.25亿元)、合资成立南钢联(16.5亿元)、投资国药控股(5.03亿元)、投资广西花红(3070万元)、投资海翔药业(2700万元)。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这三年中,除了复星医药( 12.37,0.31,2.57%)于2003年底发行了9.5亿元可转债至2004年6月转股约三分之一,复星并无任何权益性融资行为。惟一值得庆幸的是,在2004年4月底中央前所未有地强硬表态要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部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调控之前,2004年2月,复地抢先在香港上市,融到了17亿港元。

  但是在其他业务板块,复星都是才驱动大笔资金入局,脚跟刚站立未稳,在此情况下,从2004年第二季度起突然收缩的信贷环境对复星的财务考验可想而知。

  特别是在钢铁板块这个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领域,随着江苏铁本项目被究查为违规典型,宁波建龙项目亦遇阻不能投产;此外,南钢联项目直接推高了复星的流动负债风险,直至今日,据“复星国际”招股书,南钢联负债都是复星集团负债中的大头,“我们的流动负债净额主要是由于南钢联作为其增长策略的一部分而依赖短期融资应付资本开支所致。”截至2004年12月31日,南钢联的流动负债净额为38.91亿元,占整个“复星国际”当期流动负债额的58.18%。

  2004年5月,德隆的崩盘让所有的人都想到一个问题:下一个会是谁?当时在业界的口口相传以及媒体似是而非的报道中,一个最集中的候选者就是:复星。

  没有比复星更与德隆相似的企业了,在人们看来。

  两者何其相似矣。多元化、涉足实业与金融、在多个产业同时进行疾风暴雨式的收购与所谓的“整合”、收购资金来历不明、有上市公司可直通资本市场、数不清的子公司孙子公司合资公司进行关联交易;还有,都是民营企业;还有,在这个庞杂的企业王国顶端,都是一个低调不多言、而关于这个私营王国的一切也许只有他了然于胸的自然人大股东。

  “2004年二季度起,随着德隆崩盘、托普、啤酒花事件接连出现,社会对于发展速度较快的民营企业、乃至对所有的民营企业都产生了普遍怀疑,社会舆论压力很大,对复星的质疑也不断见诸报端。主要是质疑多元化、过度扩张和高负债率、资金链紧张的传言,舆论环境很差,这是我们创业12年从没有过的。”在复星集团2005年年度会议报告里,郭广昌曾作此回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5534.html

更多阅读

十年十倍——复星国际 复星国际

在中国从形式到实质完整复制巴菲特的只能是复星国际,对复星国际的期望是十年十倍,上不封顶,这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投资策略:完全复制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形式:郭广昌和梁信军对应巴菲特和芒格组合,虽然郭与梁还远不能与两位顶

复星国际中心租赁 复星医药华南布局扩张步伐加速

     两月收购华南2家医院 集团华南扩张母体成型   善于资本运作的复星医药再次抛出大手笔投资,两个月内在华南豪揽两家医院。  10月10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复星医药子公司上海医诚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出资不超过6.93亿

品牌管理:鸿星尔克为什么?(一)

      半个月前看到《广告渲染举重概念  安踏抢“首金”果实?》的报道,就想写点什么关于“鸿星尔克”的。作为“中国第一家国外上市的运动品牌”的鸿星尔克,近几年来的快速崛起,引起笔者的兴趣。2006年,鸿星尔克销售收入突破14亿,2

复星医药 复星国际为何敢逆专业潮流而动?(五)

“复星要取他们所长,形成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学习GE的前三名战略,学习他让大象跳舞的管理哲学,我们也要学习巴菲特价值发现、组合投资的精髓,更要学习李嘉诚先生既有自己操控也有战略投资的产业进退、组合之道,以及保持低负债率迎接发展

声明:《逆历史潮流而动 复星国际为何敢逆专业潮流而动?(一)》为网友涵梦若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