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1600亿圈钱失败救了中国平安



 经过两场失败,经过艰苦的维权,马明哲也许终于意识到,本土市场的份额、发展前景才是他国际化的真正本钱。

   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32.27,-1.88,-5.51%,吧)(601318.SH)发布公告称,欲通过增发A股向二级市场再融资约1600亿元,消息一出,沪深两市信心遭受严重打击。

   去今一年有零之后,中国平安也遭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更在富通银行投资一事上曳尾泥中,左支右绌。

   400日来,中国平安到底从中受到了什么教益?假设再融资最终果能成功,平安又将如何?实在发人深思。

 

   两次惨败,一点教训

 

   成也股市,败也股市,两次失败成全了平安。

   2008年,平安最大的失误是投资富通银行,比这更大的失误是试图通过在A股市场再融资1600亿,买下富通银行50%的股权。

 叶檀:1600亿圈钱失败救了中国平安
   平安的决策者们想以一个更大的错误掩盖愚蠢的投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显失公平的方案居然能够堂而皇之地推出,还获得临时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万幸的是,由于A股市场的强烈反对,兼以金融危机加深,中国监管层此时已经收紧了对平安海外收购的审批,平安大胃口再融资计划才彻底告吹,该协议随之流产。

   平安的另一次失败是在国际上,不幸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投资蒙受巨额损失,在富通银行优质资产被以国有化方式掏空之后,不得不走上维权之路。

   2007年9月,富通银行陷入泥沼之中,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三国政府共出资112亿欧元实施拯救行动,富通银行被迫接受国有化,方案是当年10月3日荷兰政府出手收购富通全部在荷业务,10月5日晚间,比利时首相和巴黎银行CEO BaudouinProt联合宣布,富通银行比利时业务75%的股权以及富通银行在比利时的全部保险业务与富通银行卢森堡66%的股权被后者以换股形式获得。富通银行核心业务被掏空,而中国平安作为大股东甚至连置喙与投票的权利都被剥夺,富通银行的股价由此一泻千里。

   境内市场“娇子”,不得不为捍卫自己的权益抗争。

   平安维权的第一步是诉诸法律,争取最后的司法救济,而后行使否决权。2009年2月1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富通集团资产出售表决大会上,中国平安等股东否决了富通集团的资产重组方案。富通银行优质资产回归,推动股价有所回升,中国平安从浮亏96%收窄至80%以下。即便富通银行遭到破产清算,以净资产计,平安也能挽回数十亿元的损失。

   平安能够按照市场规则行事,学会尊重市场,尊重股东权益,是因为他们在国际市场上无法享受特权,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在A股市场遭遇到的再融资狙击战。公平的规则可以造就有竞争力的企业,反之亦然。当初,有关决策者没有继续推平安再融资,客观上保护了境内中小投资者,也恰恰成为对上市公司的保护。而在国际市场上对于利益的捍卫,则会让企业懂得规则公平的重要性。

 

   融资越易,平安越难

 

   假设一个议题,投资遇挫之后,如果在国内市场圈得1600亿元,平安会如何行事?

   毫无疑问,这首先会加剧平安心态的失衡。平安的失败,就败在中国金融市场天之娇子的身份,或者说在天之娇子身份下隐藏的“暴发户”心态。固然,平安在国内市场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其大张旗鼓的扩张速度,仍属异常。

   2003年,平安信托增资扩股,成为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当年底,平安信托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联合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控股之后改为平安银行,目标是“用十年时间跻身中国内地银行业前10”;2006年中,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2006年末认购上海浦发银行(16.43,-1.15,-6.54%,吧)向机构投资者配售的A股股份,持股上升至4.94%。平安在银行领域的野心远不止此。在证券界,平安亦当仁不让:平安保险公司证券业务部1991年就已成立,1995年成立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公司资本金由1.5亿元增加至10亿元。

   经历一番跑马圈地之后,平安棋局再增两个活眼:2004年在香港上市以及A股市场轰轰烈烈地上市。

  “暴发户”的体量与竞争力往往不成正比,平安的竞争力不仅没有经受过国际市场的考验,在国内市场也显得暧昧不明。

   根据平安2007年9月30日财报,平安总资产6237亿,而负债高达5187亿,净资产1000亿出头,其中,发行H股拿回来132亿,发行A股又拿来400亿,而在2007年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炒股票等投资收益又有461亿元,加上卖给其他“莫名其妙”的股东拿回来股本大概有数十亿元,就是说,此前属于平安积累起来的真正净资产居然是0,而在平安的净利润中,来自于竞争力和制度性红利的则兼而有之。也正因此,人们才对平安掌门人马明哲先生的高薪怒目相向。

   因此,如果得到1600亿人民币,以此前的行事逻辑看,平安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四处投资,他们或者掌握富通银行的控股权,或者内外发力谋求国际大行的荣耀,或者在国内巩固市场地位,而投资富通的损失也因为总资产的扩大而降得更低。

   可以轻易圈钱的公司总是行事莽撞,丧失风险控制能力,蔑视规则。我相信,1600亿是一副毒药,足以毒倒平安的风险控制准则,毒倒平安基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力,和对于规则的尊重。最终,也会在本已名声不佳的中国资本市场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马明哲先生在去年10月发表《给全体员工的一封信》,称“中国是未来平安业务发展的主市场,公司近期不会有境外投资计划,并将集中精力在内地经营主业”。经过两场失败,经过艰苦的维权,马明哲也许终于意识到,本土市场的份额、发展前景才是他国际化的真正本钱。但我们也希望马明哲今后在提及高薪时,不要再出言不逊,污染了“市场化”这三个字理应涵盖的规则正义。

 

注:马明哲先生不领薪酬,有几个说不通,当有专文分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55197.html

更多阅读

叶檀:城商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已过时

     资本,始终是考验城商行生存能力的关键。  近年来,由于扩张迅猛,曾经风头强劲的城商行,现在普遍感到了资本金的压力。但城商行寄望于引入战略投资者、IPO的方式来补充资本金,是否就能帮它们解决资本的困局并改善效率与利润率

叶檀:股东没否决权就是花瓶

     “我同意经过市场竞争、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产生银行高管人选,但必须承认一个现实,就国内银行的情况来看很难做到。”8月13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对于城商行的高管任免方式,叶檀在语气中透露了一丝无奈与叹息。  对北

地方政府破产法 叶檀:不冻结债务 地方政府就会破产

     7月28日,来自审计署网站的一则31字的公告,使得“地方债”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审计署公告称:“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 7月30日,时代周报就“地方债”问题专访了复旦大

叶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先要解决信用风险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几种路径  赢周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个全球性难题,各国都会根据自身国情帮扶中小企业,有哪些措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叶檀:第一种方法是美国式的方法。我问硅谷银行在中国的负责人他们是怎么投的,他

飞龙在天皮肤 叶檀:历经潜龙在渊考验 企业静候飞龙在天

叶檀潜之一字来自于《周易》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在环境不适合时企业可以成为潜龙,即便潜居在深渊也没有什么坏处,但总有一天会风云际会,飞龙在天。第一财经2009中国最佳商业领袖

声明:《叶檀:1600亿圈钱失败救了中国平安》为网友暧昧持心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