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尚消费里,年轻人着实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情侣服装也的确是年轻人追求浪漫时尚的方式之一。但在中国市场内,情侣装市场真的有如某些分析说得“潜力巨大”吗?笔者觉得未必如此。 情侣服装的“个性特征” 顾名思义,只有一对恋人穿上情侣服装出现在同一场合,这时情侣装的真正含义才得以体现。但是有浪漫消费意识的情侣一般是现代都市的上班族,或者校园里的大学生。前者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投放在各自的工作中,除了周末,一般很少成双入队地出现在公共场合,只是在节假日才有展示的机会,所以情侣装晒太阳的机会并不很多。如果是大学生,在校园里的活动时间还是占了大部分,我们不妨去任何一个高校里走一走,不必说,看见大学生们在校园里穿情侣装的机率还是比较低的。 每季的情侣服装,款式本来就为数不多,而且大都是休闲款式,小正装寥寥无几。另外,情侣装的季节性很强。春夏季的长短袖T恤形式较多一些,春秋时节的毛衣次之,冬天的棉服就更少见了。这更加限制了情侣服装穿着的场合,而且同一款式不一定能同时适合两个人的风格,颜色亦然。 情侣们的消费心理 环顾我们身边的一对对情侣,不说穿情侣装的,其中有多少人拥有情侣装呢?也许会有人这样反问:就是因为大家现在都还没有,才有很大的潜力市场呀? 正如有关文章所说,处于热恋中的一些年轻的男男女女才要张扬自己的爱情。但是,热恋的时间又有多长?而且10对热恋中人又有几对有如此强烈的表现欲呢?除非要参加一些轻松的派对,或者两人心情极好地去逛街,有了一定经历的人都会知道,这样的机会还是不太多的。
![教师理性思考与前行 理性思考情侣服装市场潜力“巨大”](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1501096549371.jpeg)
作为一个独立的年轻人,一般情况下,服装消费的频次至少是每个季节1-2件,四个季节至少也是4-8件,这当然还是最保守的数字了。即使每一对年轻的情侣们都有情侣装的消费需求(当然是不可能的,一种假设而已),那么他们如果在春天买了两件情侣装,我们试想,到了夏天,他们还会再次成为情侣装的消费者吗?不太可能。为什么?就好像我们前两个月买了一件衣服,那么今天我们还会买买一件相同系列的衣服呢?就年轻人的心态来看,应该是不会的。对于情侣装的第二次消费,虽然款式与第一次不一样,但是居于它们的特殊性,性质还还是一样的。到了第二年,他们已经过了热恋期。所以情侣装即使一开始能有市场,但第二次消费的可能性还是值得推敲。 当然在现代都市活跃的情侣中,不乏有很多善于表现的,但是又有多少会选择表现在情侣装上呢?很多注重内涵的恋人们并不太爱张扬,留着涓涓细水以长流。如果一些前卫的恋人们足够浪漫,也许会嫌弃情侣装表现形式的呆板,他们倒是宁愿自己去搭配。 介入情侣服装需甚行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情侣装市场的介入,笔者认为需要三思而行。这样的分析也许不算乐观,但是,商家推出产品,难道不是从目标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吗?如果只是款式、颜色一样的休闲装,这样的服装功能性有限,必然不会赢得城市上班族的青睐。 如果挖掘情侣装的市场潜力,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要重新考虑情侣装的定位。首先,拓宽其功能性(比如小正装、商务休闲装等)显得很有必要。这样,即使两个人不在一起的时候,情侣装也可以发挥同工作装一样的功工作甚至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两人的感情,在公司忙忙碌碌,看见自己的衣服,会备感亲切。回到家,看见两人的衣服----我们一起奋斗。虽然这样的情侣装不一定每次都同时出现,也许会其传统的含义宽泛化,但是着实会增强情侣装的吸引力。是另外,面料舒适的家居服(睡衣、宽松式的家庭装)也是一种形式,可以在家里随便穿----舒体舒心。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些看法。如果您真的要介入这一行,当然还有很多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不然就只是冲动进场了!