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终端消费而言,孩子及其家长属“嘉年华”同一个消费主体。但除此以外,“嘉年华”还有一个巨大的边缘消费市场——送礼大军。 这部分消费者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消费,而是在帮别人消费;不是实用消费,而是感情消费。从市场统计角度看,该类人群的消费没有“家长”群体那样明显,但波及的范围更广,消费的潜力更大。

与嘉年华的直接消费群体相比,“送礼”群体大致呈现以下特点—— 一、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如果说嘉年华的直接消费决策者是介于25岁——40岁的之间的母亲,那么嘉年华“送礼”大军则可以是任何年龄段、任何社会阶层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中国的3亿儿童中,节日、生日、升学、获奖等事情几乎每天发生,对于礼品的需求处处都有。送礼之风盛行之时,也是“嘉年华”大派用场之际。1~12岁的孩子,哪个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婶婶、姑姑、姑夫、姨妈、姨夫、舅舅、舅妈?这些孩子的家长哪一个没有三朋四友,同学同事,上级下级?于是,以孩子为中心,把“嘉年华”当礼品,理所当然促成了直接消费之外的间接消费。 二、所有送礼者都很注重面子,东西要好,价钱不能低,包装要鲜光照人,礼物要拿得出手。由于嘉年华品牌本身为他们制造了一个贺喜的“礼”由,同时喜儿嘉年华的产品定位于中档价位,价钱也不贵,于是大家都纷纷把“嘉年华”当成礼品相赠,极少有讨价还价之说。 这样一来,嘉年华的直接产品消费和嘉年华的情感社交消费两相会合,各占半壁江山,无异于为投资人加盟“嘉年华”提供了市场的“双轨制”和“双保险”,让“嘉年华儿童服饰专卖店”面对不同的顾客,赚取相同的利润,里外夹击,左右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